借助至少一个双极电极处理组织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437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借助至少一个双极电极处理组织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借助至少一个至少双极电极处理组织的装置的配置方法、根据权利要求9的借助至少两个至少双极的电极产生高频电流的装置的应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的借助高频电流处理人体组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对组织施以高频电流而产生人体组织的真皮层或皮下层的加热。为此,一般将施用器安放到皮肤上,在此,施用器可以包括单极的、双极的或多极的电极。借助该电极,例如射频(RF)电流被加入皮下组织中以产生有目的的加热。由DE10224154A1公开了一种用于身体组织的电外科闭合的装置,包括用于测量组织阻抗的测量机构。由DE69733556T2公开了一种接触式电凝结方法,其中,电极之间的距离和电极宽度是如此选择的,即获得了组织内预定深度的烧蚀。由EP0873722A1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内膜治疗的仪器,其中,可借助换能器执行心肌的回声心动图形厚度测量。由DE60312348T2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和切割组织的电极部件,以及参数1)施加于血管的压力和2)在导电的组织接触面(电极)之间的缝间距受到待封闭的血管的粗细的影响。在许多应用中值得期待的是,通过施以高频电流来获得有目的的真皮或皮下脂肪的加热。例如,由US2010/0211060A1公开了以下方法,在这里,高频电流的频率根据待施以作用的脂肪层的厚度来选择。但是,在人体组织上的尤其用于非治疗性美容目的或医用目的的使用情况要求准确了解所产生的加热和所产生的加热的部位,因为否则可能出现组织受伤,或者因为加热效果太差和/或在无关层的加热而没有达到目标区内的期望效果。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任务在于改进借助至少一个至少双极的电极处理组织的前述方法和装置,以便得到对输入能量和加热部位的更精确控制。该任务将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借助至少一个至少双极的电极处理组织的装置的配置方法来完成。在权利要求2至8中找到该方法的有利实施方式。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以至少双极的电极形式构成,其因此具有至少两个以电极距离L布置的电极。在“用于借助至少一个至少双极的电极处理组织的装置”的配置方法中,预先设定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L,其中,该电极距离L是根据组织真皮层厚度d或与之对应的数据,和/或是根据组织的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反射系数k或与之对应的数据来预先确定的。本发明基于申请人的以下认识:高频电流和尤其是射频电流在许多不同方法中被用来处理人体组织。可以认为,这种对期望的组织目标层的处理的主要作用基于由所输入的高频电流引起的加热。在此情况下,目标层可以是真皮层和/或更深的脂肪层(也称为sWAT,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为了在组织目标层(一般是真皮层或sWAT层)中获得充分的升温,必须在目标区内获得相应高的电流密度。原则上迄今认为,通过选择相应的参数如高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大小总是能获得在期望的目标区内的足够高的电流密度。但申请人的研究和计算表明,组织的层结构明显影响到高频电流的电流路径,因而处理效果明显取决于相邻的组织层的电学性能、尤其是在两层界面处的电反射系数和/或若干层的厚度。所述计算说明,尤其是组织的真皮层厚度和/或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组织反射系数(尤其在真皮层/sWAT的界面处)可能是相关的。申请人的计算表明,一方面是真皮层且另一方面是其它层且尤其是sWAT层的不同的电学性能以及在这些层之间的反射系数可能明显影响到电流流动形式并且相应引造成对升温位置和大小的显著作用。事实证明,关于各个层如sWAT层的选择性加热的迄今假设忽视了前述作用,结果迄今假设的参数在处理时没有招致期望的加热效果。对于用在RF处理中的典型频率,sWAT层与外加电流电气屏蔽开。由此一来,借助电极如双极电极经皮肤加入的高频电流在基本是真皮层的层结构内聚集,结果sWAT层的加热相比于迄今的假设表现得明显较弱。结果,因而重要的是:双极电极的配置应当根据真皮层厚度和/或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前述组织反射系数来预先设定。由此一来,可以实现组织的期望区域或期望层的精确许多的加热,尤其是sWAT层的精确许多的加热。申请人的计算已经表明,对于典型的应用场合,在正确考虑电流流动形式情况下用于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层内的预定层区的最大加热的双极电极的最佳电极距离高达2倍地不同于在不考虑受真皮层和sWAT层的不同电学性能影响的电流路径时的迄今假定的最佳电极距离。此时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是,根据真皮层厚度或与之对应的数据以及根据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反射系数或与之对应的数据来预先设定电极距离L。由此获得优化结果。也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是,两个参数之一被假定为恒定的,并且只有另一个参数根据待处理的组织的具体状况来选择。发明人的研究表明,尤其在人体上,真皮层厚度对双极电极之间的最佳电极距离的预先设定产生明显影响。因而在一个有利的简化实施方式中,反射系数值被假定为恒定的,即与当前待处理的组织的具体值无关,并且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根据当前待处理的组织的真皮层厚度来选择。在选择了预定的电极距离L之后,该装置被配置用于完成借助高频电流的组织处理。在此情况下,它可以是医用处理和/或美容处理,尤其是非治疗性处理。尤其是所述装置配置方法适合用于非治疗性处理。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得到了配置组织处理装置的很简单实现方式,在这里,提供多个施用器以供选择,其中,每个施用器具有至少一个至少双极的电极,并且所述施用器的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是不同的。因而,可以由此通过预先规定一个特定施用器来实现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L的设定。尤其有利的是,某个施用器通过识别标志且尤其是标志色的设定被预先确定。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施用器因此具有不同的标志例如数字、标记、图形符号和/或颜色,并且根据真皮层厚度和/或前述反射系数,因而预先确定识别标志例如标志色,从而使用者能简单地挑选出具有双极电极的最佳电极距离L的施用器。按照如下方式获得操作的进一步简化:具有最佳电极距离L的施用器通过该施用器上的光学信号且尤其是发光信号被预先确定,从而使用者简单地挑选出具有有效光学信号的施用器。提供一种具有双极电极装置的施用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中,可借助控制单元来预先设定、尤其是可以调节出电极之间的不同电极距离L,并且电极距离L按如下方式预先设定: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电极距离L来配置。因而在此情况下在输入参数如真皮层厚度和/或前述反射系数之后,自动进行控制单元的配置,从而该施用器被调节至最佳电极距离L。在此情况下如下实现很简单且不易出错的操作:根据厚度d来预先设定电极距离L,在此设有计算单元,最好由使用者在计算单元内输入厚度d(或与之对应的数据),并且该计算单元被编程以便根据所述厚度d预先确定电极距离L。因而此时重要的是,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根据具体待处理的组织的真皮层厚度d来选择。在此情况下,有利地测量在应用部位处的组织厚度d。这可以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尤其借助超声波测量(例如见Krackowizer,P.,Brenner,E.(2008),表皮和真皮的厚度,静脉学8,第83-92页)。在此尤其有利的是,如下尽量实现自动化:即提供厚度测量和分析单元以便由厚度测量的测量数据确定厚度d,在此,厚度测量结果被自动用来确定电极距离L。因而在此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使用者不必手工输入真皮层厚度,它基于前面进行的厚度测量被自动确定。真皮层厚度d尤其随人体上的应用部位而变。因此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厚度d根据人体应用部位尤其是人脸应用部位来定。由此可以获得简化,因为无需对当前待处治的患者进行厚度测量。相反,可以采用在当前处治部位例如头、脸颊或其它人体部位上的真皮层厚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例如可以表格形式来获得并且相应地由使用者挑选。特别有利的是,使用者将处理部位输入被如此编程的计算单元,即它根据处理部位求出双极电极之间的最佳电极距离L。因此,人体上的处理部位在此情况下体现为对应于真皮层厚度的数据。一种用于利用至少一个至少是双极的电极处理人体组织、尤其是非治疗性性处理人体组织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在方法步骤a中进行在双极电极的电极之间的电极距离L的预先设定,尤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借助用于借助至少一个至少是双极的电极处理组织的装置的前述配置方法。在方法步骤b中,随后通过用双极电极施以高频电流进行人体组织的处理,尤其是人体组织的非治疗性处理。另外,本发明任务通过采用具有电极距离L的双极电极来处理人体组织的应用来完成,其中,该电极距离L根据所述组织的真皮层厚度d或与之对应的数据和/或根据所述组织的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反射系数k或与之对应的数据来预先确定。由此获得前述优点,尤其是可以精确许多地预先设定有目的地加热组织层且尤其是sWAT层。本发明任务还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借助高频电流处理人体组织的装置完成。在权利要求11至15中找到本发明装置的有利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装置具有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的发生器、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至少双极的电极。该双极电极与发生器导电连接,其中这两个双极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距离L。重要的是,设有设定装置用于根据组织的真皮层厚度d或与之对应的数据和/或根据所述组织的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反射系数k或与之对应的数据预先确定电极距离L。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允许精确许多的处理,因为前述认识第一次如此影响到这种装置的设计,即根据前述参数中的一个或两个来选择所述电极之间的电极距离L对于精确预先设定期望加热的部位是重要的。由此得到前述优点。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具有施用器,其与发生器导电连接。该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具有所述第一双极电极的第一可换罩和具有第二双极电极的第二可换罩,这些可换罩被构造成可选择地安置在施用器上,从而安置在边缘件上的可换罩的双极电极与发生器导电连接。因而,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可换罩来实现最佳电极距离L的选择。此时尤其有利的是,这些可换罩配设有识别标志如数字、符号和/或颜色标记。在此情况下,就像已经在用于组织处理装置的配置方法中那样有利的是,该装置包括标识显示单元,其被构造成根据预先设定的电极距离L发出相应可换罩的标识。本发明的范围包括:规定具有不同电极距离的多个可换罩、尤其在5至20个范围内的可换罩。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施用器,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施用器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施用器上,并且每个施用器具有光学指示器尤其是发光机构。该设定装置与施用器的光学指示器电连接并且如此构成,即根据预先设定的电极距离L来激活相应施用器的光学指示器。由此允许很简单且不易出错的使用。该设定装置最好具有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组织的真皮层厚度d或与之对应的数据和/或所述组织的在背对组织表面的真皮层界面处的反射系数k或与之对应的数据。该设定装置还具有用于确定待预先设定的电极距离L的分析单元。输入单元和分析单元尤其能以商业惯用的计算机形式构成,所述计算机具有相应的输入和显示装置如屏幕、键盘和/或触敏屏。输入单元最好被构造用于输入与厚度d对应的数据,做法是由使用者选择人体上的应用部位,尤其从通过输入单元所预定的应用类型列表中选择。因而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显著简化了使用,因为使用者只输入应用部位,并且与允许推导出在期望应用部位上的真皮层厚度d的输入无关地预先确定该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L。此时如此得到很简单的输入可能性,即在触敏屏上显示出人体,并且使用者通过敲击相应位置来选择期望的处理部位并相应设定对于在该处理部位上的典型真皮层厚度而言是最佳的电极距离L。如下获得精度的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具有用于真皮层厚度d的厚度测量的厚度测量单元如超声波厚度测量单元,并且该厚度测量单元被构造成与设定装置合作以将测定厚度d转送且尤其自动转送给该设定装置。因此在使用中,在待处理组织的具体处理部位上最好借助超声波测量来确定所述厚度,接着根据测定的真皮层厚度来预先设定双极电极的最佳电极距离L。本发明的装置优选被设计用来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尤其是其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优选被设计用于借助本发明的装置、尤其是其优选实施方式来执行。根据应用的类型,不同的优化模型可能对于目标层加热是有意义的:因此,在第一点优化模型中可能有意义的是确定用于在预定深度z的加热的最佳电极距离L。可能对其它应用有意义的是,在区段优化模型中确定用于加热一个深层的最佳电极距离L,该深层就是从深度h1起到深度h2止的深度区。以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确定用于在皮肤脂肪层sWAT的深度z加热的最佳电极距离L的一个公式和数值例。因此,深度z充作垂直于皮肤表面且从皮肤表面(向下的皮肤界面)起测量的距离。发明人的分析和计算表明,在此情况下所述最佳距离L可以例如通过以下公式1的数值解来获得:(公式1)在这里,k表示在真皮/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界面处的反射系数。该反射系数根据以下公式2来定义:(公式2)其中,真皮层的导电性为σd和sWAT层的导电性σs。在此已经清楚看出最佳距离不是取决于这些层的导电性绝对值,而是只取决于其根据反射系数k定义的比例。μ根据公式3表示期望深度z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公式3)z=μdv根据公式4表示电极最佳距离L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公式4)为了说明在此所依据的模型,L也标示为L1lay。如果现在例如使用者预先设定真皮层厚度d以及真皮层和sWAT层之间的反射系数k,则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根据以上公式1的数值方法对于由使用者设定的sWAT层内的深度z来确定供使用的最佳电极距离L,并且相应地在使用中加以考虑。原则上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是设定多个离散的电极距离,例如基于如上所述设有多个具有不同的电极距离的可换罩或者例如设有具有不同电极距离的多个施用器。在这些情况下,最好如此进行所述优化,即,最接近所算出的最佳距离的现有电极距离被用于所述应用,或者向使用者相应发出信号,例如通过相应可换罩的预先设定或相应施用器的标明。对于电极距离的尽可能最佳优化有利的是,反射系数k和真皮层厚度d都根据各自应用部位来预先确定并且根据这两个参数如上所述地确定该最佳电极距离。但发明人的研究表明,相比于用于人体上的典型应用部位的反射系数的变化,与真皮层厚度的关联性导致最佳电极距离L有较大变化。因此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反射系数被假定是恒定的,即与应用部位无关,并且只根据应用部位来选择真皮层厚度。在此情况下,反射系数k最好可以假定为0.905。下表1说明了从公式1的数值运算中得到的示例性结果:表1μ=z/dγ=L1lay/dL1la/L1hom11.4871.05123.2721.15735.2501.23747.2751.286在第1列中给出了比例μ,其表示期望深度z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因此,数值μ=1意味着期望针对sWAT层内的对应于真皮层/sWAT层分界的深度的优化。在第2列中,给出了最佳电极距离L与真皮层厚度之比v。针对μ=1的数值1.487因此意味着,在此情况下,所述电极在最佳情况下所具有的距离等于真皮层厚度的1.487倍。在第3列中,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性而给出了优化值,如果人们忽略了真皮层和sWAT层的导电性不一致且进而将整个组织视为导电性是均匀一致的,则将得到所述优化值。给出了根据本发明所确定的最佳距离L与距离L1hom的比例,该距离将在假定组织在电学方面均匀一致时得到。表1示出了例如在针对等于真皮层的4倍(表的最后一行)的深度的期望优化中根据本发明的最佳电极距离相比于迄今假设值的偏差超过28%。作为数值例,可以假定0.5毫米的典型真皮层厚度。如果现在期望在sWAT层内的1毫米深度进行处理,即如此优化电极距离,即期望在sWAT层内距真皮层/sWAT层的界层0.5毫米距离处进行最大能量输入,则从表1的第2列得到最佳电极距离:根据表1,μ在此等于2,因而,L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等于3.272。因此在针对该期望应用的0.5毫米真皮层厚度情况下,由此得到1.636毫米的最佳电极距离L。如上所述,表1展示出用于假定恒定的即假定与部位无关的反射系数k=0.905的计算例子。在随后的表2中示出了与反射系数的关系:表2kγ=L1lay/dL1lay/L1hom0.9503.3231.1750.9053.2721.1570.8003.1781.1240.7003.1091.099表2给出针对不同的反射系数k用于在对应于两倍真皮层厚度的深度处的期望处理的最佳电极距离。在第1列中相应给出了反射系数k。第2列也像在表1中那样表明最佳电极距离L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第3列也像在表1中那样给出根据本发明和公式1所求出的最佳电极距离L与在假定组织具有均匀一致的导电性时所求出的电极距离Lhom之比。根据表2的包含k=0.905的第2列因此对应于关于包含μ=2的表1的计算设定条件。当应该对sWAT层的深度范围进行电极距离优化时,以下作为另一实施例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在此,从第一深度h1起到第二深度h2止的深度范围由使用者来预先设定。类似于深度z,深度h1,2表示sWAT层距皮肤表面的垂直于皮肤表面的距离。在此情况下,通过以下公式5得到最佳电极距离L:(公式5)就像在公式1中一样,k在这里表示根据公式2的反射系数。μ1与公式3相似地表示h1和真皮层厚度之比,μ2相应地表示h2和真皮层厚度之比:(公式6)h1,2=μ1,2d为了说明在此所依据的模型,L也被称为L2lay。L2lay例如由公式5的数值解得到,在这里,v表示电极的最佳距离L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公式7)在表3中,针对不同的反射系数k和不同的预定的层[h1,h2](条“strip“),又在第3列中给出了所得到的最佳电极距离L2lay与真皮层厚度d之比v,并且在第4列中给出了最佳电极距离与在假定组织具有均匀一致的导电性时所求出的电极距离L2hom之比。表3如果例如针对sWAT层的从等于真皮层厚度d的深度开始到以等于两倍的真皮层厚度2d的深度结束的局部层期望进行优化,则针对等于0.905的典型反射系数k,根据表3的第2行得到最佳电极距离与真皮层厚度之比5.203。因此如果例如在0.5毫米的真皮层厚度情况下期望在sWAT层的0.5毫米深度有最佳加热,则根据第2行,最佳电极距离L与真皮层厚度之比为5.203,因而在此情况下最佳电极距离为2.601毫米。根据表3的第2行第4列,该结果与假定有均匀导电性时的结果相比偏差超过了125%。相应地,在前述参数情况下,但在根据表3的第5行的sWAT层的1毫米-1.5毫米的期望最佳加热情况下,该最佳电极距离等于真皮层厚度的9.781倍,即约为4.890毫米。在双极电极的电极(即单独电极)之间的典型最佳距离L在0.5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内,尤其在1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装置的且尤其是其优选实施方式的双极电极的距离L最好在此范围内。因此,所述至少双极的电极如前所述具有至少两个以电极距离L设置的电极(也称为单独电极)。每个电极的用于将电流印入组织中的接触面此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尤其有利的是圆形的接触面,其可以在技术上并不复杂地制造。接触面同样可以呈线性纵向延伸地构成,在这里,此时这两个电极最好平行延伸并排布置。圆形的接触面优选具有在0.5毫米至10毫米、尤其在1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的直径。另外,一个电极可以包括多个接触面。尤其有利的是,一个电极被设计成具有多个最好呈圆形的接触面,这些接触面最好像一条点画线那样线性设置。在此,两个以点画线形式构成的电极也优选平行设置。一个电极的若干接触面此时可以具有在0.5毫米至10毫米、优选在1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内的距离(在表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该电极距离L优选表示且尤其在之前的计算中表示两个电极的表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一个施用器上并排安置多个双极电极,因而可以同时对较大的面积区域施以电流。借助电极被引入组织中的电流的参数可以对应于本身已知的参数,尤其是在RF处理中已知的参数。RF电流的频率最好在0.5MHz至10MHz、尤其是1MHz至5MHz的范围内。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说明其它的优选特征和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具有用于施用器的可换罩的本发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2示出具有两个施用器的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3示出具有真皮层厚度测量单元的本发明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和,图4示出具有多个双极电极的施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图示出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作用相同的零部件。借助高频电流处理人体组织的装置的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具有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的发生器1。发生器1通过柔软缆线与施用器3相连。施用器3具有包括双极电极的可换罩,在这里,在图1的下侧举例画出四个可换罩4a至4d,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安置在施用器3上。根据图1的装置还具有用于根据组织真皮层厚度d预先设定电极距离L的设定装置2,所述真皮层有待施加高频电流。设定装置2还具有输入机构,使用者可借此输入其它处理参数例如高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输入机构在此以触敏屏形式构成,例如呈键盘形式的其它设计方案同样也可行。每个可换罩具有至少一个双极电极,其具有左电极和右电极。例如,对于可换罩4a标示出左电极l和右电极r。双极电极具有电极距离L。例如针对可换罩4a,用L4a表示电极距离;针对可换罩4d,用L4d表示电极距离。可换罩4a至4d因此成对地具有不同的电极距离L。现在,使用者将在待处理部位处的组织真皮层厚度d输入设定装置2中。同样,他输入应在真皮层下的sWAT层内借助能量输入实现加热的深度z。设定装置2包括计算单元,其通过公式1的数值分析并根据预定厚度d和期望厚度z计算出最佳电极距离L。为此,固定预定一个反射系数k=0.905。但该反射系数可以根据需要由使用者改动。另外,在设定装置2的计算单元内预先设定可换罩4a-4d的双极电极的电极距离L。计算单元确定“其电极距离L最接近所确定的最佳电极距离的电极罩”,并且给使用者发出所述电极罩的相应标识。在此,这些电极罩用字母a、b、c和d来标示并且相应地在设定装置上显示:最接近最佳电极距离的可换罩的字母。或者,用于选择可换罩的其它标识、尤其是颜色标识是可行的。现在,使用者拿取该设定装置所显示的可换罩并将其插装在施用器3上。施用器3和可换罩如此构成,即在使用者插装时存在可换罩的双极电极与施用器3的导电连接、进而存在借助柔软缆线与发生器1的电连接。接着,使用者借助施用器3将被插装在施用器上的可换罩的双极电极搁放到组织上以便对组织施以由发生器1产生的高频电流。可换罩4a-4d的双极电极分别具有以下距离L和电极接触面的以下直径:表4可换罩电极距离L[毫米]电极直径[毫米]4a4.51.5(1-2)4b31.0(0.8-1.2)4c1.50.4(0.3-0.6)4d10.3(0.2-0.4)关于电极直径,除了实施例的具体值外,还分别给出了在括弧内的优选数值范围。借助高频电流的处理可以按照预定频率和幅度进行一段预定时间。也可以在设定装置2中规定具有交变频率的程序,其相应地控制发生器1。尤其是,类似于WO2009/112181所述的频率交变的交变频率是有利的。通过设定装置2的真皮层厚度d的设定可以通过对应于真皮层厚度d的数据来实现。使用者为此仅预定人体的处理部位,如脸颊、额头、脖子或其它部位。在此有利的是,该设定装置预定了包含人体的不同处理部位的选择列表,使用者从中挑选处理部位。在设定装置2中对于各自处理部位分别存储了典型的真皮层厚度,其随后被用来确定双极电极的最佳电极距离L。但因为针对不同的人即使在人体的相同处理部位上所述真皮层厚度也肯定是变化的,故为了提高精度而有利的是,由使用者来预先设定在待处理的具体人员的处理部位上的真皮层厚度d。为此,可以有利地给使用者准备用于真皮层厚度测量的单独仪器。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中,设定装置2仅以例如呈纸件形式的表格被预先设定。所述表格针对恒定的电反射系数k=0.905具有各种真皮层厚度值以及应在此实现sWAT层的最佳加热的各种深度z。现在,使用者在表格中搜寻不仅具有最接近的真皮层厚度也具有关于在处理部位的实际厚度和期望处理深度是最接近的深度z的那些行。在所述行内分别列出下述可换罩,其具有双极电极的对于参数组合而言为最佳的电极距离L。使用者随后可以将所指明的可换罩插装到施用器3上并且如前所述地开始使用。在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以下将介绍与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根据图2的装置也具有发生器1和设定装置2。但发生器1通过柔软电线与第一施用器3a和第二施用器3b相连。在图2中的下侧示出了各施用器3a、3b的处理面的俯视图。在此,相比于施用器3b的具有电极距离L3b的双极电极,施用器3a的双极电极具有较大的电极距离L3a,在这里,L3a=4.5mm,而L3b=1mm。在第二实施例中,设定装置2也根据真皮层厚度d确定最佳电极距离L和与之最为接近的施用器,其具有最接近最佳电极距离的电极距离L。根据该结果,例如在所选的施用器内的一个LED灯被接通,从而使用者以简单方式依据该光学信号来选择具有比较适用于所述应用的电极距离L的施用器。在图3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其基本上等同于根据图1的实施例。在这里也设有发生器1和设定装置2以及施用器3,其中,施用器3被构造用于容纳类似于根据图1的描述那样的如图1所示的可换罩4a-4d。不同于图1所示的装置,根据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装置还具有用于测量真皮层厚度的厚度测量单元5,其与设定装置2相连。厚度测量单元以超声波式测量单元的形式构成。使用者首先使用厚度测量单元5,以便在处理部位测量真皮层厚度。测量结果被自动传输给设定装置2,其如图1所示据此确定最佳电极距离L和与之最接近的可换罩。除了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功能性外,这个实施例还具有用于使用者的可选择性,从而使用者可选择地设定此处需要实现最佳加热的sWAT层内的深度,或者在sWAT层内从第一深度h1开始直至第二深度h2的深度范围,在此h1小于h2。只要使用者选择了该模式,就进行如之前关于公式4所描述的最佳电极距离的确定。图4示出施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多个双极电极。另外,每个电极按照点状直线形式形成有多个圆形接触面。图4在此示出施用器的施加面的俯视图,施加面在使用中贴靠到组织上。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施用器具有五个双极电极bE1-bE5。五个双极电极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按照点状直线形式构成的左电极和同样地构成的右电极。例如对于双极电极bE1,用l标示左电极,用r标示右电极。点状直线此时平行延伸。因此,距离L对于在左右电极之间的所有接触面来说都是相同的。例如对于第一双极电极bE1,标示出了距离LbE1。所述接触面在此具有1毫米直径。在一个电极的两个接触面之间的竖向距离Dv等于2毫米。因此,通过根据图4的设计结构,可以并行同时地进行借助所示的五个双极电极对组织施以作用。这五个双极电极在此分别与发生器相连。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可以被优选应用在如图1-3所示的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在此情况下所述可换罩分别根据图4所示的俯视图来构成;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这两个施用器3a、3b被相应构造成具有根据图4所示的俯视图的多个双极电极,其中,该可换罩或者施用器在电极距离L方面是不同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