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794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胰岛素可以促进糖的利用与糖元的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异生为糖,是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糖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造成危害。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反复生疖长痈、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等,这些已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诸多不适和痛苦,而且患者必须长期打针吃药,控制饮食。更严重的是糖尿病还会引发诸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等,这些可能会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下降,甚至造成疾病和死亡。由此可见,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远超过糖尿病本身。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各国要采取行动优先对付的四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过去几十年中,糖尿病的病例数和患病率都在不断上升。1979年我们国家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2002年已经达到2.6%,2010年的数据,已经达到9.7%。而从全球来看,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1980年时有1.08亿人。全球糖尿病(年龄标化)患病率自1980年以来增加了近一倍,在成人中从4.7%上升到8.5%。与此同时,2012年糖尿病导致了全球150万人死亡,而血糖超标通过增加心血管病和其它疾病的风险导致了另外220万人死亡,这370万例死亡中43%发生在70岁之前。以上数据说明,糖尿病已呈现井喷式、年轻化发展趋势。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原有技术存在的如下缺陷:

1.胰岛素主要作用机理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增加糖原合成和抑制分解,因而产生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还可以促进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氨基酸的转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用于各种类型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症和糖尿病性昏迷等疾病。但胰岛素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多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屈光不正、水肿、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抗药性等。

2.磺酰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还能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糖的产生,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目前临床使用的磺脲胺类药物有第一代如甲苯磺丁脲、氯磺苯脲、醋磺己脲和妥拉磺脲等;第二代如格列波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第三代格列美脲。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另外,长期使用会刺激胰岛β细胞超负荷分泌而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发生继发性失效。

3.非磺脲类降糖药物主要对餐时胰岛素分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而在空腹及餐后对胰岛素无刺激作用,故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临床药物主要有那格列奈、米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相比于磺脲胺类药物,非磺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优点是效果快、耐受性好及安全性高,不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对胰岛功能有保护作用;缺点是只适用老年人,对于肥胖及肾功能不良的II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导致轻度低血糖、视觉异常和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4.双胍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增加周围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血脂水平,通过降低高血糖和脂毒性起到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的缺点是会引起胃肠道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疲惫、体重减轻;肾功能不良者会导致乳酸增加,诱发乳酸中毒;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或肝功能异常等。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双胍类药物同属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作用机制是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不良反应主要有贫血、水肿、体重增加。另外,该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很少在尿中排泄,因此血药浓度几乎不受肾功能影响,故可引起肝损害。

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三种: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和N卡波糖片。碳水化合物进入肠道后,必须经α-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等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处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双糖、低聚糖及多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加,少数患者有腹泻,单用不易引起低血糖,但与其它降糖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低血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方便服用、安全有效的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按其重量份数计:其中桑叶生物碱1-15份、沙棘黄酮5-20份、葛根黄酮10-50份、槐米黄酮1-10份、苦瓜多肽10-50份;

在上述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学上辅料,如麦芽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瓜尔豆胶、蔗糖脂肪酸酯、硬脂酸镁、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甘露醇、异麦芽酮糖、异麦芽酮糖醇、二氧化硅、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食用香精等混合制成的各种剂型;

例如,可制成颗粒剂、粉剂、片剂、胶囊剂、微粒剂、缓释片;

优选剂型为片剂或胶囊剂。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步骤二: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辅料,混合均匀;

步骤三:制成营养制剂。

所述桑叶生物碱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1)将桑叶原料加入12~15倍量的水,70℃下提取3次,每次提取1h,合并水提液;

(2)将提取液用100目滤布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静置过夜。

(3)向清膏中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50%,静置12h后取上清液;

(4)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膏状;

(5)将膏状提取物在60~70℃,0.03MPa条件下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所述沙棘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1)取一定量榨汁后的沙棘果渣,用石油醚回流脱脂,然后于40~50℃下常压干燥;

(2)将脱脂后的干燥果渣用6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8~10(W/V)、80℃下回流提取1~4h,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3)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4)将浓缩液60~70℃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12-48h,即得成品。

所述葛根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1)将购买的葛根切成薄片,在70℃下用烘箱烘干10~20h,时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将烘干的葛根片研磨,混合均匀后干燥存放;

(2)称取过30目筛的葛根粉,在温度85℃、pH为8的条件下,用10~12倍于葛根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取2次,每次3h,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3)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4)将浓缩液60~70℃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12-48h,即得成品。

所述槐米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1)取一定量槐米,用50%乙醇,在料液比1:30~40,温度130℃,压力0.4MPa的条件下提取20min,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2)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3)将浓缩液60~70℃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12~48h,即得成品。

优选的,上述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还包括合理用量范围的辅料及添加剂。

本发明所述修复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营养制剂的组方原理是:桑叶生物碱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是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简称DNJ),其分子结构与葡萄糖分子结构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葡萄糖分子链上的一个“氧”换成了“氨”,因此DNJ随食物进入小肠后,可抢先与小肠壁上的葡萄糖载体а一葡萄糖苷酶结合,从而阻断葡萄糖与载体的结合,延缓和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血糖上升,达到防治糖尿病的效果。除此之外,桑叶中的另一种生物碱fagomine还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效果。

沙棘黄酮可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α-糖苷酶活性、增加外周糖的利用等机制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果糖胺、血脂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对糖尿病病人物质代谢紊乱有纠正作用。

葛根是传统的治疗消渴的药材,《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葛根“主消渴”。葛根黄酮主要包括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醇、葛根藤素及异黄酮苷等。大豆苷作为а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助于延缓葡萄糖的肠道吸收,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能有效改善其口渴多饮症状。葛根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增强血液循环的能力而改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葛根素通过有效降低全血粘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红细胞膜弹性,使其结构和物理性能改善,进而加快物质运输及使葡萄糖和胰岛素跨膜能力(主要进肌肉、脂肪细胞等的提高),进一步改善Ⅱ型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而起到降糖作用。另外,葛根黄酮可有效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从而抑制由于糖基化引起的蛋白质功能降低和老化以及进一步的组织病变,这些病变与糖尿病晚期合并症和动脉硬化及机体老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是其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槐米中含有丰富黄酮类成分,研究表明槐米总黄酮因其抗氧化能力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胰岛素释放。《东北药植志》有关于槐米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的记载,说明槐米可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槐米黄酮主要成分为芦丁,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压、高血糖等的辅助治疗。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作用,有助于受损的胰脏细胞获取必要的营养,进而逐步恢复其功能。

苦瓜是传统降血糖食材,1999年印度科学院罕娜院士向世界宣布,经过近30年对上千种植物的筛选和研究,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苦瓜多肽”(polypeptide-k)提取成功。苦瓜多肽是从新鲜的专用苦瓜籽胚芽中提炼出来的生物活性成分,由17种166个氨基酸组成,与胰岛素有相似的结构和理化指标,具有显著的调节血糖效果。此研究结果相继被多名科学家证实,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经过大量的国内外医院的临床实验证明:“苦瓜多肽”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成分,通过激活胰岛素受体,提高胰岛素有效利用率来调节血糖,从而,实现了血糖按照人体正常生理自然规律表达的目的,且没有副作用。“苦瓜多肽”为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人群提供了一种安全,持久的血糖调节的解决方案,缓解了人们在使用药物调节血糖时,给自身带来的一系列身心损害的难题。“苦瓜多肽”的发现与应用,在糖尿病治疗与预防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从化学降糖到生物降糖的一次革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制剂,首次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等天然植物功效成分科学组合,合理搭配。

2、本发明的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活性成分丰富。

3、临床实验研究证明,本发明营养制剂效果显著。

4、本组方原料均来源于食品,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其中桑叶生物碱5kg、沙棘黄酮10kg、葛根黄酮20kg、槐米黄酮3kg、苦瓜多肽20kg。

上述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2)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辅料微晶纤维素1kg、硬脂酸镁0.1kg、二氧化硅2kg,混合均匀;

(3)将混合粉制成片剂。

实施例2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其中桑叶生物碱10kg、沙棘黄酮15kg、葛根黄酮30kg、槐米黄酮8kg、苦瓜多肽40kg。

上述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2)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辅料羧甲基纤维素钠2kg,三氯蔗糖0.01kg,混合均匀;

(3)将混合粉制成粉剂。

实施例3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其中桑叶生物碱10kg、沙棘黄酮20kg、葛根黄酮25kg、槐米黄酮6kg、苦瓜多肽30kg。

上述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2)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辅料麦芽糊精3kg,淀粉3kg,混合均匀;

(3)将混合粉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其中桑叶生物碱15kg、沙棘黄酮20kg、葛根黄酮40kg、槐米黄酮10kg、苦瓜多肽45kg。

上述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2)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辅料黄原胶2kg、食用香精1kg,混合均匀;

(3)将混合粉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

一种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包括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的天然植物功效成分,其中桑叶生物碱12kg、沙棘黄酮5kg、葛根黄酮10kg、槐米黄酮7kg、苦瓜多肽50kg。

上述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营养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组方量称取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为原料;

(2)将桑叶生物碱、沙棘黄酮、葛根黄酮、槐米黄酮、苦瓜多肽,添加甘露醇2kg、蔗糖脂肪酸酯1kg、瓜尔豆胶1kg、微晶纤维素6kg,混合均匀;

(3)将混合粉制成微粒剂。

上述实施例1-5中苦瓜多肽及辅料均为市售产品。

上述实施例1-5中所述桑叶生物碱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1)将桑叶原料加入12倍量的水,70℃下提取3次,每次提取1h,合并水提液;

(2)将提取液用100目滤布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静置过夜。

(3)向清膏中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50%,静置12h后取上清液;

(4)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膏状;

(5)将膏状提取物在60℃,0.03MPa条件下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上述实施例1-5中所述沙棘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1)取一定量榨汁后的沙棘果渣,用石油醚回流脱脂,然后于50℃下常压干燥;

(2)将脱脂后的干燥果渣用6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8(W/V)、80℃下回流提取3h,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3)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4)将浓缩液65℃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12h,即得成品。

上述实施例1-5中所述葛根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1)将购买的葛根切成薄片,在70℃下用烘箱烘干15h,时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将烘干的葛根片研磨,混合均匀后干燥存放;

(2)称取过30目筛的葛根粉,在温度85℃、pH为8的条件下,用11倍于葛根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取2次,每次3h,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3)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4)将浓缩液65℃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24h,即得成品。

上述实施例1-5中所述槐米黄酮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1)取一定量槐米,用50%乙醇,在料液比1:40,温度130℃,压力0.4MPa的条件下提取20min,然后过滤得上清液;

(2)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

(3)将浓缩液65℃水浴挥干得膏状物,将膏状物减压真空干燥12h,即得成品。

实施例1-5之一所述各组分用量按照相同比例增加或减少,所得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关系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该修复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营养制剂的各组分中还可以根据本领域公知技术常识包括合理用量范围的辅料和添加剂,添加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学上辅料,如麦芽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瓜尔豆胶、蔗糖脂肪酸酯、硬脂酸镁、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甘露醇、异麦芽酮糖、异麦芽酮糖醇、二氧化硅、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食用香精等混合制成的各种剂型,例如,可制成颗粒剂、粉剂、片剂、胶囊剂、微粒剂、缓释片。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验证:

对本发明营养制剂进行临床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Ⅱ型糖尿病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52.3岁;病程8月一12年,平均病程8.7年。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mmol/L,或空腹血糖≥7.8mmol/L。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在原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索不变的情况下,服用本发明修复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营养制剂,每次2粒,每日两次,四周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的诊断标准。(1)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空腹血糖<7.2mml/L,餐后2小时血糖<8.3nmi/L,24小时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2)有效:治疗后

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0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25.0g,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3)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结果:65例病人中显效21例,占32.3%,有效32例,占49.2%,无效12例。总有效率占81.5%。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4.典型病例

张××,男,53岁,患者因口渴、多食、多尿就诊于×医学院附院,当时诊断为糖尿病Ⅱ型,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血糖下降为6~7mmol/L,病人长期服优降糖、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近一年来病人自觉疲乏,四肢重痛,口苦不欲饮。查血糖,血糖波动在13~15nunol/L,经调整西药用量将优降糖改为5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每日3次,拜糖平50mg,每日3次,血糖仍12.8mmol/L,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在西药仍维持原剂量下服用此营养剂,剂,症状明显改善,服用2周后血糖降为7.2mmol/L,尿糖(一),尿蛋白(一)。再服用2周,症状进一步改善,血糖稳定在6~7mmol/L,西药优降糖改为2.5mg,每日3次,美迪康250mg,每日3次,停拜糖平。再服4周,血糖稳定,停优降糖,美迪康每日3次,嘱咐患者坚持饮食控制,定期门诊。随访一年,病情稳定。

冯××,男,66岁,工人。患糖尿病4年,曾服用消渴丸及二甲双胍片等中西药,空腹血糖波动在11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波动在15mmol/L左右,尿糖(+++),在西药仍维持原剂量下服用此营养剂,经治疗半月后,查空腹血糖为8.6mmol/L,餐后2h血糖为13.8mmol/L,尿糖(+)。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复查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2h血糖10.5mmol/L,尿糖转为阴性。此后随访半年,病无复发。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讨论的实施方案及实例只是为了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