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116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经过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肥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超重和肥胖两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为衡量指标,若成人BMI≥25kg/m²为超重,BMI≥30kg/m²为肥胖。我国专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我国的肥胖新标准,认为BMI在24.0kg/m²~27.9kg/m²之间为超重,BMI≥28kg/m²为肥胖。其中单纯性肥胖指全身脂肪分布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近几十年来肥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肥胖症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

临床上目前多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为主,控制饮食摄入热量过少,患者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逐渐重建氮平衡,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反可使体重回升,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为目的,但是往往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运动,或是由于运动量的增大又造成了饭量的增大,因此,效果也不显著;而药物治疗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15-30份,大黄15-20份,荔枝核30-40份,荷叶15-30份,绞股蓝15-30份,山楂15-30份,神曲15-30份,麦芽15-30份,莱菔子15-30份,决明子30-40份,枳壳10-20份,厚朴10-20份,陈皮10-15份,半夏10-15份,泽泻10-20份,番泻叶10-15份,薏苡仁30-40份,茯苓15-30份和白术15-30份;

其中,先将黄连,大黄,荔枝核,荷叶,绞股蓝,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决明子,枳壳,厚朴,陈皮,半夏,泽泻,番泻叶,薏苡仁,茯苓和白术混合在一起,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配方以纯中药配制,具有荡涤肠胃,祛除大肠内的痰湿、湿热或粪便等糟粕,调理脏腑的功效,用本中药液进行直肠滴入可用于控制并减少体重、脂肪百分率(F%)及体重指数(BMI),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单纯性肥胖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15份,大黄20份,荔枝核30份,荷叶30份,绞股蓝15份,山楂30份,神曲15份,麦芽30份,莱菔子15份,决明子40份,枳壳10份,厚朴20份,陈皮10份,半夏15份,泽泻10份,番泻叶15份,薏苡仁30份,茯苓30份和白术15份;

先将黄连,大黄,荔枝核,荷叶,绞股蓝,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决明子,枳壳,厚朴,陈皮,半夏,泽泻,番泻叶,薏苡仁,茯苓和白术混合在一起,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30份,大黄15份,荔枝核40份,荷叶15份,绞股蓝30份,山楂15份,神曲30份,麦芽15份,莱菔子30份,决明子30份,枳壳20份,厚朴10份,陈皮15份,半夏10份,泽泻20份,番泻叶10份,薏苡仁40份,茯苓15份和白术30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22份,大黄17份,荔枝核35份,荷叶22份,绞股蓝22份,山楂22份,神曲22份,麦芽22份,莱菔子22份,决明子35份,枳壳15份,厚朴15份,陈皮12份,半夏12份,泽泻15份,番泻叶12份,薏苡仁35份,茯苓22份和白术22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16-21份,大黄16-17份,荔枝核31-34份,荷叶16-21份,绞股蓝16-21份,山楂16-21份,神曲16-21份,麦芽16-21份,莱菔子16-21份,决明子31-34份,枳壳11-14份,厚朴11-14份,陈皮11-12份,半夏11-12份,泽泻11-14份,番泻叶11-12份,薏苡仁31-34份,茯苓16-21份和白术16-21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23-29份,大黄18-19份,荔枝核36-39份,荷叶23-29份,绞股蓝23-29份,山楂23-29份,神曲23-29份,麦芽23-29份,莱菔子23-29份,决明子36-39份,枳壳16-19份,厚朴16-19份,陈皮13-14份,半夏13-14份,泽泻16-19份,番泻叶13-14份,薏苡仁36-39份,茯苓23-29份和白术23-29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上述组分中,其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荷叶: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用于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

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用于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枳壳:行气宽胸,宽中除胀。用于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胸痹,结胸;气滞胸协疼痛;产后腹痛;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遗精;

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

上述组份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具有荡涤肠胃,祛除大肠内的痰湿、湿热或粪便等糟粕,调理脏腑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好,用药安全,并经临床资料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一)、病例入选标准:

A.根据临床症状、体征、BMI、体脂含量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结果,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肥胖;患者年龄在19-50岁之间,无器质性病变。

B.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痛风、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祌病患者;乳母、孕妇或有怀孕愿望者;继发性肥胖患者(如下丘脑病、垂体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按照上述标准,选择典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

(二)、诊断标准:

参照《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防治的重新定义》和《肥胖的诊断标准指南》,临床符合以下条件者即可诊断:

(1)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肥胖。

(2)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脾,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体脂含量(F%)>30%;体重指数(BMI)>25 kg/m2。符合3项或有2项即可。

(3)经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型肥胖。

注: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脂肪百分率(F%)=(4.570/D-4.142)×100%

注:D(体密度):成人D:男性D=1.0913-0.0016X;女性D=1.0879-0.0013X

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

(三)、疗效评定标准:

注:体重下降:以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数值占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之差的

百分值为准。

(四)、治疗方案

对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患者,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直肠滴入治疗,治疗时,每日一次,每次200-300ml,以连续滴入5天休息2天为一个疗程,8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直肠滴入时,将上述中药液,加温至 37-38℃,倒入消毒的药液瓶内备用。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垫治疗巾于臀下,取一次性输液器并剪掉过滤器,插入药液瓶内,用石蜡油润输液器前端20-25cm。石蜡油润滑肛门,轻柔插入输液器至 16-20cm,调节滴数60-100滴/min,15-30min滴完,保留10-15min。

(五)、统计学处理:

按上述(四)治疗方案,运用本发明中药进行直肠滴入治疗,8个疗程后统计,临床使用该发明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45例,其中治愈6例,显效2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100.0%,表明该发明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显著,达到了临床治疗目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六)、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女,29岁,青春期时出现体重增加,前来就诊时测体重71kg,身高1.60m,BMI为27.7kg/m²,同时伴有脘闷腹满,恶心,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用本发明方剂进行直肠滴入治疗8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减轻为64kg,脂肪百分率下降。

病例2:张某,男,35岁,前来就诊时测体重87kg,身高1.74m, BMI为28.7kg/m2,同时伴有眩晕,四肢困重,脘腹满闷,口渴喜饮,舌红苔腻微黄,脉滑数。中医辨证后应用本方剂直肠滴入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下降,继续治疗4个疗程后测量体重下降至82kg,计算BMI、脂肪百分率明显下降。

病例3:毛某,女,33岁,就诊时测体重87kg,身高1.64m,BMI32.3kg/m²,同时伴有身体困倦,皮肤湿疹,膝关节处肿痛,脘腹满闷,性情急躁,大便燥结,尿短赤,苔黄腻,脉数。中医辨证后给与本方剂直肠滴入治疗5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减轻,体重减轻,继续使用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测体重为76kg,脂肪百分率下降明显。

(七)、结论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发明是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药物,疗效高,在已实际给出的45例应用中有效率达100.0%,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临床意义巨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