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984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狐臭是由患者腋窝、外阴、口角等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顶浆腺)排泄的汗液,脂肪酸比普通人高,呈淡黄色,较浓稠;脂肪酸达到一定浓度,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其和狐狸肛门排除的气味相似,所以常称为狐臭。

腋臭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夏天明显。腋窝臭汗症俗称狐臭,是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显。少数患者的外阴、肛周和乳晕也可散发出此种臭味。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耵聍。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黄色居多。

由于腋臭气味让人难以忍受,每当腋臭患者出现在诸如公交、教师、公司等公共场合时,周围的人不堪忍受这种酸臭难闻的异味,往往会绕道而行,也没人愿意同腋臭患者呆在同一个空间。这使得腋臭患者尽量避免出现在公共场合,也恐惧同人交际。腋臭患者所要承受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因为周围人的眼光和不经意的小动作常会让腋臭患者紧张莫名,担心自己是不是又被人们嫌弃了。这种负面的情绪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腋臭患者的朋友非常少,除了很亲近的人之外几乎没人愿意同腋臭患者共处一室,更别说整天朝夕相处的朋友了。长久以往,腋臭患者就更加孤僻自闭了。腋臭如不及时治疗可伴有口臭和脚臭,还可导致遗传延续,腋臭严重者还伴有稀耳垢,长期以往会侵蚀耳膜,引发耳鸣,导致耳聋。

目前治疗腋臭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导致药量越来越大,造成恶性循环。为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药物来帮助患者摆脱腋臭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表、凉血解毒、疏风解表、化湿和中、杀虫止痒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腋臭引起的出汗异常、腋窝有异味、腋窝多汗、臭汗、汗腺分泌体味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等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鳝鱼、白苏叶和蜘蛛分别烘干研末,得到过120目细粉,备用;

(2)将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得到过160目细粉,备用;

(3)将浮萍、丁癸草、罗勒、臭草和剪刀草分别捣汁,过滤,留汁液备用;

(4)将黄荆叶、九仙草、防风、山橿根、龙眼核、生姜和香樟根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5)步骤(1)-步骤(4)制得的细粉、汁液和滤液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鳝鱼: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温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本草蒙筌》载:“去狐臭。”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本草正》载:“柏子仁,气味清香,性多润滑,虽滋阴养血之佳剂,若欲培补根本,乃非清品之所长。”

浮萍:味辛,性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隐疹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纲目》载:“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

丁癸草:味甘,性凉;归脾、肝经。清热解表,凉血解毒,除湿利尿。主风热感冒,咽痛,目赤,乳痈,疮疡肿毒,毒蛇咬伤,黄疸,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南宁市药物志》载:“清凉解毒。治小儿甙积,眼痛,喉痛,泄泻,疮疡,蛇伤,疔毒。”

罗勒: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疼痛,哎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肤湿疮,瘾疹瘙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广西中药志》载:“疏表,散风热。治外感头痛、发热咳嗽,皮肤瘾疹瘙痒。”

黄荆叶:味辛、苦,性凉;归肺、肝、小肠经。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主感冒发热,伤暑叶泻,痧气腹痛,肠炎,痢疾,疟疾,湿疹,癣疥,蛇虫咬伤。《农村常用草药手册》载:“解表发汗,消暑止渴。”

臭草:味辛、微苦,性寒;归肺、肾、肝、心经。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广西植物名录》载:“祛风解毒,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剪刀草:味苦、辛,性凉。祛风清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食积腹痛,呕吐,泄泻,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痈肿丹毒,荨麻疹,毒虫咬伤,跌打伤出血。苏医《中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热。治肠炎,白喉,咽喉肿痛,痈疽疮疖,荨麻疹,过敏性皮炎。”

九仙草:味辛、微苦,性凉;归肺、肝、脾经。解表清热,祛风止痉。主感冒,中暑,小儿肺炎,惊风。《云南中草药选》载:“解表,清热。”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日华子本草》载:“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二种霉菌(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有抑菌作用。

山橿根:味温,性辛;归肺、胃经。理气止痛,祛风解表,杀虫,止血。主胃痛,腹痛,风寒感冒,风疹疥癣,治刀伤出血。

白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疏风宣肺,理气消食,解鱼蟹毒。主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脘腹胀闷,食积不化,吐泻,冷痢,中鱼蟹毒,男子阴肿,肢气肿毒,蛇虫咬伤。《别录》载:“主调中,去臭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苏叶中得到的白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泻染的细菌(变形杆菌)、真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青霉)均有抑制,醛、蒎烯、柠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长感染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

龙眼核: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膀胱经。行气散结,止血,燥湿。主疝气,瘰疬,创伤出血,腋臭,疥癣,湿疮。《纲目》载:“治狐臭,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本草从新》载:“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香樟根:味辛,性温;归肝、脾经。温中止痛,辟秽和中,祛风除湿。主胃脘疼痛,霍乱吐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贵阳民间药草》载:“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蜘蛛:味苦,性寒,有毒;归肝经。祛风消肿,解毒散结。主狐疝偏坠,中风口,小儿慢惊,口噤,疳积,喉风肿闭,牙疳,聤耳,痈肿疔毒,瘰疬,恶疮,痔漏,脱肛,蛇虫咬伤。《纲目》载:“主口喝,脱肛,疔肿,狐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表、凉血解毒、疏风解表、化湿和中、杀虫止痒等功效,诸药相合药效能直达病变部位,对于治疗腋臭引起的出汗异常、腋窝有异味、腋窝多汗、臭汗、汗腺分泌体味等症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等优点,且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鳝鱼、白苏叶和蜘蛛分别烘干研末,得到过120目细粉,备用;

(2)将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得到过160目细粉,备用;

(3)将浮萍、丁癸草、罗勒、臭草和剪刀草分别捣汁,过滤,留汁液备用;

(4)将黄荆叶、九仙草、防风、山橿根、龙眼核、生姜和香樟根放入容器中,首先加入10-15倍量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8-10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5)步骤(1)-步骤(4)制得的细粉、汁液和滤液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腋臭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5天为一疗程,2到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腋臭的药物,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腋臭患者2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年龄15-60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6.2岁,病程1-25年;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46.6岁,病程1-25年。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2次,每次2片,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5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到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使用腋自清,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出汗异常、腋窝有异味、腋窝多汗、多汗且臭味较浓、臭汗、汗腺分泌体味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8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2%,总有效率98%。

对照组中治愈20例,有效40例,无效40例,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6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刘某,男,50岁,公务员,江苏泰州人。患者患有腋臭20年有余,腋窝有异味,腋窝多汗,臭味较浓,在多家医院治疗后未有好转。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2、李某,女,42岁,教师,广东潮州人。患者患有腋臭,长期以来不敢与别人相离太近,因此感到很痛苦,其间曾用西药和中药治疗过,起初有好转,但易复发。后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臭味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3、佟某,女,35岁,经理,河北沧州人。患者被腋臭困扰8年余,在当地医院治疗,未有好转。后经朋友介绍来到我院治疗。来院时,患者主要症状为:出汗异常,腋窝有异味,多汗且臭味较浓。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4、相某,男,21岁,学生,贵州遵义人。患者爸爸有腋臭病史,15岁后,妈妈洗衣发现衣服上有很大腋臭味,加之喜欢打球,味道明显。在家使用一些外用药无效后,情绪低落,有些抑郁倾向。后由家人陪同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5、杨某,男,18岁,学生,湖南怀化人。患者自发育起,渐闻腋窝部散发异臭味,渐后恶味刺鼻。曾用多种方法治疗均不满意。后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6、胡某,女,17岁,学生,湖北襄樊人。患者2年前出现腋臭,腋窝有异味,腋窝多汗,臭味较浓,在多家医院治疗后未有好转。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痊愈,随访,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