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0136阅读:11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



背景技术:

换药包一般由弯盘、垫单、镊子、纱布、棉球等组成,经密封包装及环氧乙烷灭菌仅供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临床伤口、创面或手术切口换药用,从而克服了普通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灭菌不严造成的传染疾病的交叉感染,又可减少医院用灭菌清毒的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医生和疾病患者提供了健康保障;目前市场上一次性使用换药包产品很多,类型各异,但还主要集中在医院使用,缺少在实际生活中或特殊情况和环境下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换药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经济实用、涵盖面广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包括外包装袋,所述外包装袋内设置有弯盘,所述外包装袋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口,所述第一密封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口,所述第一密封口和第二密封口之间位于外包装袋的边沿对称设置有第一易撕口;所述弯盘由弯盘骨架、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组成,所述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的槽壁为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内设置有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所述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为独立无菌包装,所述独立无菌包装上设置有第二易撕口。

所述第一密封口和第二密封口分别为热压式密封口和拉链式密封口。

所述镊子与手接触处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所述镊子与捏取物接触处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

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为半圆球状突起阵列或圆锥状突起阵列。

所述棉球为碘伏棉球。

所述碘伏棉球设置至少有6个。

所述镊子和剪刀的头部为圆头结构。

所述镊子和剪刀的独立无菌包装外还设置有硬包装。

所述硬包装为长方体结构。

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的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检查外包装袋是否完好,检查防伪标签是否有效,检查灭菌是否在有效期内;

B、撕开外包装袋上的第一易撕口,打开外包装袋上的第二密封口,取出弯盘及包内物,将弯盘的两个可伸缩波纹结构式槽壁伸展开,将所有包内物放入同一个置物槽内;

C、打开包布的独立无菌包装,将独立无菌包装袋放入另一个空的置物槽内,展开包布,将病体放置在包布上,按临床常规依次使用其他包内物处理病体:带上手套,用棉签轻轻拭去伤口周围的污物或脓液等,用镊子夹住碘伏棉球对伤口进行清创,用剪刀剪取适当长度的纱布将伤口包扎好,最后用胶带将纱布固定好;

D、将弯盘的两个可伸缩波纹结构式槽壁收缩好,将所有物品连同弯盘一起放入外包装袋中,将外包装上的第二密封口密封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弯盘的两个置物槽采用可伸缩波纹结构,使得置物空间可随意调整大小,以取代市面上的固定结构,不用再担心空间局促和废弃物丢哪儿的问题,使用非常方便;

(2)弯盘采用分离式设计,分为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可将未用品和已用品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已用品污染未用品,造成交叉感染;

(3)换药包内配置的包内物很实用也很全面,随身携带,突发情况下可反应迅速,避免事发突然,漏带处理病体的必要用品;

(4)外包装袋上设计两道密封口,第一密封口保证在未使用期间包内物与空气隔离,延长保质期,第二密封口保证在使用后包内物还是可以被封装在外包装袋里,一是防止已用品露出外包装袋污染其他物品,二是方便随身带走,以防污染环境;

(5)一包一人,避免忙乱,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救护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独立无菌包装上第二易撕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包装袋 11、第一密封口 12、第二密封口 13、第一易撕口 2、托盘 21、托盘骨架 22、第一置物槽 23、第二置物槽 3、第二易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包括外包装袋1,所述外包装袋1内设置有弯盘2,所述外包装袋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口11,所述第一密封口1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口12,所述第一密封口11和第二密封口12之间位于外包装袋1的边沿对称设置有第一易撕口13,第一易撕口13方便人们在野外等特殊情况和环境下使用;所述弯盘2由弯盘骨架21、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组成,分离的两个置物槽可将未用品和已用品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所述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的槽壁为可伸缩波纹结构,可伸缩波纹结构使得置物空间可大可小、灵活方便,所述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内设置有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所述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为独立无菌包装,独立无菌包装为镊子等包内物提供更多一层保护,同时也可防止交叉感染,所述独立无菌包装上设置有第二易撕口4,第二易撕口4方便在野外等特殊情况和环境下使用;所述第一密封口11和第二密封口12分别为热压式密封口和拉链式密封口,拉链式密封口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所述镊子与手接触处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所述镊子和捏取物接触处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为半圆球状突起阵列;所述棉球为碘伏棉球;所述碘伏棉球设置有6个;所述镊子和剪刀的头部为圆头结构,圆头结构防止镊子和剪刀的头部为尖锐结构时在携带、运输等过程中戳穿包装袋,造成浪费;所述镊子和剪刀的独立无菌包装外还设置有硬包装,硬包装可以更进一步防止镊子和剪刀划破包装袋;

本发明实施时,其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检查外包装袋1是否完好,检查防伪标签是否有效,检查灭菌是否在有效期内;

B、撕开外包装袋1上的第一易撕口13,打开外包装袋1上的第二密封口12,取出弯盘2及包内物,将弯盘2的两个可伸缩波纹结构式槽壁伸展开,将所有包内物放入同一个置物槽内;

C、打开包布的独立无菌包装,将独立无菌包装袋放入另一个空的置物槽内,展开包布,将病体放置在包布上,按临床常规依次使用其他包内物处理病体:带上手套,用棉签轻轻拭去伤口周围的污物或脓液等,用镊子夹住碘伏棉球对伤口进行清创,用剪刀剪取适当长度的纱布将伤口包扎好,最后用胶带将纱布固定好;

D、将弯盘2的两个可伸缩波纹结构式槽壁收缩好,将所有物品连同弯盘2一起放入外包装袋1中,将外包装1上的第二密封口12密封好。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一次性医用无菌换药包,包括外包装袋1,所述外包装袋1内设置有弯盘2,所述外包装袋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口11,所述第一密封口1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口12,所述第一密封口11和第二密封口12之间位于外包装袋1的边沿对称设置有第一易撕口13;所述弯盘2由弯盘骨架21、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组成,所述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的槽壁为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第一置物槽22和第二置物槽23内设置有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所述镊子、棉签、棉球、纱布、剪刀、胶带、手套和包布为独立无菌包装,所述独立无菌包装上设置有第二易撕口4;所述第一密封口11和第二密封口12分别为热压式密封口和拉链式密封口;所述镊子与手接触处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所述镊子和捏取物接触处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为圆锥体状突起阵列;所述棉球为碘伏棉球;所述碘伏棉球设置有10个;所述镊子和剪刀的头部为圆头结构;所述镊子和剪刀的独立无菌包装外还设置有硬包装;所述硬包装为长方体结构;

本发明实施时,使用方法和安装同实施例1,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镊子与手接触处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镊子和捏取物接触处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该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为圆锥体状突起阵列,防滑效果更为突出;棉球为碘伏棉球,该碘伏棉球设置有10个,加大了碘伏棉球的用量,适合创面较大和伤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镊子和剪刀的独立无菌包装外还设置有硬包装,该硬包装为长方体结构,有棱有角,手感好,不易掉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