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11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放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十几亿的人口大国,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会出现人口密集的情况,尤其是在医院,人口众多,在一些轻伤或者换药室,通常都会用到一些医疗用具,医院中通常都会用一种特殊的承载工具对工具进行承装,通常的承载工具只用手拿着,由于材质的问题有可能在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滑落,为避免这一种事情的发生,也为了保证不滑落,设计一种放置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下表面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基座上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嵌装有矩形托盘,所述矩形托盘内设有移动放置机构,所述基座内设有回收机构和消毒机构,所述移动放置机构由设置在矩形托盘内的多个横置条形凹槽、嵌装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内的滑道、设置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内的隔板、设置在每个隔板下表面且与滑道相匹配的多个滚轮、开在每个隔板两相对侧表面中心处的条形凹槽A、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A内的一组移动块、固定连接在每个移动块侧表面上且与两相邻一组隔板相匹配的短隔断、设置在每个短隔断边缘处的密封垫圈、设置在矩形托盘上表面一端处的圆形凹槽、设置在矩形托盘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前侧的矩形凹槽A、设置在矩形凹槽A两相对内侧表面上的一组条形凹槽D、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D内的圆轴、套装在其中一个圆轴上的一组一号弹性带、套装在另一个圆轴上的一组二号弹性带、固定连接在每个一号弹性带上的卡扣、固定连接在每个二号弹性带上且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共同构成的,所述矩形托盘上表面设有一组N形把手。

所述回收机构由开在基座侧表面的一号矩形开口、设置在基座内下表面的一组横置滑轨A、嵌装在一组横置滑轨A上的条形无盖盒体、设置在条形无盖盒体前端侧表面上的一组安装块、开在每个安装块侧表面的圆形凹槽D、嵌装在一组圆形凹槽D内的转动把手、铰链连接在基座侧表面上且与一号矩形开口相匹配的矩形挡门共同构成的。

所述多个滚轮的数量为2-4个。

所述多个横置条形凹槽的数量为3-5个。

所述固定机构由开在基座下表面的一组一号圆形凹槽B、套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B上的圆形基台、开在每个圆形基台侧表面的外螺纹、套装在每个圆形基台上的套壳、设置在每个套壳内的内螺纹、固定连接在每个套壳侧表面上的松紧带共同构成的。

所述消毒机构由开在基座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个消毒开口、嵌装在每个消毒开口内的消毒喷头、设置在基座侧表面且位于多个消毒开口下方的条形消毒盒、一端与消毒喷头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条形消毒盒内部连接的多个导管共同构成的。

所述一组一号圆形凹槽B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多个消毒开口的数量为4-6个。

所述多个消毒开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每个导管上均设有加压阀。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又能放置在移动过程中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移动放置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条形无盖盒体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固定机构;

图6是本发明所述消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矩形凹槽;3、矩形托盘;4、横置条形凹槽;5、滑道;6、隔板;7、滚轮;8、条形凹槽A;9、移动块;10、短隔断;11、密封垫圈;12、圆形凹槽;13、矩形凹槽A;14、条形凹槽D;15、圆轴;16、一号弹性带;17、二号弹性带;18、卡扣;19、卡槽;20、N形把手;21、一号矩形开口;22、横置滑轨A;23、条形无盖盒体;24、安装块;25、圆形凹槽D;26、转动把手;27、矩形挡门;28、一号圆形凹槽B;29、圆形基台;30、外螺纹;31、套壳;32、松紧带;33、消毒开口;34、消毒喷头;35、条形消毒盒;36、导管;37、加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可移动医疗器械放置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1)下表面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基座(1)上开有矩形凹槽(2),所述矩形凹槽(2)内嵌装有矩形托盘(3),所述矩形托盘(3)内设有移动放置机构,所述基座(1)内设有回收机构和消毒机构,所述移动放置机构由设置在矩形托盘(3)内的多个横置条形凹槽(4)、嵌装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4)内的滑道(5)、设置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4)内的隔板(6)、设置在每个隔板(6)下表面且与滑道(5)相匹配的多个滚轮(7)、开在每个隔板(6)两相对侧表面中心处的条形凹槽A(8)、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A(8)内的一组移动块(9)、固定连接在每个移动块(9)侧表面上且与两相邻一组隔板(6)相匹配的短隔断(10)、设置在每个短隔断(10)边缘处的密封垫圈(11)、设置在矩形托盘(3)上表面一端处的圆形凹槽(12)、设置在矩形托盘(3)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12)前侧的矩形凹槽A(13)、设置在矩形凹槽A(13)两相对内侧表面上的一组条形凹槽D(14)、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D(14)内的圆轴(15)、套装在其中一个圆轴(15)上的一组一号弹性带(16)、套装在另一个圆轴(15)上的一组二号弹性带(17)、固定连接在每个一号弹性带(16)上的卡扣(18)、固定连接在每个二号弹性带(17)上且与卡扣(18)相匹配的卡槽(19)共同构成的,所述矩形托盘(3)上表面设有一组N形把手(20);所述回收机构由开在基座(1)侧表面的一号矩形开口(21)、设置在基座(1)内下表面的一组横置滑轨A(22)、嵌装在一组横置滑轨A(22)上的条形无盖盒体(23)、设置在条形无盖盒体(23)前端侧表面上的一组安装块(24)、开在每个安装块(24)侧表面的圆形凹槽D(25)、嵌装在一组圆形凹槽D(25)内的转动把手(26)、铰链连接在基座(1)侧表面上且与一号矩形开口(21)相匹配的矩形挡门(27)共同构成的;所述多个滚轮(7)的数量为2-4个;所述多个横置条形凹槽(4)的数量为3-5个;所述固定机构由开在基座(1)下表面的一组一号圆形凹槽B(28)、套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B(28)上的圆形基台(29)、开在每个圆形基台(29)侧表面的外螺纹(30)、套装在每个圆形基台(29)上的套壳(31)、设置在每个套壳(31)内的内螺纹、固定连接在每个套壳(31)侧表面上的松紧带(32)共同构成的;所述消毒机构由开在基座(1)两相对侧表面上的多个消毒开口(33)、嵌装在每个消毒开口(33)内的消毒喷头(34)、设置在基座(1)侧表面且位于多个消毒开口(33)下方的条形消毒盒(35)、一端与消毒喷头(34)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条形消毒盒(35)内部连接的多个导管(36)共同构成的;所述一组一号圆形凹槽B(28)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多个消毒开口(33)的数量为4-6个;所述多个消毒开口(3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每个导管(36)上均设有加压阀(37)。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基座内部为空心结构,基座下表面设有固定机构,基座上开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嵌装有矩形托盘,矩形托盘内设有移动放置机构,基座内设有回收机构和消毒机构,移动放置机构由设置在矩形托盘内的多个横置条形凹槽、嵌装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内的滑道、设置在每个横置条形凹槽内的隔板、设置在每个隔板下表面且与滑道相匹配的多个滚轮、开在每个隔板两相对侧表面中心处的条形凹槽A、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A内的一组移动块、固定连接在每个移动块侧表面上且与两相邻一组隔板相匹配的短隔断、设置在每个短隔断边缘处的密封垫圈、设置在矩形托盘上表面一端处的圆形凹槽、设置在矩形托盘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前侧的矩形凹槽A、设置在矩形凹槽A两相对内侧表面上的一组条形凹槽D、设置在每个条形凹槽D内的圆轴、套装在其中一个圆轴上的一组一号弹性带、套装在另一个圆轴上的一组二号弹性带、固定连接在每个一号弹性带上的卡扣、固定连接在每个二号弹性带上且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共同构成的,矩形托盘上表面设有一组N形把手,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又能放置在移动过程中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移动放置机构,矩形托盘内的多个横置条形凹槽,凹槽内的滑道,滑道上的多个滚轮进行滚动,带动在其上的隔板,隔板两相对侧表面中心处的条形凹槽A,每个条形凹槽A内的一组移动块进行移动,移动块侧表面上且与两相邻一组隔板相匹配的短隔断,每个短隔断可进行物品的阻隔,每个短隔断边缘处的密封垫圈可对放进的物品起到防水作用,矩形托盘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可进行放物品,矩形托盘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前侧的矩形凹槽A,凹槽A两侧的一组条形凹槽D,凹槽D内的转轴带动一组一号弹性带,另一个转轴带动一组二号弹性带,固定连接在每个一号弹性带上的卡扣,固定连接在每个二号弹性带上的卡槽,卡槽和卡扣进行扣接,矩形托盘上表面设有一组N形把手,可将托盘用手托起,基座内下表面的一组横直滑轨,一组横直滑轨带动在其上的条形无盖盒体,安装块侧表面的圆形凹槽D,嵌装在一组圆形凹槽D内的转动把手可将矩形无盖盒体拉出,通过铰链连接在矩形开口一侧的矩形挡门将盒体取出,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消毒机构,开在基座侧表面的多个消毒开口,开口内的消毒喷头矩形开口下方的消毒盒,水通过矩形消毒盒流到多个导管中,加压阀对水流的大小进行加压,通过导管与消毒喷头连接,将水通过喷头流出,对物品进行清洗。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