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11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特别是对于居住和使用的环境,也更加注重美观性和舒适度。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玻璃在加工后要进行有效的清洗,但是现在的设备机械在进行清洗时采用的清洗辊由于设备较大,且在运行时,一旦遇到表面不平整的玻璃面,就会使得清洗辊之间的挤压,造成玻璃面的破碎,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能够有效实现对非平整面玻璃的清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包括辊本体、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本体由第一辊本体和第二辊本体组成,所述的连接杆上设置有镂孔,第一辊本体和第二辊本体两端的轴承分别与连接杆的镂孔相互连接,在连接杆的镂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再分别与第一辊本体和第二辊本体两端的轴承竖向连接,所述的第一辊本体和第二辊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和毛刷,并相间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通水孔的孔径为0.3-0.7mm。

优选地,所述的辊本体与连接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本体和第二辊本体轴承直径小于连接杆的镂孔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通水孔和毛刷分布间距为1-3c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通过装置上设计的第一辊本体与第二辊本体在连接杆上的设置,与复位弹簧相互配合使用,有效实现了当第一辊本体与第二辊本体之间的待清洗的玻璃面发生不平整时,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实现了第一辊本体与第二辊本体的相互分离,防止产生过度挤压,造成玻璃面的破碎,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在现在的工业生产中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辊本体;2、连接杆;3、复位弹簧;101、通水孔;102、毛刷;103、轴承;21、镂孔;2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加工清洗辊,包括辊本体1、连接杆2,辊本体1由第一辊本体11和第二辊本体12组成,连接杆2上设置有镂孔21,第一辊本体11和第二辊本体12两端的轴承103分别与连接杆2的镂孔21相互连接,在连接杆2的镂孔2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再分别与第一辊本体11和第二辊本体12两端的轴承103竖向连接,实现轴承103在镂孔21的一定氛围内活动,第一辊本体11和第二辊本体12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101和毛刷102,并相间分布,实现对玻璃两个面同时有效清洗。

通水孔101的孔径为0.3-0.7mm。

辊本体1与连接杆2的连接部位设置有限位块22,起到有效定位的作用,防止轴承103发生脱轨现象。

第一辊本体11和第二辊本体12的轴承103直径小于连接杆2的镂孔21直径。

通水孔101和毛刷102分布间距为1-3cm。整个装置操作便捷,可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