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同向集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09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棉、白棉以及树脂棉的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多用同向集棉机。



背景技术:

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中的一个类别,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纯碱、硼砂等化工原料熔成玻璃。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这种间隙可看作孔隙。因此玻璃棉可视为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热、吸声性能。

中国专利文献CN 202865546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玻璃棉生产线上的双向集棉机,由两条传送带、八个皮带轮、布棉、布棉传送带构成的;所述的四个皮带轮排列成直角梯形结构且皮带轮呈逆时针旋转,另外四个皮带轮构成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结构且皮带轮呈顺时针旋转,两条传送带分别紧密靠近皮带轮构成的直角梯形和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外侧,所述的布棉在传送带上方,通过传送带传送至皮带轮下方的布棉传送带上。此双向集棉机两组运动往复皮带是向相反方向运动,把收集的玻璃纤维叠加起来,通过输送机输送到固化炉烘干定型形成制品。皮带向中间运转,不能同时生产两种不同的产品,功能、结构单一,设备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用同向集棉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减少投资成本的同向集棉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用同向集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运动网板、卷取机以及输送机,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以及总输送机,往复运动网板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往复运动网板和第二往复运动网板,所述的每组往复运动网板紧密靠近其内设的四个转轮,第一往复运动网板的四个转轮形成下底大于上底的梯形结构且第一往复运动网板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往复运动网板的四个转轮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第二往复运动网板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的第一往复运动网板由上而下的底部对应第二往复运动网板下方的位置联结第一输送机,第二往复运动网板上方水平方向的后端位置联结第二输送机,并在第二输送机上设有卷取机,卷取机的斜皮带与第二输送机的输出端相联结,第一输送机于输出端位置联结水平方向的总输送机,所述的第二输送机与总输送机的衔接处设有600mm的延伸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机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复运动皮带底边长度后,设有为爬坡段。

进一步地,所述的往复运动网板采用打孔规则的不锈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输送机与总输送机的起始处分别设有压辊。

本实用新型的玻多用同向集棉机,两组往复运动皮带的运动方向一致,且在两组往复运动皮带的输出产品处分别设有输送机,具有同时生产两种不同产品,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了厂房空间,具有生产效率高且能够减少投资成本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往复运动网板;2、第二往复运动网板;3、第一输送机;4、第二输送机;5、卷取机;6、总输送机;7、爬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用同向集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运动网板、卷取机5以及输送机,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4以及总输送机6,往复运动网板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往复运动网板1和第二往复运动网板2,所述的每组往复运动网板紧密靠近其内设的四个转轮,第一往复运动网板1的四个转轮形成下底大于上底的梯形结构且第一往复运动网板1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往复运动网板2的四个转轮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第二往复运动网板2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的第一往复运动网板1由上而下的底部对应第二往复运动网板2下方的位置联结第一输送机3,第二往复运动网板2上方水平方向的后端位置联结第二输送机4,并在第二输送机4上设有卷取机5,卷取机5的斜皮带与第二输送机4的输出端相联结,所述的第一输送机3水平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往复运动网板1下底长度后,设有爬坡段7,并于爬坡段7的输出端位置联结水平方向的总输送机6,这样使得第一输送机3与第二输送机4输出的产品在水平方向合并后通过总输送机6输出。所述的第二输送机4与总输送机6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输送机4与总输送机6的起始处设有压辊,与第二输送机4同速,起到压实产品的作用;第二输送机4与总输送机6的衔接处设有600mm距离,保证了第二输送机4上的产品能够落在第一输送机3的爬坡段7上并输送到总输送机6。在具体实施例中,本装置的第一输送机3可以把收集的玻 璃纤维直接输送至固化炉,形成制品;第二输送机4可以生产原始棉(白棉)、树脂棉,在第二输送机4上面能够直接通过卷取机5进行收卷包装作业,当生产KT值(产品的密度公斤/立方米x厚度mm)大于3500的产品时,把卷取机5的斜皮带升起来,第二输送机4上的玻璃纤维与第一输送机3上面的玻璃纤维叠加在一起后,通过总输送机6输送至固化炉,形成制品,从而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