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799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我们一般所说的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目前,全球的哮喘患者约3亿人,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根据哮喘的发病原因哮喘又分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混合型哮喘;从年龄段又分为儿童性哮喘和老年性哮喘。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症状,这几种哮喘之间或多或少多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过敏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同时存在,在医学上就称为混合型哮喘。再如过敏性哮喘也有可能和支气管哮喘并存,因为有些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同时又是过敏体质,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

寒痰阻肺证是哮喘病证型之一,中医认为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寒饮停肺证、痰浊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此证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咳喘性疾病而见痰液清稀者,亦可出现在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中。

哮喘病治疗也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之一,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此病治疗只能缓解,不能根治,主要的哮喘药物也以西药为主,过分依赖激素,毒副作用很大,对人体的肝、肾、脾、肺等脏器有一定的损害。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经济上的付出也白白浪费掉。并且他们会经常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哮喘病没有治疗作用,反复使用容易造成耐药。中医药具有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作为哮喘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抗胆碱药物,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或静脉点滴沙丁胺醇、氨茶碱,或口服控释茶碱等药物;上述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足;中医学对哮喘的临床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的推广运用,因此研究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治愈率高,方法简单,见效快,无副作用,易于广泛适用的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5;大黄0.5-2;枳实1-5;黄苓1-8;半夏3-10;白芍2-8;桃仁1-6;丹参2-8;桂枝0.5-3;茯苓1-6;厚朴1-5;杏仁1-6;炙麻黄1-6;僵蚕1-10;蝉衣2-10;片姜黄1-5;桔梗2-8;薄荷叶2-8;洋金花1-3;青黛1-5和甘草2-10。

方中各药物的药理分析: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大黄:功能泻热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药性论》载:“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哮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凉血止血。降压、镇静、抗微生物作用、对血脂及血糖作用。利尿、平喘等;

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桃仁:性味:甘、温。归肾、肺经。功效:补肾助阳、温肺定喘咳,润肠通便。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桂枝: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等作用;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效;

厚朴: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作用;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性温,味苦,有毒,归肺、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本经》载:“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间接发挥类肾上腺素的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脑、肌肉血管,收缩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升高血压,松驰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能使疲劳的骨骼肌紧张度显著而持久地升高,此外还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免疫、镇咳、平喘、祛痰、利尿作用。

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药性论》:《日华子》、苏颂、元素皆取其性属阳,风热为阳邪,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也;

蝉衣:味甘;咸;性凉。入肺;肝经。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顽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纲目》载:“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瘤,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蝉蜕具有明显的抗惊厥、镇静作用,能阻断颈上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广泛应用于治疗破伤风、慢性荨麻诊、化脓性中耳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此外还有止咳嗽,特别是喉痒之咳的作用;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薄荷叶:味辛,性凉。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

洋金花呸辛;性温;有毒;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止痛镇静。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源于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的配方为: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和升降散(升降散的配方为:白僵蚕6克全蝉蜕3克姜黄9克,川大黄12克)的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的功效;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本发明的方剂能达到调理肺气、化痰止喘、健脾固本、补肾纳气的作用;并且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柴胡2-4;大黄1-2;枳实2-4;黄苓3-8;半夏4-8;白芍4-6;桃仁2-4;丹参4-6;桂枝1-2;茯苓2-4;厚朴2-4;杏仁2-4;炙麻黄3-5;僵蚕2-8;蝉衣4-8;片姜黄2-4;桔梗3-6;薄荷叶4-6;洋金花1-3;青黛2-4和甘草4-8。

更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柴胡2;大黄1;枳实3;黄苓4;半夏5;白芍5;桃仁3;丹参5;桂枝2;茯苓3;厚朴3;杏仁3;炙麻黄4;僵蚕4;蝉衣5;片姜黄3;桔梗4;薄荷叶5;洋金花2;青黛3和甘草6。

所述的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后,然后分三次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时,加入200-6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2小时,武火熬开后再用文火熬1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入200-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0.5-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5-20分钟;第三次煎煮时,加入200-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0.5-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5-20分钟,每次煎煮后过滤掉药渣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

本发明是由纯中药配制而成,具有配制简便、见效快、成本低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经临床验证,本发明治疗哮喘3-7天见效,总治疗有效率为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柴胡10g;大黄5g;枳实10g;黄苓15g;半夏20g;白芍20g;桃仁10g;丹参20g;桂枝5g;茯苓10g;厚朴10g;杏仁10g;炙麻黄15g;僵蚕10g;蝉衣20g;片姜黄10g;桔梗15g;薄荷叶20g;洋金花5g;青黛10g和甘草20g称重后混合,然后分三次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时,加入6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5小时,武火熬开后再用文火熬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入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20分钟;第三次煎煮时,加入2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0.5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10分钟,每次煎煮后过滤掉药渣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获得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实施例2

将柴胡12g;大黄6g;枳实12g;黄苓24g;半夏24g;白芍18g;桃仁12g;丹参18g;桂枝6g;茯苓12g;厚朴12g;杏仁12g;炙麻黄15g;僵蚕24g;蝉衣24g;片姜黄12g;桔梗18g;薄荷叶18g;洋金花9g;青黛12g和甘草24g称重后混合,然后分三次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时,加入6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2小时,武火熬开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入3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20分钟;第三次煎煮时,加入3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20分钟,每次煎煮后过滤掉药渣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获得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实施例3

将柴胡12g;大黄6g;枳实18g;黄苓24g;半夏30g;白芍30g;桃仁18g;丹参30g;桂枝12g;茯苓18g;厚朴18g;杏仁18g;炙麻黄24g;僵蚕24g;蝉衣30g;片姜黄18g;桔梗24g;薄荷叶30g;洋金花12g;青黛18g和甘草36g称重后混合,然后分三次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时,加入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入3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15分钟;第三次煎煮时,加入3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0.5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15分钟,每次煎煮后过滤掉药渣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获得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实施例4

将柴胡12g;大黄12g;枳实12g;黄苓18g;半夏24g;白芍24g;桃仁6g;丹参12g;桂枝6g;茯苓6g;厚朴6g;杏仁6g;炙麻黄9g;僵蚕6g;蝉衣12g;片姜黄6g;桔梗9g;薄荷叶12g;洋金花3g;青黛9g和甘草12g称重后混合,然后分三次加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时,加入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2小时,武火熬开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入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20分钟;第三次煎煮时,加入400ml清水后先浸泡时间为1小时,武火熬开后用文火熬20分钟,每次煎煮后过滤掉药渣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获得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

以下结合临床数据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数据

1.患者来源

从文登整骨医院医院门诊选取220例哮喘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00例。

2.诊断标准:

(1)反复复发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复发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除外;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3.治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分两次早晚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4.疗效标准:

(1)痊愈:停用对症治疗药1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2)有效:复发症状减轻,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

(3)无效:用药后患者哮喘症状无减轻。

二、典型病例

病例1:曲某,女,45岁。患支气管哮喘13年,复发时出现性胸闷和咳嗽,严重时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经过治疗的中医西医无数,疗效不显,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方剂,经服用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

病例2:吕某,男,20岁,咳嗽气粗,痰滞不爽,色白,咽痛,尿黄便干,苔黄白而腻,脉浮滑而数,近两年夏天亦有复发,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曾服中西药,效果不甚明显,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方剂,治疗1个疗程后病症消失,如今已3年未再复发。

病例3:林某,55岁。哮喘反复复发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复发。近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白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4的中药方剂,经服用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服用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4:章某,女,46岁。上呼吸道经常感染,咳嗽伴哮喘样复发,常听到喉间痰呜声。近3年来,每逢冬春季节均复发咳嗽哮喘。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方剂,服药3日后,复发症状减轻,服用一个疗程后胸透两肺正常。随访2年内未见复发。

病例5:许某,女,26岁,哮喘宿疾,逢冬必发,畏寒胸闷窒息,四肢不温,咳吐痰稀,舌苔薄白,脉弦紧。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方剂,服药5日后,哮喘平息,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病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病例6:李某,女,39岁,间断咳嗽、喘息3年,加重5天,患者2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粘痰、喘息,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前经多次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治疗哮喘的中药方剂,七天后病情明显好转,一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巩固一个疗程后病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三、治疗结果:2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3-7天见效,一般1-6个月后即可治愈。痊愈175例,有效45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79.5%,总有效率为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