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96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汤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以青壮年男性发病为多。该病主要累及骸骼关节及脊柱附着点,也可累及四肢大关节,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致使许多患者被误诊或者错失治疗时机,中晚期则可导致脊柱僵硬强直、关节扭曲变形,使患者丧失基本的躯体功能,对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给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重大的负担。目前西医对本病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治疗上仍是个棘手的问题。常规中药治疗,只凭少数几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鉴于各种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各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变化会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影响,药物联用时,既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药效,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减弱或治疗失败,有些药物联用还会使得药物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即使药物联用使得作用增强,但当治疗作用过度增强时会超出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部分研究往自拟中药方剂以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方剂配伍不合理,常常是只从某些单味或复方药的个别功能主治与某些药效学指标去生搬硬套中医药理论,方剂药味随意加减,造成组方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汤剂,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且能有效防止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牛膝8份、降香黄檀9份、藤漆10份、桂枝11份、麻黄11份、干姜4份、桑寄生8份、防己7份、忍冬藤6份、竹叶兰12份、泽泻9份、甘草8份、腐卑10份、黑桑6份、杜仲5份、灯台叶6份、柽柳实12份、冬青叶5份、红禾麻5份、杨柳枝6份、葱实5份、山茱萸4份、河口莲座蕨5份、山栀茶4份。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粉碎成粗粉;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8倍量,浸泡2h,煎煮3h,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混合均匀后分装。进一步的,上述中药汤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牛膝【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降香黄檀【来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茎部心材。【性味】味微苦,气香,性温。入风、土塔。【功能主治】清火解毒,理气止痛,降逆止呕。主治发热,咽喉肿痛,头昏目眩,胃脘痛,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藤漆【来源】为漆树科植物藤漆的全株或根。【性味】味苦,微酸。性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消肿止痛,除风止痒。主治咳嗽,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腰痛,漆树过敏。桂枝【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干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桑寄生【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防己【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经】归膀胱、肺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忍冬藤【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竹叶兰【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背鹿衔草的根或全株。【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补肺益肾;调经止血。主肺热咳嗽;气虚喘咳;头晕耳鸣;骨折;吐血。泽泻【来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性味】甘,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腐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腐卑,以根及叶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痢疾,阑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治烧烫伤,淋巴结炎,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雷公藤【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以根、叶、花及果入药。【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黑桑【来源】为桑科植物黑桑的黑色或红色果实。【性味】味酸微甜。【功能主治】调节异常血液质和胆液质,消退咽喉炎肿,阻止热性体液流窜于上呼吸道,止渴增食,除疡愈疮,清热止泻。主治热性或血液质性和胆液质性疾病,如咽喉炎肿,口渴纳差,口腔溃疡,肠道疮伤,热性腹泻及痢疾。杜仲【来源】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铁刀木叶【来源】豆科决明属植物铁刀木的干燥小叶。【性味】味苦、性寒,入水、风塔。【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灯台叶【来源】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糖胶树的干燥树叶。【性味】味苦、微涩、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柽柳实【来源】柽柳科植物柽柳或同属多种柽柳的果实。【性味】二级干寒,味辛。【功能主治】生干寒,清热止血,消炎解毒,止咳化痰,燥湿强肌,软坚消肿,祛风止痒。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热性出血,肺炎,感冒,咳嗽,湿性脱肛,腹泻,肝脏硬肿,脾脏肿大,湿疹,皮肤瘙痒等。冬青叶【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红禾麻【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根。【性味】味辛、辣,性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仆损伤,骨折疼痛,月经不调。杨柳枝【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枝条或根皮。【性味】味苦,性冷。【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传染性肝炎,黄疸,风疹痉痒,疔疮,丹毒,龋齿,眼肿。葱实【来源】为百合种植物葱的种子。【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肾,明目。治阳痿,目眩。山茱萸【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味】酸、涩,微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河口莲座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河口观音座莲的根茎。【性味】味微苦;涩;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痄腮;瘰疬;痈疖;骨折;毒蛇咬伤。山栀茶【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的根、根皮。【性味】味苦、辣,性冷。【功能主治】镇静。安神,补虚,降压。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体虚遗精,高血压。姜皮【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根茎外皮。【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行水消肿。水肿初起,小便不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抗感染、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等作用,达到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展的目的。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共为君药,在复方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主要靶点来治疗疾病;等为臣药,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君药所需剂量;其余为佐、使草药,以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份的活性。桂枝、麻黄、红禾麻三药共用,外以祛在表寒邪,内通在里之寒凝,脊骨失养之不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特别添加的铁刀木叶与灯台叶配伍后,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协同作用可产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特别功效,可有效调节机体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外来毒素困扰的能力,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防止旧疾复发。2、本发明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理,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展开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能明显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粉碎成粗粉;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8倍量,浸泡2h,煎煮3h,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药物选择: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汤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和白芍总苷汤剂,疗程同治疗组。连续冶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3、疗效判定:(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颈腰椎能够自如活动,关节的肿痛感消失。(2)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疼痛感等临床症状减轻。(3)未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缓解。4、结果: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汤剂的治疗组中,治愈1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0.5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对照组中治愈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80%。平均治愈时间28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例2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选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成的中药汤剂的1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3例,未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8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1例复发。实施例3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选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成的中药汤剂的12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2例,未愈2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8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实施例4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6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7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8牛膝8克、降香黄檀9克、藤漆10克、桂枝11克、麻黄11克、干姜4克、桑寄生8克、防己7克、忍冬藤6克、竹叶兰12克、泽泻9克、甘草8克、腐卑10克、黑桑6克、杜仲5克、灯台叶6克、柽柳实12克、冬青叶5克、红禾麻5克、杨柳枝6克、葱实5克、山茱萸4克、河口莲座蕨5克、山栀茶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8制成的中药汤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记录疗效如下:病例治愈好转未愈不良反应2年内复发平均治愈时间实施例443100129天实施例543100128天实施例644000024天实施例744000021天实施例844000018天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本发明除制成汤剂剂外,还可用常见工艺制成其他口服剂型。相关中药及其药理通过现有公开文献及网络均可获得,也可以用相近功效的药材代之代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