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防刺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57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双护防刺输液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防刺输液针。



背景技术:

输液针配合输液器、留置针或注射器,用于对患者进行输液或抽血。输液针是由软管、针体、针柄和护套组成,护套用于针体避免受损或遭受污染,但对医护人员起不到保护作用。据美国有关机构的调查,美国88%的医护人员有过被针扎伤的经历。针扎伤可以传播艾兹病、肝炎等20多种疾病。为此,防扎伤,保护医护人员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输液针的防扎伤的专利虽然很多,但产品很少,更未见到广泛应用的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结构复杂或装配困难,成本太高,现有输液针已实现自动化装配,每支造价约0.2元,而防扎伤装置超过输液针本身的成本,无法接受;二是操作复杂,增加一个防刺套难于固定,拨针时需要一只手按压血管和消毒,就无法用双手进行操作,故无法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双护防刺输液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护防刺输液针,包括针和针柄,还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右侧管壁上沿轴向设有长形孔,所述针柄包括固定部和手持部,针的端部固定在固定部,固定部设在防护管内,手持部穿过长形孔伸出到防护管外,向外拔针时,手指扣住手持部后拉,手持部沿着长形孔滑动,固定部跟随手持部沿着防护管移动,并带动针的针尖回退到防护管中,单手操作。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长形孔后端的一侧孔壁上开有卡槽,手持部沿着长形孔滑动到卡槽处时,转动手持部,手持部被卡入卡槽中。

进一步地,从所述的卡槽到防护管的后端开有一条缝隙,手持部滑过缝隙进入所述的长形孔中,将针柄从后端装入防护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长形孔在防护管的管壁上沿轴线方向向后延伸到防护管的后端,针柄从防护管的后端装入防护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管的管壁下部光滑,管壁上部有防滑横筋,所述防护管的管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防护管的一端延伸另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在使用前,针的针尖位于防护管内,能保护针不受损害,不受污染,在使用时,向前推针柄,针尖从防护套内伸出,特别是输液工作结束后,向外拔针时,后拉针柄,针尖离开血管后直接进行防护管内,避免医务人员在操作中被扎伤的情况发生,故防护管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单手操作,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不用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针拔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 2、针柄; 3、防护管;4、长形孔;5、固定部;6、手持部;7、卡槽;8、防护管的后端;9、缝隙;10、输液管;11、防滑横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双护防刺输液针,包括针1和针柄2,针1通过针柄2与输液管10连接,还包括防护管3,所述防护管3由塑料制成。所述防护管3的右侧管壁上沿轴向设有长形孔4,所述针柄包括固定部5和手持部6,针1的端部固定在固定部5,固定部5设在防护管3内,手持部6穿过长形孔4伸出到防护管3外,向外拔针时,手指扣住手持部6后拉,手持部6沿着长形孔4滑动,固定部5跟随手持部6沿着防护管3移动,并带动针1的针尖回退到防护管3中。所述防护管3的管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防护管3的一端延伸另一端。所述防护管3的管壁下部光滑,管壁上部有防滑横筋11。

另外,靠近所述长形孔4后端的一侧孔壁上开有卡槽7,手持部6沿着长形孔4滑动到卡槽7处时,转动手持部6,手持部6被卡入卡槽7中。

为了达到安装针柄的目的,从所述的卡槽7到防护管的后端8开有一条缝隙9,手持部6滑过缝隙9进入所述的长形孔4中,将针柄2从防护管的后端8装入防护管3中,这种缝隙9的开设方式,能有效防止针柄2从防护管内滑出。当然,为了简化工艺,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可将长形孔在防护管的管壁上沿轴线方向向后直接延伸到防护管的后端,也就是说,在开设将长形孔时,就把长形孔开到防护管的后端部,针柄从防护管的后端装入防护管中。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