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6236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交联透明质酸钠,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含有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医用敷料、含有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保湿面膜和精华液。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以下简称ha)为一种多糖,其结构由β-1,3-葡萄糖乙酰胺(β-1,3-n-acetylglucosamine)和β-1,4-葡萄糖酸(β-1,4-glucuronicacid)以β-1-4键结形成双糖重复单位,此双糖重复单位再以β-1-3键结重复连结,形成的直链高分子聚合物。商品透明质酸钠(sodiumhyaluronate,以下简称sh)为ha的钠盐形式。透明质酸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中,它在溶液中的无规则卷曲状态和它的流体动力学特点使其具有高度粘弹性、可塑性、渗透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透明质酸是天然存在于人体皮肤中的具有保水功能的聚合物,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保湿剂;在结缔组织中ha的保水值约为80ml/g,比其它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都具有更强的保水能力,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此外,ha还可与蛋白结合成为分子量更大的蛋白多糖分子,蛋白多糖分子是保持疏松结缔组织中水分的重要成分。分布在结缔组织中的蛋白多糖通过氨基多糖与水结合,这种ha-蛋白质-水形成的凝胶将细胞粘合在一起,发挥正常的细胞代谢作用及组织保水作用,保护细胞不受病原菌侵害,防止感染,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坚韧性和弹性。基于透明质酸上述性能,其被广泛应用于美容保湿面膜和医用敷料中。

不论是作为美容面膜还是医用敷料,直链的透明质酸在生物体内易因酶如透明质酸水解酶和自由基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因此在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短。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05971b(申请号201310697149.5)公开了一种复合透明质酸伤口敷料,包括无纺布层和透明质酸敷料层,透明质酸敷料层由透明质酸、凡士林、蜂蜡和卡波姆组成。该敷料使用的是非交联的透明质酸,在生物体内降解快,对皮肤创面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时间短,保湿效果差,有效时间短;而凡士林等成分使用时皮肤有油腻感,使用起来不舒适。

对透明质酸进行交联既保留了透明质酸的生物活性,又提高了透明质酸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交联透明质酸具有与透明质酸相同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停留时间长且随时间的推移而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交联透明质酸的水不溶性,在人体外部的交联ha不能够渗入皮肤内,需将交联透明质酸需要注射入皮肤真皮层才能起填充作用,因此限制了交联透明质酸的应用范围。

中国专利文献cn102895699a(申请号201210464125.0)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复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透明质酸和i型胶原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化学交联,交联产物清洗后得到复合水凝胶。

中国专利文献cn104497345a(申请号201510003731.6)公开了一种透明质酸-壳聚糖可降解敷料的制备方法,先配制透明质酸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将透明质酸和壳聚糖混合,加入交联剂反应得到透明质酸-壳聚糖凝胶,将凝胶经进一步处理得到敷料。

上述文献公开的交联产物只能在皮肤表层起作用,不能进入皮肤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所述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粒径为100nm~500nm。

一种如上所述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在低于40℃的条件下,投入是其重量15~25倍的25%~45%的丙酮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混悬液。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混悬液送入高压均质机中均质1~3次,均质过程中控制物料温度≤45℃。

③将均质后的的物料送入3500~7000mwco的透析袋内,将该透析袋在流动的去离子水中浸没放置2天至3天完成透析。

④将步骤③透析后透析袋内的物料送入离心机中离心分离,去除上层的清液,将下层的沉淀取出,得到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一种如上所述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二类医疗器械透明质酸敷料、保湿面膜和护肤组合物中的应用。

作为选择的,护肤组合物中包括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护肤品中可接受的赋形剂,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含量为0.1wt%~1.0wt%。

所述护肤组合物为膏霜、乳液、凝胶、精华液、面膜、水剂、粉剂或洗剂。

一种含如上所述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医用敷料,包括载体层和修复液,修复液浸透载体层,所述修复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pbs余量;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

进一步的,修复液中还包括卡波姆0.05%~0.3%。

一种含如上所述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面膜,包括载体层和精华液,精华液浸透载体层,精华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卡波姆0.05%~0.3%,pbs余量;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

进一步的,该面膜为保湿修复面膜,其中还包括胶原蛋白0.1%~0.5%,cgf0.001%~0.01%,egf0.001%~0.01%,γ-聚谷氨酸0.1%~0.5%,甘油4%~5%。

一种包含如上所述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精华液,精华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胶原蛋白0.1%~0.5%,cgf0.001%~0.01%,egf0.001%~0.01%,γ-聚谷氨酸0.1%~0.5%,pbs余量;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粒径为100nm~500nm,这种粒径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通过皮肤屏障进入皮肤深层,在皮肤深层处不断分解为透明质酸,使皮肤深层得到充分润泽,并能充填细纹使皮肤修复,恢复弹性;交联透明质酸钠对皮肤的作用时间长,保湿和除皱修复效果更佳。

(2)本发明的含有纳米交联透明质酸的敷料、面膜或护肤组合物中包含透明质酸组合物,所述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和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上述敷料、面膜或护肤组合物能起保湿及修复皮肤功能是由进入皮肤深层的交联透明质酸钠由里而外、在皮肤表面的透明质酸由外而里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和各种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保湿功效及修复皮肤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含有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的敷料、面膜和护肤组合物中不含其它有机溶剂,因此不会带来诸如皮肤干燥、红肿和刺激的问题。此外,做到了既不含有机溶剂,又解决了液状均一分散的问题。

(3)采用本发明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得到了平均粒径为500nm以下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粒度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3所用的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平均粒径为364nm。

上述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在低于40℃的条件下,投入是其重量15~25倍(本实施例中为20倍)的25%~45%(本实施例中为40wt%)的丙酮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混悬液。

所述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是先采用发明名称为《高质量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3923328a(申请号201410153564.9)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然后将凝胶在低于3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到干粉备用。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混悬液送入高压均质机中均质1~3次(本实施例为2次)。本实施例的高压均质机的压力为180mpa。每一次均质处理时,在增压作用下,高压混悬液快速地通过高压均质腔。

在均质过程中控制物料温度始终≤45℃。

所用的高压均质机为美国mfic公司的microfluidizer型号的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机。

③将均质后的的物料送入3500~7000mwco的透析袋(本实施例所用的透析袋的规格为3500mwco)内,将该透析袋在流动的去离子水中浸没放置2天至3天完成透析。所述流动的去离子水一直有新鲜的去离子水补充。

④将步骤③透析后透析袋内的物料送入离心机中离心分离,去除上层的清液,将下层的沉淀取出,过滤,不再有水滴滴下时得到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进行如下检测:

使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mastersizer2000型粒度测定仪进行粒度检测。

将上述制得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0.1g送入粒度测定仪检测,测得的粒度分布见图1,制得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平均粒径为364n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的平均粒径为486nm。

上述纳米交联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①中所用的是30%的丙酮水溶液中。

步骤②将步骤①获得的悬浊液送入高压均质机中均质2次,高压均质机的压力为150mpa。

(实施例3、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医用敷料)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敷料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包括载体层和修复液,修复液浸透载体层,所述修复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本实施例中为0.2%),余量为pbs;所述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本实施例中为28%)的100nm~500nm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本实施例中为15%)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本实施例中为85%)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以上含量均指质量百分含量。

对本实施例所用的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分析采用hplc+gpc法,检测器采用waters2414视差折光检测器,测得结果见图2。

gpc结果如下:

gpc分布表如下:

(实施例4、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敷料)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敷料其余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修复液中还包括卡波姆0.05%~0.3%(本实施例中为0.15%)。

(实施例5、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保湿面膜)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面膜包括包括载体层和精华液,精华液浸透载体层,精华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本实施例中为0.25%),卡波姆0.05%~0.3%(本实施例中为0.2%),余量为pbs;所述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本实施例中为25%)的100nm~500nm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本实施例中为16%)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本实施例中为84%)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

(实施例6、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保湿面膜)

本实施例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面膜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精华液中还包括胶原蛋白、cgf、egf、γ-聚谷氨酸和甘油;其中胶原蛋白在精华液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0.5%,cgf为0.001%~0.01%,egf0.001%~0.01%,γ-聚谷氨酸0.1%~0.5%,甘油为4%~5%。

本发明的面膜起保湿及修复皮肤功能是由进入皮肤深层的交联透明质酸钠由里而外、在皮肤表面的透明质酸由外而里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面膜中不含其它有机溶剂,因此不会带来诸如皮肤干燥、红肿和刺激的问题。此外还解决了精华液均一分散的问题。

(实施例7、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护肤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护肤组合物中包括透明质酸组合物0.1wt%~1.0wt%,卡波姆0.05%~0.3%及护肤品中可接受的赋形剂。

(实施例8、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精华液)

本实施例的精华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透明质酸组合物0.1%~1%,胶原蛋白0.1%~0.5%,cgf0.001%~0.01%,egf0.001%~0.01%,γ-聚谷氨酸0.1%~0.5%,pbs余量;透明质酸组合物中包括25%~30%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余量的透明质酸凝胶,所述透明质酸凝胶由10%~20%分子量低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和80%~90%分子量高于30万的透明质酸凝胶组成。

(试验例1、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敷料临床试验)

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选取符合待试验产品适应症的共计120位皮肤创伤患者。所述待试验产品的适应症是指:皮炎、湿疹以及痤疮等皮肤问题引起的浅表性皮肤创面。

一、使用方法。

患者创面敷实施例3的纳米交联透明质酸钠敷料,每次10min~15min,每日一次连续两周,两周后隔日使用一次。。

二、有效性评价。

在使用敷料7±1、14±3、28±3天后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判断标准如下。

显效:创面恢复或缩小2/3以上(即恢复率为66.7%),同时与自身正常皮肤比较,创面改善明显,接近正常皮肤。

有效:创面缩小1/3以上(即恢复率为33.7%),治疗后创面有所改善,但尚未接近正常皮肤。

无效:创面延迟恢复或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创面无变化。

三、安全性评价。

1、安全性指标。

1-1、生命体征。

1-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lt、ast、alp、bun、cr)、尿常规。

2、记录时间。

2-1、生命体征:入组前、首次使用后7±1、14±3、28±3天。

2-2、实验室检查:入组前、首次使用后28±3天各检查记录一次。

四、试验结果。

首次使用后7±1天(v1):创面恢复有效性评价显效率58.3%,有效率91.7%,无效率8.3%。

首次使用后14±3天(v2):创面恢复有效性评价显效率58.3%,有效率93.3%,无效率6.7%。

首次使用后28±3天(v3):创面恢复有效性评价显效率62.5%,有效率94.2%,无效率5.8%。

生命体征:试验周期正常。

实验室检查:入组前、首次使用后28±3天无异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