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0891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肠气痛,病证名,指脐下两侧绞痛的疝气;“婴儿小肠膀胱气痛,在脐下气海两边,筋肿到肾囊边,痛不可抵;”治宜理气消肿,用川楝子、橘核、小茴香、荔枝核俱焙炒为末,白酒调服;甚者宜手术治疗;脐下两侧绞痛,痛不可抵,或见恶心呕吐,肠鸣欲便,但呕泻不明显,面白冷汗,可经治或自然缓解,移时又可复作;本证多因外感寒邪或情志抑郁、忿怒号哭而形成;因寒邪外侵,阴寒凝滞小肠,气机不畅所致;病位在小肠,与肝经寒凝气滞有密切的关系;小肠虚寒证的临床表现为小腹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或食后脘闷,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常伴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现有技术中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制剂用于患者服用,虽具有减轻症状的效果,但是疗效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治疗小肠气痛具有疏肝解郁、温胃止痛的功效,有效率高,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无毒。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60-120份、郁金120-180份、川楝子90-150份、小茴香50-110份、丁香20-80份、乌药120-180份、延胡索120-180份、黄芪200-400份、巴戟天120-180份、当归120-180份、吴茱萸20-80份、党参200-400份、肉桂30-90份、干姜50-110份、炙甘草40-80份、白豆蔻120-180份、砂仁120-180份、青皮120-180份、蔗糖60-80份、山梨酸钾0.001-0.002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郁金、川楝子、小茴香、丁香、乌药、延胡索、黄芪、巴戟天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30-50目,得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当归、吴茱萸、党参、肉桂、干姜、炙甘草、白豆蔻、砂仁、青皮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80-100目,得原料粉,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合加水浸泡0.5-0.9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合并三次药液,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40-60℃测相对密度1.02-1.15的浸膏,备用;

(4)将步骤(3)中所得浸膏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搅拌15-3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对药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0-65℃,蒸汽压力为0.025-0.035Mpa,真空度为0.065-0.085Mpa,控制药液相对密度在1.25-1.35,形成药液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药液浓缩液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和山梨酸钾,加热至沸腾,搅拌10-20分钟,微沸腾保温10-20分钟,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冷却至室温,用洁净玻璃瓶灌装,在紫外灯下照射20-40分钟灭菌,包装,即得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90份、郁金150份、川楝子120份、小茴香80份、丁香50份、乌药150份、延胡索150份、黄芪300份、巴戟天150份、当归150份、吴茱萸50份、党参300份、肉桂60份、干姜80份、炙甘草60份、白豆蔻150份、砂仁150份、青皮150份、蔗糖70份、山梨酸钾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郁金、川楝子、小茴香、丁香、乌药、延胡索、黄芪、巴戟天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40目,得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当归、吴茱萸、党参、肉桂、干姜、炙甘草、白豆蔻、砂仁、青皮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80目,得原料粉,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合加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10倍量水煎煮0.8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10倍量水煎煮0.8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三次药液,静置8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60℃测相对密度1.02的浸膏,备用;

(4)将步骤(3)中所得浸膏加入其重量的5.5倍量的纯化水,搅拌15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对药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5℃,蒸汽压力为0.025Mpa,真空度为0.065Mpa,控制药液相对密度在1.25,形成药液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药液浓缩液加入其重量的3.5倍量的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和山梨酸钾,加热至沸腾,搅拌10分钟,微沸腾保温10分钟,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冷却至室温,用洁净玻璃瓶灌装,在紫外灯下照射30分钟灭菌,包装,即得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

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郁金: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川楝子: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小茴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丁香: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脾、肾经;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下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呃逆以及小儿吐乳等证,阴冷、阳痿等证,胸痹心痛,症见胸闷憋气时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少腹冷痛、痛引阴睾。

乌药: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延胡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黄芪: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巴戟天: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党参: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肉桂: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干姜:性味归经:大辛、大热;入心、肺、脾、胃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用于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之阳虚欲脱症,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味、肠鸣腹痛者,温肺肺寒咳嗽,虚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证。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益;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白豆蔻: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胃经;功效: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化湿消痞;用于痰湿阻肺,症见咳喘日久,痰多黏腻色白,舌苔浊腻,脾胃气滞,症见脘腹痞满胀痛,暖气酸腐,恶心欲吐等,脾胃虚寒,症见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呃逆噫气者,妊娠呕吐,湿温病,症见胸闷不饥,恶心欲吐。

砂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青皮:性味: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药物治疗小肠气痛具有疏肝解郁、温胃止痛的功效,有效率高,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120份、郁金180份、川楝子150份、小茴香110份、丁香80份、乌药180份、延胡索180份、黄芪400份、巴戟天180份、当归180份、吴茱萸80份、党参400份、肉桂90份、干姜110份、炙甘草80份、白豆蔻180份、砂仁180份、青皮180份、蔗糖80份、山梨酸钾0.002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郁金、川楝子、小茴香、丁香、乌药、延胡索、黄芪、巴戟天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30-50目,得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当归、吴茱萸、党参、肉桂、干姜、炙甘草、白豆蔻、砂仁、青皮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80-100目,得原料粉,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合加水浸泡0.5-0.9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合并三次药液,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40-60℃测相对密度1.02-1.15的浸膏,备用;

(4)将步骤(3)中所得浸膏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搅拌15-3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对药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0-65℃,蒸汽压力为0.025-0.035Mpa,真空度为0.065-0.085Mpa,控制药液相对密度在1.25-1.35,形成药液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药液浓缩液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和山梨酸钾,加热至沸腾,搅拌10-20分钟,微沸腾保温10-20分钟,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冷却至室温,用洁净玻璃瓶灌装,在紫外灯下照射20-40分钟灭菌,包装,即得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90份、郁金150份、川楝子120份、小茴香80份、丁香50份、乌药150份、延胡索150份、黄芪300份、巴戟天150份、当归150份、吴茱萸50份、党参300份、肉桂60份、干姜80份、炙甘草60份、白豆蔻150份、砂仁150份、青皮150份、蔗糖70份、山梨酸钾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郁金、川楝子、小茴香、丁香、乌药、延胡索、黄芪、巴戟天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30-50目,得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当归、吴茱萸、党参、肉桂、干姜、炙甘草、白豆蔻、砂仁、青皮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80-100目,得原料粉,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合加水浸泡0.5-0.9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合并三次药液,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40-60℃测相对密度1.02-1.15的浸膏,备用;

(4)将步骤(3)中所得浸膏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搅拌15-3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对药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0-65℃,蒸汽压力为0.025-0.035Mpa,真空度为0.065-0.085Mpa,控制药液相对密度在1.25-1.35,形成药液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药液浓缩液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和山梨酸钾,加热至沸腾,搅拌10-20分钟,微沸腾保温10-20分钟,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冷却至室温,用洁净玻璃瓶灌装,在紫外灯下照射20-40分钟灭菌,包装,即得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胡60份、郁金120份、川楝子90份、小茴香50份、丁香20份、乌药120份、延胡索120份、黄芪200份、巴戟天120份、当归120份、吴茱萸20份、党参200份、肉桂30份、干姜50份、炙甘草40份、白豆蔻120份、砂仁120份、青皮120份、蔗糖60份、山梨酸钾0.001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柴胡、郁金、川楝子、小茴香、丁香、乌药、延胡索、黄芪、巴戟天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30-50目,得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当归、吴茱萸、党参、肉桂、干姜、炙甘草、白豆蔻、砂仁、青皮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80-100目,得原料粉,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合加水浸泡0.5-0.9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入原料总重量的6-10倍量水煎煮0.5-0.9小时,合并三次药液,静置8-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40-60℃测相对密度1.02-1.15的浸膏,备用;

(4)将步骤(3)中所得浸膏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搅拌15-3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对药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0-65℃,蒸汽压力为0.025-0.035Mpa,真空度为0.065-0.085Mpa,控制药液相对密度在1.25-1.35,形成药液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药液浓缩液加入其重量的2.5-5.5倍量的纯化水,再加入蔗糖和山梨酸钾,加热至沸腾,搅拌10-20分钟,微沸腾保温10-20分钟,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冷却至室温,用洁净玻璃瓶灌装,在紫外灯下照射20-40分钟灭菌,包装,即得治疗小肠气痛的中药组合物。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观察小肠气痛患者45例,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小肠气痛患者45例中,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岁。

2、诊断标准

症候:小肠虚寒证的临床表现为小腹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或食后脘闷,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

3、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5ml,7天为一个疗程。

4、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小肠气痛患者45例中,治愈40例占88.9%,好转5例占11.1%,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37岁,患者小腹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时作时止,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2:男,50岁,患者小腹腔隐痛绵绵,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小便频数不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3:女,26岁,患者小腹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时作时止,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临床治愈。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