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春季疾病预防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088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领域,涉及一种牛春季疾病预防的中药配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牛地区规模不断增大,养牛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重要部分,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不少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养牛已成为一些养殖户的重要经济来源。虽然养牛业发展势态良好,但随着养牛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也在上升,特别是在春季,由于部分养殖户对牛病防疫不够重视,导致牛病问题愈加严重,牛病出现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养牛产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牛肉是肉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高质的牛肉及牛奶,必须加强对牛各种病患的预防及治疗。

春天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季节,干燥、风多,昼夜温差大,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严冬,牛群体质相对较弱,必须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春季是牛病多发的时节,这是因为春季气候转暖,很多病毒、细菌开始活跃起来,而此时刚刚度过严冬的牛身体正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的新陈代谢仍旧较为缓慢,因此,牛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十分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蚀,既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也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春季是很多病毒细菌开始活跃的关键时期,主要发病有流行性感冒、瘤胃臌气、瘤胃食滞、牛肺疫、前胃弛缓、寒瘫病、胃肠炎、牛拉稀、牛疥癣等需要注意防治。一般情况下,春季气温多变,如果养殖户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牛病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牛病及病情的蔓延。

春季牛的疾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坚持防疫卫生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和消灭春季牛病的关键。为此,我们急需尽快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对春季牛病进行预防。本防病剂采用纯中药制剂,不影响牛肉及牛奶的品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预防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牛春季疾病预防剂及其使用方法,本防病剂采用纯中药制剂,不影响牛肉及牛奶的品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预防效果显著。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牛春季疾病预防剂的较佳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预防剂配方由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11种纯中药配伍而成,其中,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占配伍剂总量的9-13%;金银花藤(Lonicera japonica)占配伍剂总量的9-15%;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占配伍剂总量的5-7%;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占配伍剂总量的3-5%;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占配伍剂总量的5-7%;山荆芥(Nepeta fordii)占配伍剂总量的9-11%;樟树皮[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占配伍剂总量的3-5%;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占配伍剂总量的9-12%;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占配伍剂总量的9-1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占配伍剂总量的9-11%;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占配伍剂总量的1-3%。

以上11组分占配伍剂总量的比例均为其干重的重量质量百分比。所述的牛春季疾病预防剂的使用方法在于,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此预防剂加水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从预防效果结合经济效益考虑,预防用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150g(牛犊1/2-1/3剂量),连续内服2-3d,每天1次,每隔12-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

从药材批发市场购买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按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配伍后打碎混合即可。可进行工厂化生产,用塑料袋密封包装,100-150g /袋,形成产品,置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保质期1年。

春季是牛病多发的时节,牛的诸多疾病是因为春季气候转暖,很多病毒、细菌开始活跃起来,而此时刚刚度过严冬的牛身体正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的新陈代谢仍旧较为缓慢,因此牛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健康状况欠佳,生理代谢时有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抵抗力降低,病原体感染或被激活,十分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蚀,既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也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本剂从牛春季常发病的发病机理出发,选用合适的中药,以阻止或消除个体常见病原体的感染或激活为基点,对病原体携带者或即将发病者进行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清热降火、抗菌消炎的防疫,能有效抑制或杀灭体内有害病原体,调节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对正常个体能进一步清除体内有害病原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提高群体的免疫力,维持良好的种群健康,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本剂药物配伍无拮抗作用,防病效果显著,使用简便,保存方便。此配方技术含量较高,剂型稳定,原料来源丰富,使用成本低,是一种良好的牛春季疾病预防剂。

预防剂效果试验:

预防剂效果试验主要是定性与定量试验配剂预防效果的复合试验。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选用春季成年肉用水牛、肉用黄牛、奶牛三种。试验用配剂为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11种纯中药组分配伍。

试验方法

从药材批发市场购买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按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配伍后打碎混合,塑料袋密封包装,100g /袋,置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1年。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下预防剂配伍及其剂量,加水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g,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疫苗接种与常规管理保持不变。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占配伍剂总量的13%;金银花藤(Lonicera japonica)占配伍剂总量的15%;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占配伍剂总量的7%;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占配伍剂总量的5%;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占配伍剂总量的7%;山荆芥(Nepeta fordii)占配伍剂总量的11%;樟树皮[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占配伍剂总量的5%;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占配伍剂总量的12%;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占配伍剂总量的1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占配伍剂总量的11%;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占配伍剂总量的3%。对照(CK)用未内服汤剂的成年肉用水牛、黄牛、奶牛。试验效果主要是用发病次数的百分率来计数与统计分析(1头牛发病1次,计数为1;发病2次,计数为2,以此类推)。

试验设置3个处理3个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包括CK),每个重复5头牛,各处理随机布点。各处理编号为处理1-3以及与之对应的CK1-3。各处理情况如下:

处理1——成年肉用水牛,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上汤剂内服,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管理与CK1相同,谷雨后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对照1(CK1)——成年肉用水牛,不内服汤剂,进行正常的肉用水牛常规管理。处理2——成年肉用黄牛,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上汤剂内服,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管理与CK2相同,谷雨后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对照2(CK2)——成年肉用黄牛,不内服汤剂,进行正常的肉用黄牛常规管理。处理3——成年奶牛,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上汤剂内服,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管理与CK3相同,谷雨后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对照3(CK3)——成年奶牛,不内服汤剂,进行正常的奶牛常规管理。

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效果试验的统计结果为:处理1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3.9±0.53d(注:小写字母为0.05水平,各处理、CK间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CK1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12.7±1.49a,处理2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2.7±0.31de,CK2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9.4±1.20b,处理3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2.4±0.31e,CK3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为7.2±0.84c(F=26.47,p=0.0193)。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的发病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CK1,处理2的发病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CK2,处理3的发病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CK3。处理1-3的发病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CK1-3。处理3的发病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处理1,但处理1与处理2无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间又无显著差异。

试验表明,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在其他常规疫苗接种与常规管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本预防剂配伍及其剂量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g,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防疫效果显著。另有试验也表明,各配伍组分间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各组分的具体特征如下:

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系茜草科、钩藤属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无毛。叶腋有成对或单生的钩,向下弯曲,先端尖,长约1.7-2cm。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光亮,下面在脉腋内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后变褐红色;托叶2深裂,裂片条状钻形,长6-12mm。头状花序单个腋生或为顶生的总状花序式排列,直径2-2.5cm;总花梗纤细,长2-5cm;花黄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状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椭圆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种子两端有翅。

双钩藤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系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灌木,小枝细长,中空,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幼枝橘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长3-5cm,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 mm,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 cm,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 cm,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mm,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 mm,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外面黄白色或淡绿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边缘有毛。开放花朵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果实圆形,直径6-7 mm,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 mm,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

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消炎、解热等。

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系马鞭草科、大青属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cm,长20-30cm,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温病热盛,流感,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等症。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均有效果。还具有抗病毒和杀灭端螺旋体的作用。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芳香,粗2-5 mm,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 mm,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 mm,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 cm,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 mm,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花序柄腋生,长4-15 cm,三棱形。叶状佛焰苞长13-25 cm,为花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花序圆柱状,长4-6.5 cm,粗4-7 mm,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花白色。成熟果序长7-8 cm,直径可达1 cm。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花果期2-6月。

石菖蒲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常见于海拔20-2600米的密林下,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有时为挺水生长。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地。

石菖蒲具有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化湿开胃,开窍豁痰的作用。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治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等症。

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系卫矛科南蛇藤属落叶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具稀而不明显的皮孔;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长1-3mm。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5-13cm,宽3-9 cm,先端圆阔,具有小尖头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到近钝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侧脉3-5对;叶柄细长1-2 cm。聚伞花序腋生,间有顶生,花序长1-3 cm,小花1-3朵,偶仅1-2朵,小花梗关节在中部以下或近基部;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长3-4 cm,宽2-2.5 mm;花盘浅杯状,裂片浅,顶端圆钝;雄蕊长2-3mm,退化雌蕊不发达;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花盘稍深厚,肉质,退化雄蕊极短小;子房近球状,花柱长约1.5 mm,柱头3深裂,裂端再2浅裂。蒴果近球状,直径8-10 mm;种子椭圆状稍扁,长4-5 mm,直径2.5-3 mm,赤褐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主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生长于海拔450-2200 m山坡灌丛。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南蛇藤性辛、温,具有消炎解毒,散瘀安神之功效。

山荆芥(Nepeta fordii)系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或亚灌木。叶片厚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4-8cm,顶端短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散生短毛,侧脉3-5,在背面突起;叶柄长1-3 cm。 穗状花序顶生,长11-29 cm;花单生于苞腋内,一半嵌生于花序轴的凹穴中,螺旋状着生;苞片边缘膜质,有纤毛,顶端有芒尖;花萼管状,膜质、透明、无毛,长约6mm;花冠深蓝紫色,长0.7-1.2 cm,内面上部有毛,顶端5裂,裂片平展;雄蕊2,花丝短,花药2裂;花柱伸出,柱头头状;子房无毛。果内藏于膜质的花萼内,成熟后2瓣裂,每瓣有1种子。花期8月,果期9-12月。常生长在海拔300~580m的山谷阴湿处草丛中,种子繁殖。分布于亚欧两州,我国西北,西南及山东,河南,湖北等均有,原产中南美洲,东南亚广泛分布。

山荆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效,兽用治膨胀,水泻,泻血及猪丹毒,喘咳下痢等症。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别名:樟树、樟木等,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直径可达3m,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2.5-5.5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cm,腹凹背凸,无毛。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圆锥花序腋生,长3.5-7cm,具梗,总梗长2.5-4.5cm,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mm;花梗长1-2mm,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mm。能育雄蕊9,长约2mm,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mm,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mm,无毛,花柱长约1mm。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mm,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mm,顶端截平,宽达4mm,基部宽约1mm,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

香樟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沟谷中,也常有栽培的。主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樟树皮辛、温、苦,有散毒行气,祛风除湿,暖胃和中,杀虫疗疮之功效。主治胃脘疼痛,呕吐泄泻,疥癣疮毒,毒虫螫伤等。

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别名很多,如金鸡尾、鸡脚草、井栏边草等,是一种蕨类植物,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地上,高30-50cm,叶分成5-7片小叶,宽1-2cm,呈短、长带形,边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边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喜生长在荫蔽、湿润、温暖处,也较耐旱。主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凤尾草以全草入药,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痢、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肠炎、尿血等病症。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系海金沙科、海金沙属。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海金沙主产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陕西等地亦产。

中药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海金沙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等。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系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cm,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叶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cm,宽1-5cm,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cm,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mm;总苞钟状,长12-14mm,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mm,宽1-2mm,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mm,宽2-3mm,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mm,宽约1.5mm,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mm,宽约1-1.5mm,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mm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mm,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m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蒲公英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广布于中国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蒲公英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之功效。主治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支气管炎,胃炎等症状。

生姜为姜的新鲜根茎,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系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cm,宽约2.5cm;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约2.5cm,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花期6-8月。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南方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青州市亦有出产,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姜的根茎、姜皮、叶均可入药。

生姜性热,味辛,具有辛散胃寒,除湿消痞,解毒杀菌等作用,适于外感风寒、脘腹疼痛、胃寒呕吐等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春季成年肉用水牛:

从药材批发市场购买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按以下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配伍,用塑料袋密封包装,100g /袋,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可保存1年。

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下预防剂配伍及其剂量,加水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g,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疫苗接种与常规管理保持不变。

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及其配伍为: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占配伍剂总量的13%;金银花藤(Lonicera japonica)占配伍剂总量的15%;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占配伍剂总量的7%;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占配伍剂总量的5%;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占配伍剂总量的7%;山荆芥(Nepeta fordii)占配伍剂总量的11%;樟树皮[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占配伍剂总量的5%;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占配伍剂总量的12%;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占配伍剂总量的1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占配伍剂总量的11%;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占配伍剂总量的3%。

水牛的防疫效果为:牛群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仅为3.9%,发病次数降低了69.3%,对水牛的防疫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春季高发病区预防用配剂总干重一剂可控制在150g(牛犊1/2-1/3剂量),连续内服3d,每天1次,每隔12d预防1次,直至谷雨。

实施例2、春季成年肉用黄牛:

从药材批发市场购买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按以下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配伍,用塑料袋密封包装,100g /袋,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可保存1年。

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下预防剂配伍及其剂量,加水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g,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疫苗接种与常规管理保持不变。

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及其配伍为: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占配伍剂总量的13%;金银花藤(Lonicera japonica)占配伍剂总量的15%;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占配伍剂总量的7%;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占配伍剂总量的5%;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占配伍剂总量的7%;山荆芥(Nepeta fordii)占配伍剂总量的11%;樟树皮[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占配伍剂总量的5%;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占配伍剂总量的12%;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占配伍剂总量的1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占配伍剂总量的11%;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占配伍剂总量的3%。

黄牛的防疫效果为:牛群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仅为2.7%,发病次数降低了71.3%,对黄牛的防疫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春季高发病区预防用配剂总干重一剂可控制在150g(牛犊1/2-1/3剂量),连续内服3d,每天1次,每隔12d预防1次,直至谷雨。

实施例3、春季成年奶牛:

从药材批发市场购买双钩藤、金银花藤、大青叶、石菖蒲、南蛇藤、山荆芥、樟树皮、凤尾草、海金沙、蒲公英、生姜,按以下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配伍,用塑料袋密封包装,100g /袋,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可保存1年。

在立春后开始投喂青饲料之际,使用以下预防剂配伍及其剂量,加水按中药常规煎汤方法制成汤剂内服。配剂总干重一剂控制在100g,每天内服汤剂1次,连续内服2d,每隔15 d预防1次,直至谷雨。其他常规疫苗接种与常规管理保持不变。

配方剂量的干重质量百分比及其配伍为:双钩藤(Uncaria tomentosa)占配伍剂总量的13%;金银花藤(Lonicera japonica)占配伍剂总量的15%;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占配伍剂总量的7%;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占配伍剂总量的5%;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占配伍剂总量的7%;山荆芥(Nepeta fordii)占配伍剂总量的11%;樟树皮[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占配伍剂总量的5%;凤尾草(Pteris multifda poir)占配伍剂总量的12%;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占配伍剂总量的1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占配伍剂总量的11%;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占配伍剂总量的3%。

奶牛的防疫效果为:牛群的发病次数百分率仅为2.4%,发病次数降低了66.7%,对奶牛的防疫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春季高发病区预防用配剂总干重一剂可控制在150g(牛犊1/2-1/3剂量),连续内服3d,每天1次,每隔12d预防1次,直至谷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