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8419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均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各型慢性咽炎症状大致相似且多种多样,如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感。由于咽后壁通常因咽部慢性炎症造成较黏稠分泌物粘附,以及由于鼻、鼻窦、鼻咽部病变造成夜间张口呼吸,常在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及恶心。由于咽部异物感可表现为频繁吞咽。咽部分泌物少且不易咳出者常表现为习惯性的干咳及清嗓子咳痰动作,若用力咳嗽或清嗓子可引起咽部黏膜出血,造成分泌物中带血。治疗慢性咽炎应区分炎症类型,采用西药、中药皆可,而中医药用于治疗慢性咽炎药物,由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由内而外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首先称取黄荆子5-11份,葎草2-7份,锦灯笼5-12份,枇杷叶5-10份,天花粉6-14份,旋覆花4-11份,满山红2-6份,竹茹5-11份,盘龙参6-9份,海藻4-8份;

(2)将称取好的中药原材料浸泡20-25分钟,然后开始加水煎煮;

(3)煎煮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加热浓缩形成相对密度为0.8-1.1的胶状物,然后加入2-4倍量的92%乙醇进行充分搅拌,并将搅拌后的液体进行30小时的低温冷藏;

(4)将冷藏后的溶液过滤滤除沉淀物,然后蒸馏法将乙醇回收;

(5)向蒸馏后的液体中加入食品防腐剂,最后封装成品并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杀菌消毒,即得口服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浸泡和煎煮的具体步骤为:

a、先将称取后的中药原材料清洗干净,清洗后将中药原材料放入清水或纯净水中浸泡20~25分钟,浸泡所需水量为2~3L;

b、然后将浸泡过后的中药原材料及其浸泡液一起转移到煎药罐中,加盖进行煎煮;

c、煎煮时,在未沸腾前先用武火,待煎药罐内的溶液沸腾后将盖取下,并改用文火再煎熬30~60分钟,在整个煎药过程中需要搅拌5~6次;

d、第二次煎煮需加水没过中药原材料2~5cm,然后还是先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煮15~23分钟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低温冷藏是将加入乙醇后的液体转移到冷库中,在274~276k温度下低温沉淀30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浓缩过程采用的是真空减压浓缩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还添加有阿斯巴甜和蔗糖,所述食品添防腐剂为纳他霉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药理:

黄荆子:性温,味辛、苦。归肺经、胃经、肝经。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葎草: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肾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锦灯笼:性寒,味苦。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经、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天花粉: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旋覆花:性微温,味苦、辛、咸。归肺经、胃经。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满山红:性温,味辛、苦。归肺经。止咳、祛痰。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竹茹:微寒性,味甘。归胃经、胆经、脾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盘龙参:性平,味甘、苦。归肺经、心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海藻:性寒,味苦、咸。归肝经、胃经、肾经。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附子为白附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长期研究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病因,然后利用中药配方从根本上去解决上呼吸道炎症的问题,相较于西药,中药配方不仅能够缓解炎症带来的咳嗽、咽喉肿痛、吞咽疼痛等症状,而且能够解决病根,防止病症反复发作;与现有的中药配方相比,本发明配方构成明确,制剂的效果明显,适用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而且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中药原材料的作用成分,通过高效的浓缩和提取,来提高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然后通过低温沉淀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萃取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成分包括黄荆子5-11份,葎草2-7份,锦灯笼5-12份,枇杷叶5-10份,天花粉6-14份,旋覆花4-11份,满山红2-6份,竹茹5-11份,盘龙参6-9份,海藻4-8份。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首先称取黄荆子3-9份,葎草5-8份,锦灯笼4-11份,枇杷叶6-10份、天花粉5-14份,旋覆花3-7份,满山红5-13份,竹茹2-9份,盘龙参6-12份,海藻4-8份;

(2)将称取好的中药原材料浸泡20-25分钟,然后开始加水煎煮;

(3)煎煮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进行加热浓缩形成相对密度为0.8-1.1的胶状物,然后加入2-4倍量的92%乙醇进行充分搅拌,并将搅拌后的液体进行30小时的低温冷藏;

(4)将冷藏后的溶液过滤滤除沉淀物,然后蒸馏法将乙醇回收;

(5)向蒸馏后的液体中加入食品防腐剂,最后封装成品并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杀菌消毒,即得口服溶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黄荆子8份,葎草5份,锦灯笼11份,枇杷叶9份,天花粉8份,旋覆花5份,满山红5份,竹茹8份,盘龙参7份,海藻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黄荆子6份,葎草4份,锦灯笼8份,枇杷叶7份,天花粉13份,旋覆花10份,满山红3份,竹茹9份,盘龙参6份,海藻7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黄荆子5份,葎草6份,锦灯笼10份,枇杷叶8份、天花粉11份,旋覆花6份,满山红4份,竹茹6份,盘龙参9份,海藻4份。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慢性咽炎病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20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15,女患者85例,用药年龄对象20~50岁。其中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29岁;轻度慢性咽炎病例85例,中度慢性咽炎病例68例,重度慢性咽炎病例47例。

其中轻度慢性咽炎病患者症状为:患者感到咽部有不适感,且感到喉咙干痒,出现间断性咳嗽,常在傍晚和黎明咳嗽较为频繁;

中度慢性咽炎病患者症状为:患者常有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症状,且还伴随有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鼻后有滴漏感,头痛、发热、畏寒,甚至出现发烧症状;

重度慢性咽炎病患者症状为:患者咽喉疼痛难忍,吞咽液体或者口水也会出现剧烈疼痛,且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而且咳嗽不断,痰中带血,全身无力,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典型病例:

1、孙某,男,35岁,缘自2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热,昼夜节律不明显,伴有畏寒,体温最高39.5℃,伴有轻咳,咯少许白色粘痰,无气促、胸痛,无咽痛、闭塞、流涕,曾多次在医院求医,给予静脉用药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及方剂不详),体温可下降但多仅正常1~2天后再次升高,曾行胸片检查等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显示肝脾稍大,至2周前开始体温正常,未进一步随访,5天前进食“鳄鱼汤”等食物后再次出现反复发热,伴有畏寒,然后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通过四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身体发热的症状有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也没有复发,而咳嗽症状逐渐消退,没有出现咳痰等症状。

2、顾某,男,29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征温度达到38.5℃,伴随咽痛、流清涕,随后咳嗽、咳少量白痰,无胸闷、气促,至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以退热、止咳、化痰、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起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乏力,精神睡眠胃纳欠佳,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但时长出现持续性咳嗽,并会有呕吐感,而采用本发明中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服用两个疗程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不再出现持续性咳嗽,咽痛感消退,服用四个疗程后,不再出现明显咳嗽症状,且咽部不适感消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