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2803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属于兽用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上冲,迫使胃内容物上逆从口而出引起的病症。顽固性呕吐,即为久治不愈的呕吐,病程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其以反刍时吐草,严重者食后即吐、吐物酸臭,反复发作,体壮热、口色红,少津、舌苔白腻,逐渐消瘦为主要症状。西医治疗只能是治病症,难以从源头去除病根,容易复发,而且成本高,副作用大。

中医认为,呕吐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中医治疗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研制一种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疗程短、见效快的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对治疗牛顽固性呕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疗程短、见效快的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干姜20~30g、甘草25~30g、 麻芋子15~20g、大黄30~35g、茴香8~15g、藿香30~40g、茯苓25~35g、黄柏20~30g、小龙胆草15~25g、硼砂10~20g、白芨15~20g、大枣30~40g、麦冬30~40g。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干姜25g、甘草28g、 麻芋子18g、大黄33g、茴香12g、藿香35g、茯苓30g、黄柏25g、小龙胆草20g、硼砂15g、白芨18g、大枣35g、麦冬35g。

上述技术方案的熬制方法为,将上述原料药材与5L水浸泡60~120min后,文火熬制120~150min,得滤液2~2.5L。

上述技术方案中:

干姜,性味辛,温、大热,无毒。主治转筋吐泻、反胃干呕、解冷热毒、消痰下气,腹脏冷,瘀血扑损,止鼻洪,开胃,消宿食。

甘草,性味甘,平,无毒。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毒。温中下气,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散表寒,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降火止痛,宜入吐药。

麻芋子,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肝、肺、足阳明、太阴、少阳经。具有调脾和胃、化湿健脾、降逆止呕、消食止泻、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效。

大黄,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平胃下气,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

茴香,性味辛,温。归肾、膀胱、胃经。具有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之功效。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小龙胆草,性味苦、寒。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疮疡肿毒,痢疾,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便血,小便不利。

硼砂,性味甘、咸、凉。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防腐、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等功效。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齿龈炎,中耳炎,目赤肿痛,汗斑。

白芨:性味:辛,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止血、保护胃粘膜、抗菌杀虫等作用。《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体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药,粘腻封塞,无益也。《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疹疱,令人肌滑。

大枣:性味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麦冬,性味甘、微苦、凉。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等症。

本发明采用诸多药物进行配伍,以和胃降逆为主,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消食化滞、温中化饮、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滋养胃阴为辅,从根本上治疗不管是实证(包括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还是虚证(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不足)引起的顽固性呕吐。具有成本较低、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用法及用量为:每天灌服2次,每100kg体重灌服500ml,一般三天能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干姜20g、甘草30g、 麻芋子15g、大黄35g、茴香8g、藿香40g、茯苓25g、黄柏30g、小龙胆草15g、硼砂20g、白芨15g、大枣40g、麦冬30g。其熬制方法为,将上述原料药材与5L水浸泡60min后,文火熬制150min,得滤液2L。

实施例2: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干姜25g、甘草28g、 麻芋子18g、大黄33g、茴香12g、藿香35g、茯苓30g、黄柏25g、小龙胆草20g、硼砂15g、白芨18g、大枣35g、麦冬35g。其熬制方法为,将上述原料药材与5L水浸泡90min后,文火熬制135min,得滤液2.3L。

实施例3:一种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的药液,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干姜30g、甘草25g、 麻芋子20g、大黄30g、茴香15g、藿香30g、茯苓35g、黄柏20g、小龙胆草25g、硼砂10g、白芨20g、大枣30g、麦冬40g。其熬制方法为,将上述原料药材与5L水浸泡120min后,文火熬制120min,得滤液2.5L。

下面结合案例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精神饱满。

有效:呕吐次数减少、呕吐时间间隔增长,食欲增强,精神好转。

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

治疗效果:用本发明药液治疗牛顽固性呕吐病例36例,其中母牛20 例,公牛16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9月龄;每天2次,连续灌服3天,治愈33例,治愈率92%,有效3 例,无效0 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