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994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夜盲症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称为夜盲症。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夜盲症是眼科疑难的眼底病变,目前治疗夜盲症药物众多,但尚缺少对症治疗良方,大多只能起到缓解和控制病情症状,治标不治本。因此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提高疗效、正确调理,消除患者症状,减少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秋葡萄茎10-15、楮实子6-8、枸杞叶5-7、侧柏叶6-8、菟丝子4-6、蝉蜕3-5、柴胡5-7、苍术4-6、防风3-5、赤芍药5-7、决明子4-6、覆盆子根3-5、七星鱼4-6、青羊肝5-7、菠菜3-5、金针菜5-7、苦菜3-5、黑大豆皮5-8、甘薯叶4-6、倒水莲2-4、梗通草3-5、红景天4-6、常春藤1-3、冰片1-2。

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秋葡萄茎12、楮实子7、枸杞叶6、侧柏叶7、菟丝子5、蝉蜕4、柴胡6、苍术5、防风4、赤芍药6、决明子5、覆盆子根4、七星鱼5、青羊肝6、菠菜4、金针菜6、苦菜4、黑大豆皮6、甘薯叶5、倒水莲3、梗通草4、红景天5、常春藤2、冰片1.5。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分早、晚两次服用,一般1-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配方中的秋葡萄茎具有去翳明目,止血生肌之功效;楮实子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之功效;枸杞叶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止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侧柏叶、菟丝子、蝉蜕、柴胡、苍术、防风、赤芍药、决明子、覆盆子根合用具有滋补肝肾,疏散风热,和解里表,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燥湿健脾,明目退翳之功效;七星鱼、青羊肝、菠菜、金针菜、苦菜、黑大豆皮、甘薯叶、倒水莲、梗通草、红景天、常春藤、冰片合用具有滋补强壮,滋润角膜,清热利湿,平肝解毒,养血祛风,明目益精,益智养心之功效。诸药合用,对治疗夜盲症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汤剂的组方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诸药合用,疗效更为确切。共奏补肝益肾、清肝明目、养血祛风、清热利湿、益智养心的功效,同时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对夜盲症治疗和预防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夜盲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秋葡萄茎12、楮实子7、枸杞叶6、侧柏叶7、菟丝子5、蝉蜕4、柴胡6、苍术5、防风4、赤芍药6、决明子5、覆盆子根4、七星鱼5、青羊肝6、菠菜4、金针菜6、苦菜4、黑大豆皮6、甘薯叶5、倒水莲3、梗通草4、红景天5、常春藤2、冰片1.5。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分早、晚两次服用,一般1-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陶某某,女,45岁。患夜盲症,眼结膜表面干燥,暗淡无光,易成皱褶,夜晚视力很差,行动受限。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夜晚视力正常,痊愈。

病例2:高某某,男,68岁。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夜晚更是看不见,眼球干涩、灼热,角膜混浊,期间服用其它中西药,得到一定缓解,停药后复发。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一个疗程,视力正常,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3:章某某,女,31岁。今年来,夜晚天黑时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行动困难。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疗程后,视力逐渐恢复,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