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170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肝硬化时肝脾的大小,硬度和平滑度,随病情的早晚而不同,肝脏性质与肝内脂肪浸润多少,肝细胞再生与结缔组织增生和收缩的程度有关,早期肝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肋下1~3cm,晚期缩小,坚硬,表面结节状不平,边锐利,肋下不能触及时,剑突下多可触到,一般无压痛,如有炎症存在可有压痛,大部分病人有脾大,可在肋下触及,一般2cm以上,晚期可肿大平脐,有时为巨脾,无压痛,表面光滑,若伴脾周围炎或脾栓塞时可有压痛。

目前无特效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药品,虽能解除了患者的短期疾患,但多数临床医生及患者仍感到见效慢、疗效差、服药时间长、费用高、治疗面单一,与该病相关的体症不能兼顾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本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通阳、活血养血、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滋阴之功效,治疗肝硬化疗效好,见效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白马骨19-21、炙鳖甲19-21、煅牡蛎19-21、鸡内金14-16、鸡骨草14-16、白僵蚕9-11、片姜黄9-11、桃仁9-11、水红花子9-11、霍石斛9-11、生大黄1-3、 北柴胡5-7、马鞭草9-11、蝉衣5-7、黄芩5-7、黑白丑粉3-5、小茴香粉1-1.5。

所述的治疗肝硬化 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白马骨20、炙鳖甲20、煅牡蛎20、鸡内金15、鸡骨草15、白僵蚕10、片姜黄10、桃仁10、水红花子10、 霍石斛10、生大黄2、北柴胡6、马鞭草10、蝉衣6、黄芩6、黑白丑粉4、小茴香粉1。

所述的治疗肝硬化 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陈醋将炙鳖甲浸泡6-7天,炙鳖甲和陈醋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炙鳖甲和陈醋一起研磨成浆,得混合浆料;

(3) 将鸡内金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鸡内金超细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白马骨、鸡骨草、白僵蚕、水红花子、霍石斛、生大黄、北柴胡、马鞭草、黄芩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1-2%的红糖、1%的大麦芽粉、1%的绿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15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2%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0-24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4-5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稠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和配方中的余下原料药煅牡蛎、片姜黄、桃仁、、蝉衣混合,并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黑白丑粉、小茴香粉、步骤(2)的混合浆料、步骤(5)发酵提取稠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要求进行真空包装。

用法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5-6g ,温水冲服, 一般15天为一疗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肝硬化 的中药组合物,发挥复方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能有效发挥协同作用,起到益气通阳、活血养血、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滋阴之功效,治疗肝硬化,疗效好,见效快。 经过236例,总有效率100%, 治愈63例(占26.7%),显效122例(51.3%)、有效51例(占2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g)为:

白马骨20、炙鳖甲20、煅牡蛎20、鸡内金15、鸡骨草15、白僵蚕10、片姜黄10、桃仁10、水红花子10、霍石斛10、生大黄2、北柴胡6、马鞭草10、蝉衣6、黄芩6、黑白丑粉4、小茴香粉1。

制备方法: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陈醋将炙鳖甲浸泡6-7天,炙鳖甲和陈醋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炙鳖甲和陈醋一起研磨成浆,得混合浆料;

(3) 将鸡内金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鸡内金超细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白马骨、鸡骨草、白僵蚕、水红花子、霍石斛、生大黄、北柴胡、马鞭草、黄芩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1-2%的红糖、1%的大麦芽粉、1%的绿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15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2%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0-24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4-5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稠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和配方中的余下原料药煅牡蛎、片姜黄、桃仁、、蝉衣混合,并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黑白丑粉、小茴香粉、步骤(2)的混合浆料、步骤(5)发酵提取稠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要求进行真空包装。

用法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5-6g ,温水冲服, 一般15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1、石某,男,58岁。1991年7月25号,因发热,腹泻3天来诊,患者面色虚浮,巩膜;皮肤黄染,腹大如鼓,脐凸,尿少黄赤,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功能异常,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大量腹水。给服本发明中药一月,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下降,B超示:肝脾较前缩小,腹水消退。嘱继服本发明中药一月,黄疸消失,饮食正常,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肝脾不肿大,腹水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再服本发明中药一月,随访5年未复发。

2、高某,男,53岁,农民。1996年5月初,开始感觉全身乏力,纳差,仍坚持干农活,继而出现全身黄染,腹胀,下肢水肿。检查肝功能异常。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给服本发明中药二十天,症状改善,复查肝功能指标下降。续用本发明中药2月,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示:肝脾缩小。随访7年饮食改善,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3、吴某,男,49岁,1998年3月12日来诊。该患者患肝硬化,脾肿大,大量腹水。四处求医,多次住院,疗效甚微。患者形体消瘦。腹胀如鼓,下肢呈凹陷水肿。舌质红,脉弦细而弱。给服本发明中药1月,症状改善,腹肿消退。舌淡红,脉细。嘱再服本发明中药2月,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肝脾缩小,腹水消退。

4、陈某,男,47岁。2010年6月10日,来诊,10年前查出乙肝,目前,形体消瘦,肌肤淡黄,腹大,有蜘蛛痣,肝掌,多家医院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给服本发明中药6个月,各项检查正常,身体状况良好,饮食亦如常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