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764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



背景技术: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泄与泻在病情上有一定区别,粪出少而势缓,若漏泄之状者为泄;粪大出而势直无阻,若倾泻之状者为泻,然近代多泄、泻并称,统称为泄泻。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泄泻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之中湿邪最为重要,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其他诸多外邪只有与湿邪相兼,方能致泻。内伤当中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肠,大小肠的分清别浊和传导变化功能可以用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来概括,脾胃为泄泻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当中又以脾为主,脾病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清浊不分,自可成泻,其他诸如寒、热、湿、食等内、外之邪,以及肝肾等脏腑所致的泄泻,都只有在伤脾的基础上,导致脾失健运时才能引起泄泻。同时,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外邪与内伤,外湿与内湿之间常相互影响,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易生湿,互为因果。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致使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目前,治疗泄泻的西药依赖性大,停药后病情会反复出现,费用高,有副作用,对肝肾功都能有损失。而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易散失,副作用小,中药方剂可因症、因病的不同随时加减,且治疗疾病范围较广。现在有效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还不是很多,需要进一步研制出更为有效治疗泄泻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芩15~25份,羌活12~18份,茯苓15~20份,党参10~15份,白术10~15份,防风8~14份,桂皮6~12份,冬瓜叶10~15份,老鹳草12~16份,石榴皮15~22份。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芩18~22份,羌活14~16份,茯苓18~20份,党参10~12份,白术10~12份,防风8~10份,桂皮8~10份,冬瓜叶10~12份,老鹳草13~15份,石榴皮16~20份。

优选地,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芩20份,羌活15份,茯苓18份,党参10份,白术10份,防风8份,桂皮6份,冬瓜叶12份,老鹳草15份,石榴皮18份。

其中,上述药材原料的主要作用为:

黄芩:具有泻实火、除湿热之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泻痢、肺炎、痢疾、咳血、目赤、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抗菌性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之功效;对治疗肾虚作喘、五更泄泻、腰膝冷痛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状等症状。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之功效;主治脾气虚证之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等症状。

冬瓜叶: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主治疟、痢、泄泻等症状。

老鹳草:具有祛风、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症状。

石榴皮: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之功效;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等症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治疗泄泻的药物,选用天然中草药作为原料,利用各原料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泄泻,见效快、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具有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益气生津之功效,为治疗泄泻的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芩20份,羌活15份,茯苓18份,党参10份,白术10份,防风8份,桂皮6份,冬瓜叶12份,老鹳草15份,石榴皮18份。

制备方法:药材原料按上述重量份配比分别粉碎成细粉,按传统制药工艺加工成药剂学中所说的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等;或者通过传统粗碎、浸泡、加热提取等制药工艺制成药剂学所说的口服液。

服用方法:早晚各服用一次,5天一个疗程,忌辛辣、生冷之物。

选择60例泄泻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即:①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②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③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④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⑤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⑥必要时作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

疗效评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泄泻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经临床观察统计,治愈54例,占90%;好转5例,占8.3%;未愈1例,占1.7%;总有效率高为98.3%,表明本发明治疗泄泻的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

典型案例:

病例1:吴某,男,28岁,腹痛泄泻1年多,每日大便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并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服用本发明治疗泄泻的药物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1年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2:陶某,女,37岁,腹泻腹满有3个多月,每天大便少则2到3次,多则大6次,便时腹痛难忍,发热出汗,每次大便夹有白色黏液,深受折磨,服用本发明治疗泄泻的药物1个疗程后已痊愈,1年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3:陆某,男,51岁,泄泻反复发作6年,经某医院用纤维肠镜检查拟诊为“慢性肠炎”,多次求医吃药效果也不明显;泄泻发作时,腹痛绵绵,继则肠鸣漉漉,泻下粪便初稀塘,后则水泻,无臭秽及灼热感,每日至少3次;在服用本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缓,继续服用3个疗程以后,已经痊愈,1年后回访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简单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