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896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

中医对呼吸道疾病主要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肺的药物来治疗,不能完全对症,效果并不理想。现有技术中,有如下技术方案记载:陈皮10-30份,桔梗10-50 份,水半夏10-30份,枇杷叶50-150份,款冬花5-15份,川贝母5-15份,北沙参10- 30份,五味子2-8份,杏仁10-30份或0.1%杏仁水10-30份,杏仁油1份,薄荷脑0.1 -0.3或薄荷10-30份,有效的提高了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但是效果仍然不能使人满意。

有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25-40份、菊花20-35份、柴胡22-32份、地锦草18-26份、黄芪16-28份、川芎16-28份、葛根15-25份、桔梗15-25份、橘皮15-25份、五倍子12-18份、葶苈子12-18份、甘草10-15份、矮地茶7-14份、辛夷7-14份、前胡6-12份、玄参6-12份、白头翁5-12份、石榴皮5-10份、远志3-9份、五指毛桃2-6份和合欢皮1-4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上述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32份、菊花32份、柴胡27份、地锦草22份、黄芪22份、川芎22份、葛根20份、桔梗20份、橘皮20份、五倍子15份、葶苈子15份、甘草13份、矮地茶11份、辛夷11份、前胡9份、玄参9份、白头翁8份、石榴皮7份、远志6份、五指毛桃4份和合欢皮3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上述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33份、菊花32份、柴胡25份、地锦草20份、黄芪24份、川芎22份、葛根22份、桔梗18份、橘皮20份、五倍子13份、葶苈子16份、甘草11份、矮地茶14份、辛夷10份、前胡10份、玄参8份、白头翁10份、石榴皮8份、远志7份、五指毛桃4份和合欢皮2份。

在本发明中: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

地锦草性味辛,平。归经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川芎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桔梗性味苦、辛,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橘皮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肺经。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归经归肺、大肠、肾经。功能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葶苈子性味辛、苦,大寒。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甘草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矮地茶性味性平,味辛、微苦。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利湿,活血。

辛夷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前胡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玄参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白头翁性味苦,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石榴皮性味酸、涩,温。归经归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远志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五指毛桃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

合欢皮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严格依据中医理论调方,其中柴胡、葛根和菊花和解表里、散风清热,生津,抗菌消炎;白头翁、金银花玄参和地锦草清热解毒;五倍子和石榴皮敛肺生津;矮地茶和葶苈子止咳平喘;前胡和桔梗宣肺化痰;川芎行气止痛;黄芪和甘草补气调中;远志和合欢皮安神祛痰;辛夷通鼻窍;诸药共用,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止咳化痰,补益平喘,敛肺生津,缓痛安神之效,对于呼吸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32g、菊花32g、柴胡27g、地锦草22g、黄芪22g、川芎22g、葛根20g、桔梗20g、橘皮20g、五倍子15g、葶苈子15g、甘草13g、矮地茶11g、辛夷11g、前胡9g、玄参9g、白头翁8g、石榴皮7g、远志6g、五指毛桃4g和合欢皮3g。

按重量称取上述药一起投入到煎药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冷水,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60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加入药材总量的3倍得冷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烧至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冷冻干燥成粉。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33g、菊花32g、柴胡25g、地锦草20g、黄芪24g、川芎22g、葛根22g、桔梗18g、橘皮20g、五倍子13g、葶苈子16g、甘草11g、矮地茶14g、辛夷10g、前胡10g、玄参8g、白头翁10g、石榴皮8g、远志7g、五指毛桃4g和合欢皮2g。

按重量称取上述药一起投入到煎药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冷水,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60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加入药材总量的3倍得冷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烧至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冷冻干燥成粉。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25g、菊花35g、柴胡22g、地锦草26g、黄芪16g、川芎28g、葛根15g、桔梗25g、橘皮15g、五倍子18g、葶苈子12g、甘草15g、矮地茶7g、辛夷14g、前胡6g、玄参12g、白头翁5g、石榴皮10g、远志3g、五指毛桃6g和合欢皮1g。

按重量称取上述药一起投入到煎药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冷水,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60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加入药材总量的3倍得冷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烧至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冷冻干燥成粉。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呼吸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金银花40g、菊花20g、柴胡32g、地锦草18g、黄芪28g、川芎16g、葛根25g、桔梗15g、橘皮25g、五倍子12g、葶苈子18g、甘草10g、矮地茶14g、辛夷7g、前胡12g、玄参6g、白头翁12g、石榴皮5g、远志9g、五指毛桃2g和合欢皮4g。

按重量称取上述药一起投入到煎药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6倍的冷水,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60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加入药材总量的3倍得冷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烧至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冷冻干燥成粉。

临床试验:

(一)上呼吸道感染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其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

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每天分两次饭后口服,每次服用10g。

3、疗效评定标准:

全愈: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全部消失,X线 胸片病变完全吸收,无并发症;

有效: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明显减轻,X线 胸片病变明显吸收;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在临床使用本发明药物,服药的100例患者,服药7天后,痊愈9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二)咽炎

1、临床资料: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人,女性患者48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8岁。

2诊断标准

参考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服用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粉,一天两次,每次10g,分别于早晚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十五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4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咽部体征减轻2级。

有效:症状减轻,咽部体征减轻1~2 级。

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5结果

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

(三)慢性支气管炎

1一般资料

诊断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11岁。

2入选标准

符合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辩证属“脾肺两虚和肺肾两虚”的患者。

3治疗方式:

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服实施例1制备的粉,服用时,40℃左右温服。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g,连用10天为一疗程。显效后停止用药。20天后观察统计疗效。

4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慢性支 气管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或大为减轻,病情稳定,无复发者;

有效:咳、痰、喘症状和发作次数减少1/3者;

无效:咳、痰、喘症状和发作次数均无改变者。

5治疗结果

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8%。

(四)哮喘

1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100例患者,其中男49人,女性51人,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

2诊断标准

经中医辨证,患者有如下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确诊为寒证哮喘的患者。

3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粉剂,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g,用35-40℃的温开水冲服,5日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对照组服用射干麻黄汤,每日两次次,早晚各一次,疗程10天。

4疗效标准:

疗效的判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和《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 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PEF)≥ 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

(2)、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 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 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3)、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

(4)、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5结果

有效率9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