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937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痰湿内聚证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系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湿内停,中焦气机受阻,故胸脘满闷、纳差腹胀。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证候是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目前中医治疗的方药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关键技术点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茯苓10-15份、补骨脂10-15份、莱菔子8-12份、淫羊藿8-12份、山药8-12份、橘皮7-11份、桂枝6-14份、白术6-12份、百部6-12份、肉桂5-10份、天南星5-10份、苍术4-8份、薏苡仁4-6份、甘草3-8份、佛手3-6份、半夏3-6份、附子3-5份、白芍3-5份、沉香2-4份、小茴香1-3份和猪苓1-2份。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茯苓13份、补骨脂12份、莱菔子10份、淫羊藿10份、山药10份、橘皮9份、桂枝10份、白术9份、百部9份、肉桂8份、天南星7份、苍术6份、薏苡仁5份、甘草5份、佛手5份、半夏5份、附子4份、白芍4份、沉香3份、小茴香2份和猪苓1.5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茯苓13份、补骨脂12份、莱菔子9份、淫羊藿9份、山药10份、橘皮10份、桂枝9份、白术8份、百部8份、肉桂9份、天南星8份、苍术5份、薏苡仁5份、甘草6份、佛手4份、半夏4份、附子4份、白芍5份、沉香2份、小茴香3份和猪苓2份。在本发明的配方中: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补骨脂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淫羊藿性味辛、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橘皮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肺经。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经归肺经。有小毒。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肉桂归经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佛手性味辛、苦、酸,温。归经归肝、脾、肺经。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沉香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小茴香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肾、脾、胃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猪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物,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在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常规,严格遵从中药七情配伍,科学调配各组方,众药共凑温中健脾、温阳化饮、益气和中、温通经脉、温中止呕,降气化痰、纳气平喘之效,经临床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1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茯苓13g、补骨脂12g、莱菔子10g、淫羊藿10g、山药10g、橘皮9g、桂枝10g、白术9g、百部9g、肉桂8g、天南星7g、苍术6g、薏苡仁5g、甘草5g、佛手5g、半夏5g、附子4g、白芍4g、沉香3g、小茴香2g和猪苓1.5g。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中药加入煎锅中,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钟,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第二煎煮,加相当于药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冷冻干燥,得到组合物。实施例2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茯苓13g、补骨脂12g、莱菔子9g、淫羊藿9g、山药10g、橘皮10g、桂枝9g、白术8g、百部8g、肉桂9g、天南星8g、苍术5g、薏苡仁5g、甘草6g、佛手4g、半夏4g、附子4g、白芍5g、沉香2g、小茴香3g和猪苓2g。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中药加入煎锅中,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钟,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第二煎煮,加相当于药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冷冻干燥,得到组合物。实施例3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茯苓10g、补骨脂15g、莱菔子8g、淫羊藿12g、山药8g、橘皮11g、桂枝6g、白术12g、百部6g、肉桂10g、天南星5g、苍术8g、薏苡仁4g、甘草8g、佛手3g、半夏6g、附子3g、白芍5g、沉香2g、小茴香3g和猪苓1g。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中药加入煎锅中,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钟,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第二煎煮,加相当于药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冷冻干燥,得到组合物。实施例4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茯苓15g、补骨脂10g、莱菔子12g、淫羊藿8g、山药12g、橘皮7g、桂枝14g、白术6g、百部12g、肉桂5g、天南星10g、苍术4g、薏苡仁6g、甘草3g、佛手6g、半夏3g、附子5g、白芍3g、沉香4g、小茴香1g和猪苓2g。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中药加入煎锅中,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钟,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滤渣,第二煎煮,加相当于药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冷冻干燥,得到组合物。临床试验本发明的临床治疗观察如下:1一般资料诊断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10岁。2入选标准符合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辩证属“痰湿内聚”的患者。3治疗方式: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服实施例1制备的组合物,服用时,40℃左右温服。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7g,连用9天为一疗程。显效后停止用药。两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或大为减轻,病情稳定,无复发者;有效:咳、痰、喘症状和发作次数减少1/3者;无效:咳、痰、喘症状和发作次数均无改变者。5治疗结果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有效率试验组95例5例0095%100%6、临床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散剂安全性观察,均无不良反应。7、临床应用分析通过较完整的病历的临床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痰湿内聚证支气管炎的治愈率为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