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8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上给病人进行艾灸治疗时,多是由于医护人员手持艾条在病人的穴位上进行烘烤,若是艾条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剩下很短的距离,手持容易灼伤皮肤,但是若是直接丢弃的话,极其浪费。另外,现有的艾条在使用完后,直接弄灭后留着下次使用,这个过程中艾条燃烧后的灰烬容易滴落或者到处飞扬,燃烧后停止使用的艾条不仅不好放置保存,也影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艾条保存方便及操作灵活的艾灸保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保护结构,包括艾条罐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插针,所述多根插针插入艾条的端部后艾条与握持部固定连接,通过手握握持部带动艾条的移动;所述艾条罐内嵌有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的尺寸与艾条的尺寸大小相适配;所述艾条置于该容纳槽内后两者之间围合成一第一腔体;所述艾条燃烧后的灰烬滴落在第一该腔体内。

其中,所述握持部的底端固定有一针板,每根插针的顶端均固定在该针板上,且每根插针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易插入的尖头。

其中,所述握持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后形成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尺寸大小与容纳槽内部槽口处的尺寸大小相适配,所述凸出部与艾条罐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密封的第二腔体,所述艾条容纳在该密封的第二腔体内。

其中,所述握持部从凸出部的上部至顶端的直径呈逐渐变大的结构分布,且该凸出部的上部相对于凸出部和顶端呈内凹结构分布。

其中,所述艾条罐的外部呈圆柱状结构分布或上小下大的结构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艾灸保护结构,握持部上的插针插入艾条后,握持部就可直接对艾条直接作用,操作人员手握该握持部让艾条在使用者的穴位上进行烘烤移动,由此艾条可直接使用到最后直至燃烧完成,这种握持结构有效避免因手持造成艾条使用到一定长度后就无法使用而引起的浪费;而且艾条即使使用到最后也不会对操作者的皮肤造成灼伤。艾条使用后其剩余的部分可直接放置在艾条罐内,这种方式不仅可有效对艾条进行保存,而且避免艾条燃烧后的灰烬到处乱飞,进而保证了卫生。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艾灸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艾条罐 11、握持部

12、插针 13、艾条

14、针板 101、容纳槽

111、凸出部 112、内凹结构

121、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艾灸保护结构,包括艾条罐10和握持部11,握持部11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插针12,多根插针12插入艾条13的端部后艾条13与握持部11固定连接,通过手握握持部11带动艾条13的移动;艾条罐10内嵌有一容纳槽101,容纳槽101内部的尺寸与艾条13的尺寸大小相适配;艾条13置于该容纳槽101内后两者之间围合成一第一腔体;艾条13燃烧后的灰烬滴落在第一该腔体内。艾条在使用后将其放置在容纳槽内进行保存,由于尺寸大小适配,可以自动熄灭艾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艾灸保护结构,握持部11上的插针12插入艾条13后,握持部11就可直接对艾条13直接作用,操作人员手握该握持部11让艾条13在使用者的穴位上进行烘烤移动,由此艾条可直接使用到最后直至燃烧完成,这种握持结构有效避免因手持造成艾条使用到一定长度后就无法使用而引起的浪费;而且艾条即使使用到最后也不会对操作者的皮肤造成灼伤。艾条使用后其剩余的部分可直接放置在艾条罐10内,这种方式不仅可有效对艾条进行保存,而且避免艾条燃烧后的灰烬到处乱飞,进而保证了卫生。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等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的底端固定有一针板14,每根插针12的顶端均固定在该针板14上,且每根插针12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易插入的尖头121。本案中由于插针是金属材质的,若多根插针直接固定在握持部的底端就很麻烦,而且很费时;但是金属与金属的固定就比较方便,因此先将插针固定在针板上后再仅固定插针与针板,这样大大减少了固定所花费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的下端向外延伸后形成一凸出部111,凸出部111的尺寸大小与容纳槽101内部槽口处的尺寸大小相适配,凸出部111与艾条罐10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密封的第二腔体,艾条13容纳在该密封的第二腔体内。艾条13置于腔体内后,其灰烬就不会乱飞,保证了卫生的洁净。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从凸出部111的上部至顶端的直径呈逐渐变大的结构分布,且该凸出部111的上部相对于凸出部111和顶端呈内凹结构112分布。凸出部111和内凹结构112的设计,使得操作者能更方便的握持该握持部,更好的操作艾条。艾条罐10的外部呈圆柱状结构分布或上小下大的结构分布。本案中并不局限于艾条罐的外部结构,也不局限于握持部、艾条的外形结构,只要是能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