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接产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790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接产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接产凳,该多功能接产凳包括底座和凳面,底座和凳面均呈U型、且U型开口的方向一致,底座与凳面之间设有支撑腿,底座、凳面和支撑腿围成接产区,所述接产区内设有用于放置软垫的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直接在接产区内放置带有万向轮的托板,然后再将软垫放置在托板上,在取放软垫或抱起新生儿时只需推拉托板即可,万向轮能够减少阻力,使推拉托板的动作更加省力,避免因用力过猛而导致新生儿从软垫上滑落,同时也省略了挪动产妇的步骤,有利于产妇保持舒适的接产体位。
【专利说明】
一种多功能接产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产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接产凳。【背景技术】
[0002]自然接产是一个疼痛的过程,特别是第一产程历时较长,接产疼痛影响产妇接产方式的选择,因此,接产镇痛技术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接产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接产工具能够帮助孕妇缓解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室息发生率。
[0003]接产凳是医院中较为常用的助产设备,常见的一种接产凳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 101和凳面102,底座101和凳面102均呈U型、且U型开口一致,底座101与凳面102之间设有支撑腿103,底座101、凳面102和支撑腿103围成接产区,接产区内放置有软垫104,软垫104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中,处于最上层的软垫105顶面为内弧面;凳面102上相对设有两个手抓孔106;底座101可以一体设置成与凳面102相同的U型,也可以如图1所示地分体设置成左底座107和右底座108,左底座107和右底座108上各设有两根支撑腿103,并且左底座 107和右底座108之间设有连接板109。
[0004]利用接产凳,产妇可以采用较为舒适的坐位接产体位或半坐位接产体位,从而替代产床,改变中国传统的静卧位接产方式。接产时,产妇坐在接产凳上,后面依靠陪人,双腿分别跨到接产凳的两侧,双手扳着凳面的前端或者通过手抓孔握紧凳面,头部和上身分别前后伸展。接产后新生儿滑至软垫上,助产士将断脐后的新生儿连同软垫一同取出。
[0005]然而,现有的接产凳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6](1)接产后助产士抱起新生儿时,都是将软垫或/和新生儿从接产区抬起、并从U型凳面处取出的,然而由于接产区所处位置低,产中疼痛难忍或产后虚弱无力的产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更换软垫或抱起新生儿;虽然也可以将软垫从U型底座的开口侧直接取出, 但是软垫与软垫之间、软垫与底座或支撑腿之间会存在一定摩擦,助产士为克服这一摩擦阻力,有可能会用力过猛,以致新生儿从软垫上滑落;同时软垫虽然设置了内弧面以保证新生儿安全,但内弧面对新生儿的保护力度仍旧较弱,仍存在发生损伤的风险;[〇〇〇7] (2)为保证接产凳具有足够大的接产区,支撑腿的高度不能太低,但较高的接产凳对于个子娇小的的产妇来说不仅坐姿不舒适,而且接产时产妇腿部使不上力,不利于接产顺利进行;
[0008](3)接产时,由于接产凳的高度较低,助产士需要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双手手掌将产下的新生儿托起,等待新生儿脐带搏动停止后才将新生儿从接产凳下方取出,由于姿势重心偏低以及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导致助产士手部、腰部及腿部肌肉酸胀乏力。【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接产凳,该多功能接产凳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多功能接产凳中软垫取放不易、易危及新生儿安全的问题。
[0010]—种多功能接产凳,包括底座和凳面,底座和凳面均呈U型、且U型开口的方向一致,底座与凳面之间设有支撑腿,底座、凳面和支撑腿围成接产区,所述接产区内设有用于放置软垫的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1]本实用新型直接在接产区内放置带有万向轮的托板,然后再将软垫放置在托板上,在取放软垫或抱起新生儿时只需推拉托板即可,万向轮能够减少阻力,使推拉托板的动作更加省力,避免因用力过猛而导致新生儿从软垫上滑落,同时也省略了挪动产妇的步骤, 有利于产妇保持舒适的接产体位,也为产妇产后预留些许休息时间。
[0012]为保证托板保持平衡,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有至少四个,并且至少一个万向轮为带刹车的万向轮。设置带刹车的万向轮有利于医护人员随停随动托板,适用性更强。
[0013]带刹车的万向轮是本领域中较为常见的车轮构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使用相应构造的带刹车的万向轮。
[00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带刹车的万向轮包括:[〇〇15]固定在托板底面的连接部;
[0016]与所述连接部转动配合的滚轮;
[0017]与所述连接部相铰接的压板;
[0018]固定在压板朝向滚轮的一侧、且与滚轮摩擦配合的摩擦板。
[0019]通过踩压或按压所述压板,使摩擦板接触并抵压所述滚轮,从而阻止滚轮发生转动,实现刹车。
[0020]为进一步保证新生儿安全,作为优选,所述软垫的顶面设有用于承托新生儿的凹陷区。凹陷区的大小以与新生儿身体长度相适应为宜。与单纯的内弧面相比,凹陷区能够将新生儿限制在其中,即便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新生儿也不会轻易离开凹陷区,有效地增强了软垫对新生儿的保护力度。
[0021]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凹陷区内设有防滑条。防滑条进一步防止新生儿从凹陷区滑出。
[0022]本实用新型中,靠近U型底座开口侧的两个支撑腿上设有搁脚板,搁脚板与支撑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搁脚板所处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利用高度调节机构调节搁脚板所处高度,能够满足不同身高产妇的搁脚要求。
[0023]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
[0024]套设在支撑腿上的升降筒,所述搁脚板固定在升降筒的外周;[〇〇25]开设在升降筒上的第一定位孔;
[0026]沿支撑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若干第二定位孔;
[0027]穿设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定位销。
[0028]通过在第一定位孔与处于相应高度上的第二定位孔之间穿设定位销,从而将升降筒和搁脚板固定在支撑腿的相应位置处。
[0029]接产过程中,产妇双腿分别跨到多功能接产凳的两侧,不过受产妇坐姿、身高或所处产程的影响,产妇双腿的跨开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定位孔包括沿支撑腿圆周向均匀布置的多排,每排第二定位孔沿支撑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在支撑腿的圆周向上设置多排第二定位孔便于将搁脚板固定在支撑腿的各个圆周向位置上,以便于产妇双腿的跨开角度相适应;当多功能接产凳闲置不用时,也便于将搁脚板收容于凳面下方,避免搁脚板突出于多功能接产凳外侧而占用空间、影响收纳。
[0030]作为优选,所述搁脚板的顶面带有环绕搁脚板前端的U型挡板,U型挡板的U型开口与U型凳面的U型开口方向相反。U型挡板能将孕妇的脚限制在搁脚板上,在孕妇接产过程中帮助产妇用力。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32](1)本实用新型直接在接产区内放置带有万向轮的托板,然后再将软垫放置在托板上,在取放软垫或抱起新生儿时只需推拉托板即可,万向轮能够减少阻力,使推拉托板的动作更加省力,避免因用力过猛而导致新生儿从软垫上滑落,同时也省略了挪动产妇的步骤,有利于产妇保持舒适的接产体位;
[0033](2)本实用新型在软垫的顶面设置用于承托新生儿的凹陷区,凹陷区的大小与新生儿正常身体长度相适应,凹陷区能够将新生儿限制在其中,即便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新生儿也不会轻易离开凹陷区,有效地增强了软垫对新生儿的保护力度;
[0034](3)本实用新型在靠近U型底座开口侧的两个支撑腿上设置搁脚板,并在搁脚板与支撑腿之间设置用于调节搁脚板所处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利用高度调节机构调节搁脚板所处高度,能够满足不同身高产妇的搁脚要求。【附图说明】

[0035]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产凳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接产凳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接产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与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接产凳配套使用的软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接产凳,包括底座1和凳面2,底座1和凳面2均呈U 型、且U型开口的方向一致,底座1与凳面2之间设有支撑腿3,底座1、凳面2和支撑腿3围成接产区。
[0041]本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左底座4和右底座5,左底座4和右底座5上各设有两根支撑腿3,并且,右底座5上的支撑腿3与左底座4上的支撑腿3位置相对,其中一对支撑腿3处于多功能接产凳的前端,另一对支撑腿3处于多功能接产凳的后端。处于多功能接产凳的后端的一对支撑腿3之间固定有连接板6。[〇〇42]如图3所示、结合图2可见,接产区内设有托板7,托板7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本实施例中,万向轮有四个、且所有万向轮均匀布置在托板7底部。[〇〇43]由图3可见,四个万向轮中有两个万向轮是带刹车的万向轮8,两个带刹车的万向轮8分别处在托板7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每个带刹车的万向轮8均包括固定在托板7底面的连接部9,与连接部9转动配合的滚轮10,与连接部9相铰接的压板11,以及固定在压板11朝向滚轮10的一侧、且与滚轮10摩擦配合的摩擦板(图中省略)。
[0044]本实施例中,托板7用于放置软垫,因此托板7的高度要稍高于左底座4、右底座5以及连接板6,避免托板7在推拉过程中托板7上的软垫与左底座4、右底座5以及连接板6发生摩擦,以致软垫从托板7上滑落。[〇〇45]托板7上软垫的个数根据具体需要放置,但本实施例中,放置在最上层的软垫12如图4所示,下层的软垫可以是普通软垫。由图4可见,软垫12的顶面设有用于承托新生儿的凹陷区13,凹陷区13内还设有防滑条14,凹陷区13的大小与新生儿包上襁褓后的大小相适应。 凹陷区13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不管是什么形状,凹陷区13的长度方向均应与软垫1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0046]如图2所示、结合图3可见,处于多功能接产凳前端的两个支撑腿3上均套设有升降筒15,升降筒15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6,而支撑腿3上则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17,第二定位孔17分为沿支撑腿3圆周向均匀布置的多排,每排第二定位孔17均沿支撑腿3长度方向均应布置;第一定位孔16和第二定位孔17之间穿设有定位销18。[〇〇47]升降筒15的外周则固定有搁脚板19,并且,搁脚板19底部与升降筒15外壁之间还固定有支撑板20,搁脚板19、支撑板20和升降筒15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〇〇48]同时,搁脚板19的顶面固定有环绕搁脚板19前端的U型挡板21,U型挡板21的U型开口与U型凳面1的U型开口方向相反。
[0049]使用时,产妇坐在多功能接产凳上,双腿分别跨到多功能接产凳的两侧;当多功能接产凳对于产妇而言较高时,则将整搁脚板19调至适宜高度后将双脚放在搁脚板19上,双脚前端抵靠U型挡板21;在托板7上放置软垫,并将图4所示的软垫12放置在最上层;将托板7 与软垫一起推入接产区,接产过程中,新生儿落入软垫12的凹陷区13,接产结束后,将托板7 从接产区拉出,抱起新生儿即可,托板7推拉过程中可以利用带刹车的万向轮8随时停止。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接产凳,包括底座和凳面,底座和凳面均呈U型、且U型开口的方向一致, 底座与凳面之间设有支撑腿,底座、凳面和支撑腿围成接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产区内 设有用于放置软垫的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有至少四个,并且至少 一个万向轮为带刹车的万向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刹车的万向轮包括:固定在托板底面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转动配合的滚轮;与所述连接部相铰接的压板;固定在压板朝向滚轮的一侧、且与滚轮摩擦配合的摩擦板。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的顶面设有用于 承托新生儿的凹陷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内设有防滑条。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靠近U型底座开口侧的两个 支撑腿上设有搁脚板,搁脚板与支撑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搁脚板所处高度的高度调节机 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套设在支撑腿上的升降筒,所述搁脚板固定在升降筒的外周;开设在升降筒上的第一定位孔;沿支撑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若干第二定位孔;穿设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定位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包括沿支撑腿圆周 向均匀布置的多排,每排第二定位孔沿支撑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接产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的顶面带有环绕搁脚板 前端的U型挡板,U型挡板的U型开口与U型凳面的U型开口方向相反。
【文档编号】A61G15/00GK205698397SQ20162050451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周临, 王志华, 宣玲梅, 张水仙, 陈紫美
【申请人】杭州市第人民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