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按摩沙发。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其中身体保健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推拿按摩能够疏通人体经络、加快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按摩后会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的疲劳得到消除,压力得到缓解,对保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的推拿按摩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人工推拿按摩的效率低下,且同一个按摩技师如果对多个使用者进行推拿按摩,随着按摩技师自身体能的逐渐消耗,推拿按摩的质量亦会大大降低,不利于使用者享受高质量的推拿按摩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沙发,实现对使用者的自动化按摩,提升按摩效率,确保按摩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沙发,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的第一按摩机构,所述架体装设有导轨、第一按摩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或导轨的第一支架、铰接于第一支架的按摩轮、装设于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件、铰接于第一支架的转轮,第一驱动件与转轮连接并用于驱动转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机构还包括装设于导轨的齿条,转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架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第一支架铰接有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轴体、第二轴体,转轮装设于第一轴体,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轴体连接,第二轴体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滚轮,滚轮装设于导轨内。
优选地,所述导轨设有导向槽,滚轮设有导向圈,导向圈围绕滚轮设置,导向圈装设于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机构还包括铰接于第一支架的第三轴体、装设于第一支架并与第三轴体连接的第二驱动件、铰接于第三轴体的偏心轮、套设于偏心轮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与第一支架的弹性件,按摩轮铰接于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本体、自本体分别突伸而出的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远离本体的一端均铰接有按摩轮,弹性件连接第一支板与第一支架。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设有偏心孔,第三轴体装设于偏心孔内,偏心孔的轴线与偏心轮的轴线彼此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包括偏心部及与偏心部连接的阻挡部,偏心孔贯穿偏心部及阻挡部,偏心部的半径小于阻挡部的半径,偏心部还套设有轴承,支撑板套设于轴承,支撑板抵接于阻挡部。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还包括装设于偏心部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半径大于偏心部的半径,限位部与阻挡部分别位于偏心部的两端,轴承位于限位部与阻挡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按摩沙发还包括第二按摩机构,第二按摩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或导轨的第二支架、装设于第二支架的第三驱动件、铰接于第二支架的第四轴体、套设于第四轴体的按摩头,第三驱动件与第四轴体连接并用于驱动第四轴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坐在按摩沙发上,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按摩机构沿导轨来回移动,进而使得按摩轮在使用者的背部及臀部来回移动,实现对使用者的自动化按摩,提升按摩效率,确保按摩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第一按摩结构及第二按摩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第一按摩结构及第二按摩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轴体、偏心轮、支撑板、轴承及限位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架体 10—导轨 11—齿条
12—主架 13—导向槽 2—第一按摩机构
20—第一支架 21—按摩轮 22—第一驱动件
23—转轮 24—第一轴体 25—第二轴体
26—滚轮 27—蜗杆 28—蜗轮
29—导向圈 30—第三轴体 31—第二驱动件
32—偏心轮 33—支撑板 34—轴承
35—偏心部 36—阻挡部 37—限位部
4—第二按摩机构 40—第二支架 41—第三驱动件
42—第四轴体 43—按摩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沙发,包括架体1、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一按摩机构2,所述架体1上装设有导轨10、装设在导轨10上的齿条11,第一按摩机构2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或导轨10上的第一支架20、铰接在第一支架20上的按摩轮21、装设在第一支架20上的第一驱动件22、铰接在第一支架20上并与齿条11啮合的转轮23(此时,转轮23即为齿轮),第一驱动件22与转轮23连接并用于驱动转轮23转动,由于转轮23与齿条11彼此啮合,齿条11固定在导轨10上,当转轮23转动时,转轮23即可沿齿条11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架20并连带按摩轮21沿导轨10移动。本实施例中,齿条11和转轮23均采用塑料制成,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第一按摩机构2移动时产生的噪音,确保使用者使用按摩沙发时不会受到噪音污染。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坐在按摩沙发上,第一驱动件22驱动第一按摩机构2沿导轨10来回移动,进而使得按摩轮21在使用者身上来回移动,实现对使用者的自动化按摩,相对于人工推拿按摩,大大提升按摩效率,本实用新型按摩沙发取缔现有的人工推拿按摩,确保按摩质量。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架体1包括主架12及装设在主架12上端的导轨10,主架12大致呈中空长方体状,主架12由多个钢管连接而成,导轨10的主体形状为L型,导轨10包括坐压部及与坐压部连接的靠背部。实际制造时,靠背部上装设有靠垫,坐压部上装设有坐垫,靠垫包覆靠背部,坐垫包覆坐压部,靠垫与坐垫彼此连通有开槽,第一按摩机构2位于开槽内。此外,靠垫与坐垫的左右两端还可以安装手扶垫,当使用者坐在按摩沙发上之后,便于使用者放置胳膊。为了确保使用者使用按摩沙发时的舒适性,优选地,靠垫、坐垫、手扶垫均采用柔软材料制成,如海绵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架20位于两个导轨10之间,第一支架20铰接有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轴体24、第二轴体25,第一轴体24、第二轴体25均水平设置,转轮23装设在第一轴体24上,第一驱动件22与第一轴体24连接,第二轴体25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滚轮26,滚轮26装设在导轨10内。当需要第一按摩机构2移动时,启动第一驱动件22,第一驱动件22驱动第一轴体24转动,第一轴体24进而带动转轮23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按摩机构2沿齿条11移动;反向转动第一驱动件22时,第一按摩机构2即可沿齿条11反向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件22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件22的输出轴上装设有蜗杆27,第一轴体24上装设有蜗轮28,蜗杆27与蜗轮28啮合,第一驱动件22转动时带动蜗杆27转动,由于蜗杆27与蜗轮28啮合,蜗杆27转动时连带蜗轮28转动,进而连带第一轴体24转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第一轴体24上安装一个转轮23或者两个转轮23,当在第一轴体24上安装一个转轮23时,其中一个导轨10上安装有与转轮23啮合的齿条11,此时第一轴体24上还安装有与另一导轨10配合的滚轮26;当第一轴体24上安装有两个转轮23时,此时两个导轨10上均装设有与转轮23啮合的齿条11。
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轴体24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滚轮26,此时转轮23位于两个滚轮26之间,齿条11同样位于两个滚轮26之间,滚轮26的半径大于转轮23的半径,利用滚轮26将整个第一按摩机构2支撑在两个导轨10上,避免转轮23由于第一按摩机构2的重力作用直接向下压在齿条11上,延长转轮23及齿条11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一轴体24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滚轮26,确保第一轴体24稳固限位在两个导轨10之间,相对于第一轴体24上不安装滚轮26,在第一按摩机构2移动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一轴体24发生左右窜动,确保第一按摩机构2平稳移动。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导轨10上还设置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沿导轨1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滚轮26上设置有导向圈29,导向圈29围绕滚轮26设置,导向圈29可以自滚轮26一体凸设而成,亦可与滚轮26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再将两者固定组装在一起,导向圈29装设在导向槽13内。通过设置导向槽13与导向圈29,确保滚轮26可以沿导向槽13在导轨10内平稳移动,避免第一按摩机构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左右窜动。
所述第一按摩机构2还包括铰接在第一支架20上的第三轴体30、装设在第一支架20上并与第三轴体30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1、铰接在第三轴体30上的偏心轮32、套设在偏心轮32外侧的支撑板33、连接支撑板33与第一支架20的弹性件,例如,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本实施例中,第三轴体30水平设置,偏心轮32外侧还套设有轴承34,优选地,偏心轮32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偏心轮32与轴承34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如此,确保轴承34稳固地套设在偏心轮32上,支撑板33套设在轴承34的外侧,按摩轮21铰接在支撑板33上,支撑板33与第一支架20通过弹性件连接在一起,相对于支撑板33与第一支架20固定连接,确保支撑板33相对第一支架20可以左右摆动。实际使用时,第二驱动件31驱动第三轴体30转动,第三轴体30带动偏心轮32转动,由于支撑板33与第一支架20连接在一起,故支撑板33不能绕第一轴体24转动,在偏心轮32做偏心运动的过程中,支撑板33跟随偏心轮32的转动而左右摆动,进而连带按摩轮21左右摆动,如此,按摩轮21即可沿导轨10来回移动,又可以左右摆动,大大增强第一按摩机构2的按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31同样为驱动电机,第二驱动件31与第三轴体30之间同样可以采用蜗轮28、蜗杆27传动。当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偏心轮32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偏心轮32彼此间隔设置,如此,支撑板33的数量亦为两个。
所述支撑板33大致呈V型,支撑板33包括本体、自本体分别突伸而出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分别自本体一体凸设而成,当然,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亦可与本体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再将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分别与本体组装到一起,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远离本体的一端均铰接有按摩轮21,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支板与第一支架2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板安装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上凹设有第一环槽,第一支架20上安装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上凹设有第二环槽,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槽内,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环槽内,当使用者躺在按摩沙发上之后,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上的按摩轮21分别顶持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利用弹性件自身的弹性,支撑板33在跟随第一支架20移动的过程中可以绕第三轴体30发生微小转动,确保按摩轮21始终顶持在使用者的身体上,确保按摩轮21的按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轮32设置有偏心孔,偏心孔贯穿偏心轮32,第三轴体30装设在偏心孔中,偏心孔的轴线与偏心轮32的轴线彼此交叉设置,即偏心孔的轴线与偏心轮32的轴线非平行设置,也就是说偏心孔的轴线与偏心轮3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偏心轮32包括偏心部35及与偏心部35连接的阻挡部36,偏心部35为圆柱状,阻挡部36为斜切圆柱状,即阻挡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与偏心部35的轴线垂直,阻挡部36远离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与偏心部3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偏心孔贯穿偏心部35及阻挡部36,本实施例中,偏心部35与阻挡部36一体设置而成,当然,可以将两者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再组装到一起;当第三轴体30安装到偏心孔内之后,阻挡部36远离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与第三轴体30的轴线垂直,即阻挡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与第三轴体3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两者之间不垂直,偏心部35的半径小于阻挡部36的半径,轴承34套设在偏心部35的外侧,支撑板33抵接在阻挡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上,避免支撑板33越过阻挡部36而从偏心轮32上脱落。
当所述第二驱动件31带动第三轴体30转动时,第三轴体30连带偏心轮32转动,由于阻挡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与第三轴体3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而支撑板33抵接贴设在前述端面上,当第三轴体30带动阻挡部36转动时,由于支撑板33不跟随偏心轮32的转动而转动,阻挡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即可推动支撑板33左右摆动,进而实现按摩轮21的左右摆动,辅助增强按摩沙发的按摩效果。
所述偏心轮32还包括装设在偏心部35上的限位部37,限位部37的半径大于偏心部35的半径,限位部37与阻挡部36分别位于偏心部35的左右两端,轴承34位于限位部37与阻挡部36之间,在偏心轮32转动的过程中,避免轴承34在偏心部35上左右窜动,进而避免支撑板33在偏心轮32上左右窜动。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所述按摩沙发还包括第二按摩机构4,第二按摩机构4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或导轨10上的第二支架40、装设在第二支架40上的第三驱动件41、铰接在第二支架40上的第四轴体42、套设在第四轴体42上的按摩头43,第四轴体42竖直设置,即第四轴体42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第三驱动件41与第四轴体42连接并用于驱动第四轴体42转动,按摩头43套设在第四轴体42远离第三驱动件41的一端。当第三驱动件41转动时,第三驱动件41即可带动第四轴体42转动,第四轴体42连带按摩头43转动,继而实现对使用者的大腿的按摩,进一步辅助增强按摩沙发的按摩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按摩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按摩机构4共用一个第三驱动件41,简化按摩沙发的整体结构设计,降低因使用两个第三驱动件41所增加的费用成本,第三驱动件41为驱动电机。第三驱动件41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上均安装有蜗杆27,第四轴体42上安装有与蜗杆27啮合的涡轮,当然,蜗杆27与蜗轮28之间亦可增加减速轮,进而降低第三驱动件41的转速,增大第三驱动件41的输出扭矩。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按摩机构4,使得使用者的左右两个大腿均可以得到按摩。
请参阅图2、图5和图7,所述按摩沙发还包括控制器、接收模块、遥控器,控制器及接收模块装设在主架12上或导轨10上,当然,控制器、接收模块亦可安装在主架12的内部,接收模块、驱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例如,接收模块、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1、第三驱动件41分别通过线缆与控制器连接在一起,遥控器上设置有发射模块及多个按钮,多个按钮分别与发射模块电连接,例如,遥控器内装设有内置电路板,多个按钮分别通过内置电路板内镶埋的铜线与发射模块连接,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无线连接。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触发所述遥控器上的按钮产生触发信号,触发信号通过遥控器的发射模块发送至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再将触发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触发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信号给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1或第三驱动件41,进而控制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1或第三驱动件41启动或关闭,从而实现第一按摩机构2沿导轨移动、支撑板33左右摆动或第二按摩机构4转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