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729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设备,特别是一种能帮助脑瘫婴幼儿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能够独立爬行的智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爬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婴幼儿和爬行动作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阶段大约在7个月左右,爬行时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此时的爬行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后退。第二阶段约在8-18个月时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通过爬行运动,婴幼儿的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可以得到锻炼,躯干及相关肌肉可以得到强化,提高四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未来粗动作(如翻身、坐、站、走)和精细动作(如手指拿物)的完成。

此外,大脑与小脑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完整的爬行活动。爬行活动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才能完成。形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练习。即使是婴幼儿,在爬行时必须综合感官信息并与手、眼、脚互相配合,才能了解周围的环境并爬行前进。

每一次爬行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通过频繁的爬行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与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婴幼儿脑部的生长发育。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脑瘫婴幼儿由于先天性脑发育不全或是后天的脑损伤等,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障碍和运动障碍是脑瘫婴幼儿中非常常见的症状。通过一定的爬行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婴幼儿大脑各个神经纤维间的畅通联系,促进大脑、小脑及中枢神经的发育,从而改善姿势异常和肢体功能障碍,提高自我控制运动的能力。

脑瘫婴幼儿肢体功能可以通过“三维膝爬姿态分析及可视化系统”进行定量评估,直观的反映婴幼儿在膝爬活动时关节的弯曲角度、膝爬姿态;同时能够将婴幼儿的关节活动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目前,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已经开发有了这样的评估系统或是软件。对于姿态异常和运动障碍的婴幼儿,根据软件评估的结果,可以开展个性化的膝爬康复训练治疗,从而避免了以往根据治疗师的经验来对脑瘫婴幼儿进行康复训练的盲目性,提高治疗的效率。

目前,市场上用于成人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设备较多,而用于脑瘫婴幼儿肢体功能障碍的膝爬康复设备较少。这些康复设备训练方式单一,同时还需要治疗师来辅助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治疗师的工作强度大,很多时候还是凭治疗师的经验来进行治疗。而能根据“三维膝爬姿态分析及可视化系统”定量评估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脑瘫婴幼儿肢体障碍康复训练的康复设备是没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通过下面的技术来实现:

一种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智能训练跑台,智能训练跑台上具有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的爬行带,在智能训练跑台的前方设置有智能情景式运动康复单元。

所述智能训练跑台两侧和前部分别设置有护栏,在智能训练跑台后部设置有带动力可以移动的推板。

所述智能训练跑台的外围设置有天网,在天网上固定有滑动轨道,轨道滑块上有连接牵引绳,牵引绳的末端固定有穿戴式婴幼儿肢体悬吊带。

本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脑瘫婴幼儿肢体障碍康复训练,同时,也可以能根据“三维膝爬姿态分析及可视化系统”定量评估的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儿童智能爬行训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智能训练跑台4,智能训练跑台上具有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的爬行带7,在智能训练跑台的前方设置有智能情景式运动康复单元3。智能情景式运动康复单元的趣味性强,通过声音、画面场景及玩具引导婴幼儿向前爬行。具体的,智能情景式运动康复单元可以为显示器、声光播放装置或者家长拿着玩具引导之类的都可以。

所述智能训练跑台两侧和前面分别设置有护栏6,在智能训练跑台后部设置有带动力可移动式的推板5。当婴幼儿爬行到平台设置的终点时,电机带动爬行带复位,使婴幼儿重新进行爬行康复训练。

所述智能训练跑台的外围设置有天网2,在天网上固定滑动导轨1,滑动导轨上连接有牵引绳8,牵引绳的末端固定有穿戴式婴幼儿肢体悬吊带。穿戴式婴幼儿肢体悬吊带用来支撑婴幼儿的躯干重量,辅助训练。

本装置可根据“三维膝爬姿态分析及可视化系统”所定量评估婴幼儿在膝爬活动时关节的弯曲角度、膝爬姿态等,施以合适方向、合适角度的辅助力,帮助训练中的婴幼儿以正常的膝爬姿态完成爬行训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