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急诊科用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疾病是较常见的疾病,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多出现咳嗽痰多的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或者患病严重的患者,常常咳痰无力,无法将痰咳出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吸痰管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解决了以上问题。
但是,目前吸痰管的舒适感差,且清理能力不强,常需要棉签辅助清洁,但棉签自身体积小,长度太短,操作不方便,且棉签头较硬,操作不当容易对病人口腔造成伤害,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吸痰装置,能够防止主管将口腔内细菌带入气道中,且清理能力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诊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壳体和主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负压泵、与负压泵相连的积液盒、以及用于储存化痰液的储液瓶;主管外部滑动套设有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前端设置有柔性挡片,保护套外部固定套设有牙垫;主管的前端为弧形的封闭端,该封闭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主管的后端与壳体内的储液瓶连通;主管内部同轴设置有一根副管,该副管的前端穿过主管的封闭端与外界连通,作为吸液口;副管的后端穿过主管的侧壁,与壳体内的负压泵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套内部设置有电阻丝。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牙垫由医用聚酯海绵制成,且表面设置有纹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液口与主管的封闭端平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液孔呈环状均匀分布于吸液口周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副管与负压泵之间设置有压力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管的内管壁与副管的外管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内设置有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主管外部滑动套设有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前端设置有柔性挡片,保护套外部固定套设有牙垫。不使用时,主管的前端处于保护套内,使用时,主管的前端通过柔性挡板进入气管,保护套留到咽喉外侧,能够防止主管将口腔内细菌带入气道中。另外,使用时,牙垫既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够与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强。
2、本实用新型中,主管的前端为弧形的封闭端,该封闭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主管的后端与壳体内的储液瓶连通;主管内部同轴设置有一根副管,该副管的前端穿过主管的封闭端与外界连通,作为吸液口;副管的后端穿过主管的侧壁,与壳体内的负压泵连接。使用时,能够通过主管将储液瓶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气道中,并通过排液孔排出;又能够将患者气道中的痰液经吸液口吸入副管,并通过负压泵引至积液盒,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便于保护套伸入患者口部,防止插入时引起疼痛。另外,所述保护套内部设置有电阻丝,可对保护套进行加热,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中,主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医护人员可通过刻度线控制主管的插入深度。
5、本实用新型中,主管的内管壁与副管的外管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使管体的整体强度增加,在插管时提供强度支持,使插管更加顺利,节省操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进一步的,加强筋内设置有金属丝,提高了加强筋的韧性,能够将管体塑成任意的弯曲度,有效减少吸痰的操作难度及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急诊科用吸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管和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管和副管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保护套;11-柔性挡片;12-牙垫;13-电阻丝;14-润滑层;
2-主管;21-排液孔;22-刻度线;23-加强筋;24-金属丝;
3-副管;31-吸液口;32-压力表;
4-壳体;41-储液瓶;42-负压泵;43-积液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壳体4和主管2,壳体4内设置有负压泵42、与负压泵42相连的积液盒43、以及用于储存化痰液的储液瓶41。
主管2外部滑动套设有保护套1,该保护套1的前端设置有柔性挡片11,保护套1外部固定套设有牙垫12;不使用时,主管2的前端处于保护套1内,使用时,主管2的前端通过柔性挡11板进入气管,保护套留到咽喉外侧,能够防止主管2将口腔内细菌带入气道中。另外,使用时,牙垫12既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够与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强。具体的,牙垫12由医用聚酯海绵制成,柔软度和吸水能力强。其表面设置有纹路,可增大牙垫12与口腔的摩擦,提升清洁能力。
参见图5所示,保护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14,便于保护套1伸入患者口部,防止插入时引起疼痛。另外,保护套1内部设置有电阻丝13,可对保护套1进行加热,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参见图2和图4所示,主管2的前端为弧形的封闭端,该封闭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21,主管2的后端与壳体4内的储液瓶41连通;具体的,主管2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22。医护人员可通过刻度线22控制主管2的插入深度。主管2内部同轴设置有一根副管3,该副管3的前端穿过主管2的封闭端与外界连通,作为吸液口31;具体的,吸液口31与主管2的封闭端平齐。且排液孔21呈环状均匀分布于吸液口31周围。提高了吸痰及化痰的效果。副管3的后端穿过主管2的侧壁,与壳体4内的负压泵42连接。具体的,副管3与负压泵42之间设置有压力表32。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压力表32控制副管3的吸痰强度。使用时,该装置能够通过主管2将储液瓶41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气道中,并通过排液孔21排出;又能够将患者气道中的痰液经吸液口31吸入副管3,并通过负压泵42引至积液盒43,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参见图3所示,主管2的内管壁与副管3的外管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23。使管体的整体强度增加,在插管时提供强度支持,使插管更加顺利,节省操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进一步的,加强筋23内设置有金属丝24。提高了加强筋23的韧性,能够将管体塑成任意的弯曲度,有效减少吸痰的操作难度及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急诊科用吸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不使用时,主管2的前端处于保护套1内,使用时,主管2的前端通过柔性挡11板进入气管,保护套留到咽喉外侧,能够防止主管2将口腔内细菌带入气道中。同时,牙垫12既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够与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强。
待主管2到达患处后,开启储液瓶41和负压泵42,通过主管2将储液瓶41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气道中,并通过排液孔21排出;同时,将患者气道中的痰液经吸液口31吸入副管3,并通过负压泵42引至积液盒43。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