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防下肢骨牵引压疮装置。
背景技术:
多年来,压疮的发生率一直是评价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卫生部将“防范与减少病人压疮发生”列为病人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大部分压疮是可预防的,因此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下肢骨折后的卧床病人或截瘫病人形成强迫性体位,其小腿和足跟处是压疮发生的常见部位。临床上目前没有理想特效的衬垫材料,多采用毛巾卷、卫生纸卷、纱布卷等进行垫衬保护,但因上述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移位,加之本身并无弹性,影响压疮预防的有效性。如放置时间长则容易移位,并由于自身没有弹性而加重患者小腿和足跟处皮肤的摩擦力和压力,如想保证不移位变形就需要随时调整叠放,增加护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效果好的预防下肢骨牵引压疮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下肢骨牵引压疮装置,包括用于垫在小腿后方的预防小腿压疮装置和用于垫在足跟下方的预防足跟压疮装置,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与预防足跟压疮装置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容纳袋、用于包裹第一弹性容纳袋的第一柔性包裹套,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包括第二弹性容纳袋、用于包裹第二弹性容纳袋的第二柔性包裹套,所述第一弹性容纳袋和第二弹性容纳袋内均按照水与空气体积占比为2∶1的比例注入水和空气。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带,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通过魔术贴粘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将预防足跟压疮装置垫在足跟下,将预防小腿压疮装置对应垫在小腿后方,第一弹性容纳袋和第二弹性容纳袋在弹力作用下扩大了受力面积,分散了压力,避免了由于压力长时间集中于一点造成的对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的压迫损伤;
(2)临床实验对比得知,当第一弹性容纳袋和第二弹性容纳袋内注入的水与空气占比为2∶1时,患者感受最舒适,预防压疮效果最好;
(3)预防足跟压疮装置与预防小腿压疮装置可拆卸连接,两者既可以组合使用又可以独立使用,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1-第一弹性容纳袋,12-第一柔性包裹套,13-第一连接带,2-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1-第二弹性容纳袋,22-第二柔性包裹套,23-第二连接带,3-魔术贴,4-暗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例一:
参照图1可知,一种预防下肢骨牵引压疮装置,包括用于垫在小腿后方的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和用于垫在足跟下方的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的形状与人体小腿形状相适应,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与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带13,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带23,所述第一连接带13与第二连接带23通过魔术贴3粘接在一起。
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包括第一弹性容纳袋11、用于包裹第一弹性容纳袋11的第一柔性包裹套12,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包括第二弹性容纳袋21、用于包裹第二弹性容纳袋21的第二柔性包裹套22,所述第一弹性容纳袋11和第二弹性容纳袋21内均按照水与空气体积占比为2∶1的比例注入水和空气。第一弹性容纳袋11和第二弹性容纳袋21采用乳胶材质制成,第一柔性包裹套12和第二柔性包裹套22采用棉质布套制成。
实例二:
参照图2可知,一种预防下肢骨牵引压疮装置,包括用于垫在小腿后方的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和用于垫在足跟下方的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的形状与人体小腿形状相适应,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与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带13,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带23,所述第一连接带13与第二连接带23通过暗扣4扣接在一起。
所述预防小腿压疮装置1包括第一弹性容纳袋11、用于包裹第一弹性容纳袋11的第一柔性包裹套12,所述预防足跟压疮装置2包括第二弹性容纳袋21、用于包裹第二弹性容纳袋21的第二柔性包裹套22,所述第一弹性容纳袋11和第二弹性容纳袋21内均按照水与空气体积占比为2∶1的比例注入水和空气。其中的,第一弹性容纳袋11和第二弹性容纳袋21采用乳胶材质制成,第一柔性包裹套12和第二柔性包裹套22采用棉质布套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