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230阅读:2020来源:国知局
拐杖底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底座,特别是一种拐杖底座。



背景技术:

拐杖是用于辅助老年人、腿伤患者、身障人士等行动不便者亦或是登山者站立与行走的重要工具,其主要是增加站立或行走时的支撑点,用以减轻腿部的负担。

目前常见的拐杖使用方式大致分为以手部握持的手杖,及以腋下夹撑的腋下拐,其中,以手部握持的手杖的顶部具有握把,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握持该握把并施力压触于地面;以腋下夹撑的腋下拐的顶部具有用于让腋下抵靠的弧形横杆,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是以手臂夹撑该弧形横杆于腋下并施力压触于地面;而现有拐杖的底端通常套接有一橡胶软垫,由于该橡胶软垫具有弹力,故拐杖触地时,可降低触地反作用力的冲击,同时,该橡胶软垫亦能够增加拐杖触地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提供防滑的功效。

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如下:现有的拐杖由于橡胶软垫的厚度与外型,所能提供的摆动幅度及缓冲十分有限,导致使用者操作顺畅度不佳,此外,橡胶脚垫长期与频繁使用下容易弹性疲乏进而产生磨损,以致需要经常检查及更换;再者,现有拐杖为固定结构,其触地时无法随着不同地面角度服贴接触,而容易造成支撑稳定性不佳,大角度偏摆时容易产生打滑,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拐杖底座,用于组装于一拐杖柱体底部,提供抵撑缓冲的效用,其包含:一底座本体、一心轴杆、一枢摆套筒以及一组合套筒,其中,该底座本体的上端中央处具有一内凹弧状的导槽,再由导槽贯穿底座本体具有一容设空间,该心轴杆的两端部形成一连结杆以及一组合杆,并于连结杆及组合杆间设有一限位凸垣,该心轴杆是由组合杆套设一枢摆套筒,并以组合杆由导槽穿入容设空间内,还由容设空间提供一弹性件套掣连结于组合杆,使心轴杆往下沉设,同时以限位凸垣掣动枢摆套筒往下抵靠于底座本体,且连结杆还套有一缓冲件,该缓冲件的一端抵靠于限位凸垣,另一端则由枢摆套筒凸伸出,该枢摆套筒的底部形成弧状凸部,并随着心轴杆抵靠于底座本体的导槽,该组合套筒具有一套筒本体、一迫紧环以及一束紧环,该套筒本体内部中央处具有一挡部,并通过挡部于套筒本体内部界定有下穿套部以及上穿设部,而套筒本体是以下穿套部组设于枢摆套筒,同时受缓冲件顶靠,且该挡部往上穿设部设有中空凸柱,提供心轴杆通过并锁结固定,而该上穿设部的外周缘设有螺纹段,提供锁入一束紧环,且束紧环内部还套掣连动一迫紧环,就由上述结构,以构成一种拐杖底座。

进一步地,底座本体概呈三脚状,并于底部对应设有三个垫体。

进一步地,底座本体底部与容设空间形成贯通状,并提供一盖体组设封闭。

进一步地,套筒本体的上穿设部上端口处内径形成渐扩状的导入开口,且该迫紧环具有一渐缩状的导引斜面,当束紧环与套筒本体锁设时,能够连动迫紧环并以导引斜面沿着导入开口逐渐内缩形成迫紧。

进一步地,迫紧环具有一环状嵌槽,而该束紧环则于开口端具有一卡嵌凸肋,借以将迫紧环及束紧环套掣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目的是:该拐杖底座兼具回弹缓冲及万向偏摆的功效,其通过缓冲件提供组合套筒压缩、撑张,以带动拐杖稳定伸缩,并缓和拐杖触地的反作用力冲击,另可同时利用该枢摆套筒与底座本体间形成的万向偏摆状态,令底座本体触地后,其拐杖柱体还能通过枢摆套筒沿着该导槽以任意角度偏摆,进而使底座本体能服贴于不同倾斜角度的地面,因此通过拐杖底座能够适用于各种地面环境,提供使用者舒适、稳定的支撑,并大幅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拐杖整体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缓冲的示意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边受力偏摆的示意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边受力偏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底座本体 11 垫体

12 导槽 13 容设空间

14 盖体 20 心轴杆

21 连结杆 22 组合杆

23 限位凸垣 24 弹性件

25 缓冲件 30 枢摆套筒

31 弧状凸部 40 组合套筒

41 套筒本体 411 挡部

412 下穿套部 413 上穿设部

414 中空凸柱 415 螺纹段

416 导入开口 42 迫紧环

421 环状嵌槽 422 导引斜面

43 束紧环 431 卡嵌凸肋 50 拐杖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拐杖底座,用于组装于一拐杖柱体50底部,提供抵撑缓冲的效用,其包含:一底座本体10、一心轴杆20、一枢摆套筒30以及一组合套筒40,其中,该底座本体10概呈一三脚状,并于底部对应设有三垫体11,而底座本体10上端中央处具有一内凹弧状的导槽12,再由导槽12贯穿底座本体10具有一容设空间13,且底座本体10底部与容设空间13形成贯通状,并提供一盖体14组设封闭,该心轴杆20两端部分别形成连结杆21以及组合杆22,并于连结杆21及组合杆22间设有一限位凸垣23,该心轴杆20是由组合杆22套设一枢摆套筒30,并以组合杆22由导槽12穿入容设空间13内,还由容设空间13提供一弹性件24套掣连结于组合杆22,使心轴杆20往下沉设,同时以限位凸垣23掣动枢摆套筒30往下抵靠于底座本体10,且连结杆21还套有一缓冲件25,该缓冲件25的一端抵靠于限位凸垣23,另一端则由枢摆套筒30凸伸出,该枢摆套筒30的底部形成弧状凸部31,并随着心轴杆20抵靠于底座本体10的导槽12,该组合套筒40具有一套筒本体41、一迫紧环42以及一束紧环43,该套筒本体41内部中央处具有一挡部411,并通过挡部411于套筒本体41内部界定有下穿套部412以及上穿设部413,而套筒本体41是以下穿套部412套设于枢摆套筒30,同时以挡部411受缓冲件25顶靠,且该挡部411是往上穿设部413设有中空凸柱414,提供心轴杆20通过并锁结固定,而该上穿设部412的外周缘设有螺纹段415,提供锁入一束紧环43,且束紧环43内部还套掣连动一迫紧环42,该迫紧环42具有一环状嵌槽421,而该束紧环43则于开口端具有一卡嵌凸肋431,借以将迫紧环42及束紧环43套掣固定,又套筒本体41之上穿设部413上端口处内径形成渐扩状的导入开口416,该迫紧环42具有一渐缩状的导引斜面422,当束紧环43与套筒本体41锁设时,能连动迫紧环42并以导引斜面422沿着导入开口416逐渐内缩形成迫紧。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心轴杆20是由组合杆22穿设一枢摆套筒30,并通过底座本体10的导槽12组入容设空间13内,还提供一弹性件24穿套连结于组合杆22,使心轴杆20受弹性件24撑张往下沉设,进而通过限位凸垣23掣动枢摆套筒30,并以弧状凸部31抵靠于底座本体10的导槽12,令枢摆套筒30与底座本体10间具有一万向旋摆状态,而心轴杆20是由连结杆21套有一缓冲件25,再提供组合套筒40的安装,该组合套筒40的迫紧环42是与束紧环43卡掣固定,并将导引斜面422组入束紧环43内,而束紧环43是配合螺设于套筒本体41的螺纹段415,并使迫紧环42的导引斜面422得以沿着导入开口416滑移内缩,最后再将组合套筒40以套筒本体41的下穿套部412组设于枢摆套筒30,并使缓冲件25抵靠于内挡部411,而心轴杆20的连结杆21则通过中空凸柱414锁结固定,借由上述结构,以完成一种拐杖底座。

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续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该拐杖底座、是以组合套筒40组设于拐杖柱体50,首先将束紧环43往上螺动形成放松状态,使拐杖柱体50得以通过束紧环43组入套筒本体41的上穿设部413,再将束紧环43螺锁束紧,令迫紧环42以导引斜面422沿着上穿设部413的导入开口416逐渐内缩位移,进而紧束迫紧于拐杖柱体50外壁,以完成拐杖底座与拐杖柱体50的安装;借此,实际拿持拐杖撑地使用时,并将重量附加于拐杖时,其组合套筒40即能往下压缩缓冲件25,使组合套筒40与枢摆套筒30间具有一压力缓冲效果,进而缓和拐杖柱体50直接抵撑抵面的力量,进而减少地面回推的反作用力道,大幅提升拐杖使用的舒适度,有效降低手持拐杖行走的不适感,而当拐杖离开地面后,其缓冲件25弹性回复后,其组合套筒40俾受缓冲件25撑张复位。

再者,再请由图6和图7所示,由于枢摆套筒30是以弧状凸部31与底座本体10的导槽12抵靠,且心轴杆20通过枢摆套筒30及底座本体10后,还于容设空间13内设套有一弹性件24,当手持拐杖行走于倾斜路面或是不平路段时,其底座本体10抵撑于地面后即与拐杖柱体50具有侧向受力的状态,此时,能通过枢摆套筒30于底座本体10提供的万向旋摆角度,提升底座本体10触地后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再通过弹性件24适度缓冲底座本体10与枢摆套筒30间的反作用力,而底座本体10离开地面后,即再通过弹性件24回弹复位,令底座本体10与拐杖柱体50间形成垂直状态,以利于下次撑地使用。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该拐杖底座兼具回弹缓冲及万向偏摆的功效,其通过缓冲件25提供组合套筒40压缩、撑张,以带动拐杖稳定伸缩,并缓和拐杖触地的反作用力冲击,另可同时利用该枢摆套筒30与底座本体10间形成的万向偏摆状态,令底座本体10触地后,其拐杖柱体50还能通过枢摆套筒30沿着该导槽12以任意角度偏摆,进而使底座本体10能服贴于不同倾斜角度的地面,因此通过拐杖底座俾能够适用于各种地面环境,提供使用者舒适、稳定的支撑,并大幅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