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28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艾灸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灸法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艾灸疗法是直接将艾条或者艾草点燃,在人体穴位处熏熨,达到治疗效果。随着中医医疗水平的发展,艾灸疗法中出现了多种艾灸装置,艾灸装置只是通过导热板对病人穴位加热治疗;艾灸装置设置的烟道对艾草燃烧的烟雾颗粒吸附,但是存在烟道结构设置不合理,吸附剂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由此可知,1、传统的艾灸治疗方法中,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烧伤病人或者温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的现象;2、现有技术中的艾灸装置中,采用导热板对病人穴位加热治疗;而艾灸燃烧产生的近红外光被导热板隔挡,大大降低了艾灸的治疗效果;3、艾灸装置的烟道中没有设置专门更换吸附剂的结构,吸附剂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包括:燃烧仓,所述燃烧仓底板开有多个导热孔,燃烧仓内部安装多个点火器,燃烧仓顶板开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孔均布设置,导热孔纵截面为梯形,导热孔孔径在燃烧仓内部一端小于燃烧仓外部一端。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仓底板外侧设置凹槽,所述导热孔贯通凹槽与燃烧仓内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燃烧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燃烧仓上侧设置网板,所述网板的网孔上端导通倾斜设置的烟道,所述烟道内部装入吸附剂;所述壳体底板适应燃烧仓导热孔所在位置开设导热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道向所述壳体外侧延伸,在所述壳体上形成烟道口,适应所述烟道口安装有塞子。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侧开设排烟口,所述排烟口在壳体内侧一端与烟道导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侧壁开有壳体开口,壳体开口适应所述燃烧仓截面大小,所述壳体开口设置壳体门。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侧壁设置电连接触头,所述电连接触头适应电连接燃烧仓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仓一侧壁为可拆卸连接的燃烧仓门。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侧设置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

1、燃烧仓底板设置导热孔,艾草在燃烧仓中燃烧,热量和近红外光通过导热孔对病人穴位治疗,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又避免了艾草燃烧灼伤病人。

2、壳体的导热口适应燃烧仓导热孔位置设置,在保证壳体对烟雾中的颗粒物吸附的前提下,又可以避免对燃烧仓导热孔传输热量和近红外光的阻挡。

3、烟道向壳体外侧延伸形成烟道口,壳体上侧设置导通烟道的排烟口,烟道倾斜设置;方便烟道中使用过的吸附剂从烟道中排出,并且可以在排烟口和烟道口将新的吸附剂加入烟道内部。

4、导热孔梯形的截面;燃烧仓底板外侧设置凹槽,导热孔贯通凹槽与燃烧仓内部结构设计;降低了热量的传输损耗,又可以提高近红外光的传输,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烧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燃烧仓,2、导热口,3、壳体,4、烟道,5、塞子,6、烟道口,7、网板,8、手柄,9、卡扣,10、电连接触头,11、排烟口,12、烟口盖,13、吸附剂,14、网孔,15、点火器,16、导热孔,17、壳体门,18、燃烧仓门,19、通孔,20、挡板,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理疗用无烟无火背部艾灸装置,使用人员通过燃烧仓门18将艾草填充到燃烧仓1内部,优选的燃烧仓门18在燃烧仓1外部一侧设置方便打开燃烧仓1的手柄。燃烧仓1顶板均布设置排出艾草燃烧产生烟雾的通孔19。燃烧仓1底板均布开设多个导热孔16,导热孔16纵截面为梯形,导热孔16孔径在燃烧仓1内部一端小于燃烧仓1外部一端。降低了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近红外光的传输损耗。燃烧仓1底板外侧设置凹槽21,导热孔16贯通凹槽21与燃烧仓1内部。增大了燃烧仓1与人体之间的距离,避免燃烧仓1底板温度高而灼伤病人。燃烧仓1内部均布安装点火器15,优选的点火器15安装在燃烧仓1底板边缘位置,壳体3的电连接触头10与点火器15电连接,实现点火器15对艾草的点燃。

燃烧仓1安装在壳体3内部,优选的,在壳体3底面适应燃烧仓1底板设置卡扣9,方便燃烧仓1的安装。壳体3侧壁开有壳体开口,壳体开口适应所述燃烧仓1截面大小,壳体开口设置壳体门17;方便了燃烧仓1的安装和拆卸使用。在壳体3底板内适应燃烧仓1底板的导热孔16位置开设导热口2。

燃烧仓1内部的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近红外光通过导热孔16和导热口2传输到病人体表,达到高效的治疗效果。艾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在燃烧仓1顶板的通孔19中冒出,再通过网板7的网孔14流入烟道4,烟道4中的吸附剂13对烟雾中的大颗粒物进行吸收,最后从排烟口11排出。优选的,吸附剂13为活性炭。烟道4向壳体3外侧延伸,在壳体3上形成烟道口6,在艾灸装置使用过程中,烟道口6安装密封烟道4的塞子5。下侧烟道4与上侧烟道4的连接位置设置挡板20,挡板位于上侧烟道4与对应烟道口6之间底面处。挡板20内部均布贯通设置多个通孔。

在更换吸附剂13过程中,打开所有烟道口6塞子5,在每个烟道4的下侧烟道口6排出使用过的吸附剂13。当需要再次使用艾灸装置时,填充吸附剂13。填充吸附剂13过程为,塞上每个烟道4下侧烟道口6的塞子5,在烟道4上侧的烟道口6或者排烟口11放入吸附剂13,吸附剂13堆积流入烟道4内部;最上层烟道4内部的吸附剂13通过排烟口11加入。艾灸装置储存时,排出烟道4吸附剂13,清洁干净燃烧仓1,所有烟道口6塞子5均塞住,排烟口11安装烟口盖12。

为了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避免烧伤病人,达到更好治疗效果。燃烧仓1底板设置导热孔16,壳体3底板设置适应导热孔16位置的导热口2;将导热孔16加工为纵截面为梯形,并且导热孔16孔径在燃烧仓1内部一端小于燃烧仓1外部一端;燃烧仓1底板外侧设置凹槽21,导热孔16贯通凹槽21与燃烧仓1内部。不仅避免了导热板对近红外光的遮挡,又防止使用过程中灼伤病人;导热孔16结构更有利于近红外光和热量的传输,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烟道4中吸附剂13方便的更换,将烟道4向壳体3外侧延伸形成烟道口6,并且将烟道4倾斜设置。在艾灸装置使用时,塞子5堵住烟道口6,保证烟雾在烟道4中流通,吸附剂13对烟雾中的大颗粒物进行吸附。更换吸附剂13时,去掉所有烟道口6的塞子5,从每个烟道4下侧的烟道口6中排出烟道4中的吸附剂13,再从每个烟道4上侧的烟道口6中加入新的吸附剂13,完成吸附剂13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燃烧仓1底部设置可以穿到热量和近红外光的导热孔16,并在壳体3底部设置适应位置的导热口2,避免壳体3对热量和近红外光传输的阻挡。艾草直接在燃烧仓1中通过点火器15点燃,排出的烟雾在壳体3的烟道4中吸附,最后从排烟口11排出。吸附剂13在使用过程结束时可以方便的更换,保证再次使用时的吸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