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499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的类型包括单纯乳腺切除、大范围包块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绝大多数乳腺手术需要术后引流,也可以辅助排除创面的渗液、渗血,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并且通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可帮助医生判断创面是否发生活动性出血等情况,以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因此,对乳腺手术后引流液的定量收集与观察也是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有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只能对乳腺引流液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后,为了精确测量引流量,需要将引流液倒入到量杯中进行测量。这个过程不仅非常麻烦,而且由于引流装置内部的引流液不能完全倒出,也会使得最终测量结果不准确;另外,在倒出引流液时,也容易出现倾洒的情况。因此,当前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不能很好地满足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能便于乳腺引流液的收集、测量和处理过程,给护理工作带来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器,引流器为伸缩式结构,在引流器内部设置有弹簧;引流器的顶面上开设有引流孔以及导气孔,引流孔上接有引流管,而导气孔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引流器的底部设置有导流孔,在引流器的下方设置有与导流孔贯连的测量桶,测量桶为可伸缩式结构,在测量桶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流器包括第一伸缩桶,第一伸缩桶的顶部以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盖板、下底板,所述的引流孔和导气孔开设在上盖板上,导流孔开设在下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流器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为漏斗形结构,导流槽的下端与所述的导流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测量桶包括用于和导流孔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的下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桶,在第二伸缩桶底部连接有底桶。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器为倒漏斗形结构,在所述的引流器底部设置有与导流孔贯连的接口管,接口管带有内螺纹,在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的测量桶的底部固定在一个基板上,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和引流器底部连接的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定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基板上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圆锥台形的塞头,在引流器的底部开设有与塞头配合的、弹性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功能,在引流时以及未使用收纳时,不占用过大的空间;

2.本实用新型兼具引流和测量功能,能在引流后方便地对引流液体的体积进行精确的测量,从而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3.本实用新型对引流液的处理过程更加方便,能彻底排除引流液,并且清洗、消毒过程更加容易,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辅助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测量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俯视图;

图中标号代表:A—引流器,B—测量桶,1—引流管,2—导气孔,3—塞体,4—上盖板,5—第一伸缩桶,6—弹簧,7—导流槽,8—插孔,9—塞头,10—导流孔,11—下底板,12—接口管,13—连接器,14—固定杆,15—第二伸缩桶,16—基板,17—底桶,18—转轴,19—定位杆,20—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精确测量引流量的乳腺手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器A,引流器A 为伸缩式结构,在引流器A内部设置有弹簧6;引流器A的顶面上开设有引流孔以及导气孔2,引流孔上接有引流管1,而导气孔2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3;引流器A的底部设置有导流孔10,在引流器A的下方设置有与导流孔10贯连的测量桶B,测量桶B为可伸缩式结构,在测量桶B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20。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包括引流器A和测量桶B。其中,引流器A用于在乳腺引流时产生负压,使引流液能被导入到引流器A中,而测量桶B则用于收集和测量引流液。引流器A为伸缩式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引流器A包括第一伸缩桶5,第一伸缩桶5的顶部以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盖板4、下底板11,所述的引流孔和导气孔2开设在上盖板4上,导流孔10开设在下底板11上。第一伸缩桶5为可伸缩式结构,例如采用和波纹管同样的结构,即第一伸缩桶5的侧壁被制成褶皱状,这样不仅能保持一定的弹性,而且有利于伸缩。第一伸缩桶5的这种结构是为了配合内部弹簧6和引流孔、导气孔2而设置的。

在利用引流器A进行负压引流时,首先将引流管1和引流孔相接,然后拔掉塞体3,挤出引流器A内部的空气,使弹簧6和第一伸缩桶5均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再塞上塞体3,此时与外界相通的只有引流管1一个通道,因此在负压的作用下,引流液将不断被吸入到引流器A中。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桶B则是为了更好地收集和测量引流液而设置的。测量桶B接在引流器A底部,与引流器A底部的导流孔10贯连。测量桶B也是可伸缩式结构,但测量桶B的伸缩式结构与上述的第一伸缩桶5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测量桶B包括用于和导流孔10连接的连接器13,连接器13的下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桶15,在第二伸缩桶15底部连接有底桶17。连接器13为倒漏斗形结构,在所述的引流器A底部设置有与导流孔10贯连的接口管12,接口管12带有内螺纹,在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测量桶B分为三部分结构:与引流器A连接的连接器13,第二伸缩桶15和底桶17。其中,连接器13为一个倒漏斗形结构,其小端外壁上有外螺纹,用于和接口管12螺纹式连接。这样,整个测量桶B能很方便地拆下来,便于对内部液体的处理和清洁。第二伸缩桶15,在这里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内部液体的量。至于底桶17,则是保证测量桶B整体不偏斜,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本方案中,测量桶B外壁上有刻度20,刻度20自底桶17底部开始向上延伸。第二伸缩桶15也采用如波纹管的结构,在进行刻度20标注时,首先应将第二伸缩桶15彻底拉开,直至其不能继续伸长为止,在这样的状态下,对其外壁上进行刻度20的标注。由于在进行液体引流时,第二伸缩桶15处于压缩状态,那么一部分引流液将保持在引流器A中,因此在使用时展开第二伸缩桶15,也能增大第二伸缩桶15的体积,使所有引流液均进入其中。

如图1、图2所示,引流器A内的底面上开设有导流槽7,导流槽7为漏斗形结构,导流槽7的下端与所述的导流孔10连接。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将引流器A中所有的引流液都导入到测量桶B中,不残留液体,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更进一步地,测量桶B的底部固定在一个基板16上,基板16上设置有用于和引流器A底部连接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基板16上的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上端设置有圆锥台形的塞头9,在引流器A的底部开设有与塞头9配合的、弹性的插孔8。在整个装置没有使用时,现使测量桶B处于压缩状态,将塞头9插入到插孔8中,以保持测量桶B的压缩状态,这样能减小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并使底部结构更加稳固。引流完毕后,将塞头9从插孔8中拔出,然后将第二伸缩桶15彻底伸展,这样液体就全部进入到第二伸缩桶15中,并且刻度20也处于准确状态,可直接读出液体的量。读完后,将测量桶B卸下进行处理。

另外,基板16上通过转轴18安装有定位杆19,定位杆19的作用是起到标定的作用。即,定位杆19的长度是一定的,在第二伸缩桶15处于拉伸状态时,使定位杆19垂直基板16,则定位杆19的顶部将与第二伸缩桶15上某一处刻度20齐平。为了保证读数准确,在进行读数前,先将定位杆19旋转至树立状态,然后拉伸第二伸缩桶15,使定位杆19顶部与第二伸缩桶15上对应的刻度20齐平后,此时刻度20处于标准状态,然后再进行读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