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790阅读:6897来源:国知局
阻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抑制打鼾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阻鼾器。



背景技术:

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医学术语将其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由于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导致血氧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患者的肺部、心脏及其他器官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采用呼吸机、手术或者阻鼾器来治疗。其中,呼吸机是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携带和使用不方便;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会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创伤。现有技术中的阻鼾器通常包括:上牙套、下牙套及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将上牙套和下牙套固定连接。但是,上述阻鼾器使得咬合是固定的,当下颌前置不足时,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鼾器,能够增加下颌前移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阻鼾器,用于人体口腔,包括:对应于人体上颌牙齿的上牙套、对应于人体下颌牙齿的下牙套;所述下牙套包括中间部和两个侧部,所述中间部通过扩张器分别于两个所述侧部连接;所述扩张器包括:螺钉和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母,所述螺钉的头部容置在所述侧部中,所述螺母固定且埋设在所述中间部中;所述侧部上朝向口腔外侧滑动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朝向口腔外侧倾斜,所述螺钉的头部抵顶所述导向板。

进一步地,所述扩张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螺钉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牙套的侧部和中间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用于穿过螺钉的定位孔;所述支撑结构沿垂直轴向的方向上还设有操作孔。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包括;螺钉本体和操作结构;所述操作结构包括固定部和操作杆,所述固定部套设在所述螺钉本体上,所述操作杆平行于所述螺钉本体且穿过所述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螺钉平行设置,所述连杆上垂直轴向的方向设有箭头形的指示旋拧方向的标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螺母的一端与钢线固定连接,所述钢线埋设在所述下牙套的所述中间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远离所述螺钉的一端与钢线固定连接,所述钢线埋设在所述下牙套的所述中间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包括:安装部和导向部,所述安装部嵌入所述侧部上,所述导向部用于与所述上牙套配合。

进一步地,所说导向部的沿朝向口腔外侧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的倾斜角度为20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内埋设有钢网;和/或所述下牙套的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埋设有钢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鼾器,用于人体口腔,包括:对应于人体上颌牙齿的上牙套、对应于人体下颌牙齿的下牙套;所述下牙套包括中间部和两个侧部,所述中间部通过扩张器分别于两个所述侧部连接;所述扩张器包括:螺钉和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母,所述螺钉的头部容置在所述侧部中,所述螺母固定且埋设在所述中间部中;所述侧部上朝向口腔外侧滑动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朝向口腔外侧倾斜,所述螺钉的头部与抵顶所述导向板。这样,当需要增加下颌前移距离时,旋转所述螺钉,使所述螺钉朝向远离所述螺母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螺钉抵顶所述导向板,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下牙套的侧部朝向远离所述螺母的方向滑动,从而,在所述导向板朝向远离所述螺母的方向滑动的同时,使得患者的下颌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鼾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实施例型阻鼾器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鼾器中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上牙套; 20-下牙套; 21-中间部;

22-侧部; 30-扩张器; 31-螺钉;

32-螺母; 33-支撑结构; 311-螺钉本体;

312-操作结构; 331-操作孔; 332-连杆;

333-标识结构; 40-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鼾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实施例型阻鼾器第二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鼾器,用于人体口腔,包括:对应于人体上颌牙齿的上牙套10、对应于人体下颌牙齿的下牙套20;下牙套20包括中间部21和两个侧部22,中间部21通过扩张器30分别于两个侧部22连接;扩张器30包括:螺钉31和与螺钉31配合的螺母32,螺钉31的头部容置在侧部22中,螺母32固定且埋设在中间部21中;侧部22上朝向口腔外侧滑动设有导向板40,导向板40朝向口腔外侧倾斜,螺钉31的头部抵顶导向板40。

具体地,上牙套10和下牙套20可以包括:牙套外层和牙套内层,牙套内层与牙齿紧密接触,可以采用柔软性透明材料,如ERKOFLEX-95膜片,牙套外层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入ERKODUR膜片,使得患者佩戴起来自然美观。较佳地,上牙套10可以包覆所有的上颌牙,下牙套20可以包覆所有的下颌牙,以对患者的上颌及下颌提供良好的定位能力;上牙套10的中部上边缘朝向远离下牙套20的方向凹陷;和/或下牙套20的中部下边缘朝向远离上牙套10的方向凹陷,以使患者佩戴舒适。

本实施例中,螺母32远离螺钉31的一端与钢线固定连接,钢线埋设在下牙套20的中间部21中,以进一步固定螺母32,避免螺母32脱落。优选地,导向板40可以设置在下牙套20上第一大磨牙颊侧处,通过扩张器30与导向板40的配合,能够调整下颌前移量最多可达到7.5毫米;导向板40可以包括:安装部和导向部;安装部嵌入侧部22上,例如,安装部上设有两个朝向口腔内部延伸的卡爪,通过两个卡爪将导向板40卡合在侧部22上,并可相对于侧部22滑动;导向部用于与上牙套10配合,导向部朝向口腔外侧倾斜;优选地,倾斜角度为20度,以避免颌关节受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向板40朝向口腔外侧倾斜,使得上牙套10相对于下牙套20朝向口腔外侧凸出,能够使患者的下颌向前移动,带动颌骨和舌根前移,减少舌根对悬雍垂和软腭的压迫,使得肌肉松弛,扩大狭窄的腭咽、舌咽部气道,扩大了咽腔,呼入的气体流动速度减小,从而减小了产生打鼾的软组织颤动,从而提达到抑制打鼾的目的,提高睡眠质量。此外,由于设有导向板40,所以在睡眠期间,患者的咬合不会被锁死,颚关节不会错位,避免了颚关节受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鼾器,用于人体口腔,包括:对应于人体上颌牙齿的上牙套10、对应于人体下颌牙齿的下牙套20;下牙套20包括中间部21和两个侧部22,中间部21通过扩张器30分别于两个侧部22连接;扩张器30包括:螺钉31和与螺钉31配合的螺母32,螺钉31的头部容置在侧部22中,螺母32固定且埋设在中间部21中;侧部22上朝向口腔外侧滑动设有导向板40,螺钉31的头部与抵顶导向板40。这样,当需要增加下颌前移距离时,旋转螺钉31,使螺钉31朝向远离螺母32的方向移动,同时,螺钉31抵顶导向板40,使导向板40沿下牙套20的侧部22朝向远离螺母32的方向滑动,从而,在导向板40朝向远离螺母32的方向滑动的同时,使得患者的下颌前移。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鼾器中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所示,为了避免螺钉31脱落,进一步地,扩张器30还包括:用于支撑螺钉31的支撑结构33,以对螺钉31进行定位。

具体地,支撑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下牙套20的侧部22和中间部21连接;支撑结构33上设有用于穿过螺钉31的定位孔,螺钉31穿过定位孔与螺母32配合;支撑结构33沿垂直轴向的方向上还设有操作孔331,以通过操作孔331旋转螺钉31,通过螺钉31推动导向板40滑动。

由于操作孔331的操作空间较小,为便于旋转螺钉31,进一步地,螺钉31包括;螺钉本体311和操作结构312;操作结构312包括固定部和操作杆,固定部套设在螺钉本体311上,操作杆平行于螺钉本体311且穿过支撑结构33,以通过推动操作杆带动螺钉31旋转。较佳地,操作杆为2个或者4个。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33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杆332,连杆332与螺钉31平行设置,连杆332上垂直轴向的方向设有箭头形的指示旋拧方向的标识结构333。例如,箭头指向的方向为增加下颌前移的方向。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33朝向螺母32的一端与钢线固定连接,钢线埋设在下牙套20的中间部21中,以避免支撑结构33脱落。

进一步地,导向板40内埋设有钢网,以加固导向板40;下牙套20的中间部21的两端埋设有钢网,以加固下牙套20。

利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阻鼾器增加下颌前移的操作过程可以为:

用手或者镊子等用于夹取的工具推动螺钉31上的操作杆,以带动螺钉31根据标识结构333指示的方向转动,同时,螺钉31抵顶导向板40的头部推动导向板40朝向下牙套20的侧部22滑动,由于导向板40的导向部与上牙套10配合,使得上牙套10相对于下牙套20朝向口腔外侧凸出距离增大,进而使患者的下颌向前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