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速控制器及输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27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流速控制器及输注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注泵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多流速控制器及输注泵。
背景技术
:输注泵又名镇痛泵,是一种用于给患者输注镇痛药物,使镇痛药物在患者血浆中保持一定浓度,以起到镇痛效果的医疗器械。输注泵流速控制器是调节输注泵流速的一种装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输注泵,多为流速固定的输注泵,常会出现流速不能满足病人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输药三通追加药量,使用不方便,有时甚至需要通过更换不同流速的输注泵来满足患者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流速可调节的输注泵,用于调节其流速的流速控制器,采用类似凸轮机构,使用凸轮机构挤压硅胶管,通过改变硅胶管的截面积来控制流速。这种流速控制器具有流速连续可调,调速范围宽的优点,但由于硅胶管液体截面积往往很小(0.002-0.004mm2),凸轮制造及安装误差对输注精度的影响较大,流速控制器的输注精度存在较大误差,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技术实现要素:(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注泵流速控制不准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流速控制器,包括与进液管连通的多个进液歧管,以及与多个所述进液歧管相对应设置的多个出液歧管,多个所述出液歧管均与出液管相连通,多个所述进液歧管与其对应的出液歧管之间均由过渡管连通;该多流速控制器还包括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多个所述过渡管的通断。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包括流速控制盘、压盘以及调节旋钮,所述流速控制盘与所述压盘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压盘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压盘相对于所述流速控制盘转动;所述流速控制盘包括固定板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弹性压片,所述压盘靠近所述流速控制盘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下压所述弹性压片的下压件,通过所述下压件与所述弹性压片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下压的所述弹性压片的个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盘靠近所述流速控制盘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带有缺口的圆环件,所述圆环件的各个圆环段形成所述下压件;所述弹性压片靠近所述压盘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下压件相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渡管为三个,所述弹性压片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凸起与所述压盘的圆心的距离不同,所述圆环件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圆环件的半径分别与三个所述凸起距所述压盘圆心的距离相对应,三个所述圆环件的圆环段可分别或同时与所述弹性压片的凸起相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其中两个所述弹性压片上的凸起位于同一条呈180°的两条半径上,另一个所述弹性压片的凸起与其他两个所述凸起均呈90°,且其距离所述压盘的圆心的距离小于其他两个所述凸起。根据本实用新型,三个所述圆环件由外到内分别设为第一圆环件、第二圆环件和第三圆环件,所述第一圆环件设有4个间隔90°设置的缺口,且缺口小于45°,所述第二圆环件设有1个180°的缺口,所述第三圆环件设有两个相对设置且为90°的缺口;所述第二圆环件的缺口与所述第三圆环件的一个缺口以及一个圆环段相对应,且所述第二圆环件的缺口与所述第一圆环件的两个缺口以及两个圆环段相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相匹配的下壳体,所述进液歧管、过渡管以及出液歧管均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安装座,用于固定所述流速控制盘,所述上壳体设有与所述调节旋钮相匹配的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盘的侧边设有表示其与所述流速控制盘相对位置的凸缘,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与所述凸缘相对应的位置标识,所述上壳体的通孔边缘处设有流速刻度值。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液歧管采用通过长度精确控制流量的流量管,多个所述出液歧管的长度不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注泵,包括上述的多流速控制器。(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流速控制器通过将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管路分为多条管路,每个进液歧管、出液歧管和过渡管形成一条管路,多条管路对液体进行分流,通过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控制过渡管的通断来实现对于出液管液体流速的控制,提高了流速控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流速控制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流速控制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流速控制器除去上壳体以及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全开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全开状态的主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全开状态的侧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右侧管路关闭状态的侧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盘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盘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盘的主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盘的仰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控制盘的俯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速控制盘的侧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进液歧管;12:出液歧管;121:第一出液歧管;122:第二出液歧管;123:第三出液歧管;13:过渡管;131:第一过渡管;132:第二过渡管;133:第三过渡管;14: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调节旋钮;101:插孔;102:挡板;2:压盘;201:缺口;202:第一圆环件;203:第二圆环件;204:第三圆环件;205:插接杆;206:插槽;3:流速控制盘;301:固定板;302:弹性压片;303:凸起;304:凸块;305:转轴;15:上壳体;16:下壳体;17:安装座;1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流速控制器,包括与进液管连通的多个进液歧管11,以及与多个进液歧管11相对应设置的多个出液歧管1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液歧管11和出液歧管12均设为3个,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进液歧管11采用进液四通接头与进液歧管连通,出液歧管12采用出液四通接头与出液歧管12连通。多个出液歧管12均与出液管相连通,多个进液歧管11与其对应的出液歧管12之间均由过渡管13连通;该多流速控制器还包括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用于控制多个过渡管13的通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流速控制器通过将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管路分为多条管路,每个进液歧管11、出液歧管12和过渡管13形成一条管路,多条管路对液体进行分流,通过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控制过渡管13的通断来实现对于出液管液体流速的控制,提高了流速控制的精度。进一步,如图4-9所示,本实施例中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包括流速控制盘3、压盘2以及调节旋钮1,流速控制盘3与压盘2转动连接,调节旋钮1与压盘2连接,用于带动压盘2相对于流速控制盘3转动;流速控制盘3包括固定板301以及设于固定板301上的多个弹性压片302,压盘2靠近流速控制盘3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下压弹性压片302的下压件,通过下压件与弹性压片302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下压的弹性压片302的个数。使用时,多个弹性压片302与多个过渡管13一一对应,旋转调节旋钮1,调节旋钮1带动压盘2转动,当旋转至所有下压件均对弹性压片302产生下压作用时,弹性压片302对其对应的过渡管13产生挤压,使多个过渡管13均断开,当旋转至所有下压件均离开弹性压片302时,所有过渡管13均导通,如图4所示,当旋转至某个下压件对弹性压片302产生下压作用,其他下压件均离开弹性压片302时,实现一个过渡管13断开,其他过渡管13导通。该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设置有流速控制盘3和压盘2,通过转动压盘2,调节压盘2上设置的下压件与弹性压片302的相对位置来控制下压的弹性压片302的个数,实现了对多个过渡管13的同时控制。本实施例中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也可以是单独设置在每个过渡管13上的开关,通过单独控制给个过渡管13的通断,实现出液管处流速的控制。进一步地,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压盘2靠近流速控制盘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带有缺口201的圆环件,圆环件的各个圆环段形成下压件;如图12-图13所示,弹性压片302靠近压盘2的一侧设有凸起303,凸起303用于与下压件相接触。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弹性压片302的上表面略高于固定板301,当下压件与弹性压片302接触时即实现对弹性压片302的下压。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弹性压片302上设置凸起303,使得旋转更加顺畅,结构设计简单。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管13为三个,弹性压片302设有三个,三个凸起303与压盘2的圆心的距离不同,圆环件设有三个,且三个圆环件的半径分别与三个凸起303距压盘2圆心的距离相对应,三个圆环件的圆环段可分别或同时与弹性压片302的凸起303相接触。设置三个弹性压片302可以对实现对三个过渡管13的同时控制,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压片302的个数以及圆环件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过渡管13设置为两个时,也可以是弹性压片302设有两个,两个凸起303与压盘2的圆心的距离相同,圆环件设有1个,圆环件上设有两个缺口201,且两个缺口201之间的角度与两个凸起303之间的角度相同。不同的弹性压片302个数以及不同的圆环件设置方式组合可以得到对多个过渡管13的多个不同控制方式。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两个弹性压片302上的凸起303位于同一条呈180°的两条半径上,另一个弹性压片302的凸起303与其他两个凸起303均呈90°,且其距离压盘2的圆心的距离小于其他两个凸起303。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三个圆环件由外到内分别设为第一圆环件202、第二圆环件203和第三圆环件204,第一圆环件202设有4个间隔90°设置的缺口,且缺口小于45°,第二圆环件设有1个180°的缺口,第三圆环件204设有两个相对设置且为90°的缺口;第二圆环件203的缺口与第三圆环件204的一个缺口以及一个圆环段相对应,且第二圆环件203的缺口与第一圆环件202的两个缺口以及两个圆环段相对应。可以实现三个过渡管13同时打开、同时关闭、任意一个打开、任意两个打开的8种控制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圆环件缺口201设计便于加工,同时便于调节旋钮1的调节。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出液歧管12采用通过长度精确控制流量的流量管,多个出液歧管12的长度不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的3个出液歧管12分别为第一出液歧管121、第二出液歧管122、第三出液歧管123,三个出液歧管的流速分别设定为8ml/h、4ml/h、2ml/h,该流速控制器可实现2ml/h、4ml/h、6ml/h、8ml/h、10ml/h、12ml/h、14ml/h的7个流速的速度调节,过渡管13的通断控制状态与流速控制器的流速关系如下表所示: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状态5状态6状态7状态8第一过渡管断断断通通通通断第二过渡管断通通断断通通断第三过渡管通断通断通断通断流速(ml/h)24681012140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多管路通断控制机构14以及多个出液歧管12设置为多个不同的流量管实现了多个流速的精确控制。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弹性压片302的下方设有与凸起303相对应的凸块304。设置凸块304控制更加准确,快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1与压盘2插接连接,便于两者的安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旋钮1呈开口朝下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圆柱形插孔101和挡板102,压盘2上方设有与插孔101相对应的插接杆205以及与挡板102相对应的插槽206,插孔101与插接杆205过盈配合防止调节旋钮1脱落,挡板102与插槽206防止压盘2与调节旋钮1之间的转动。进一步地,本实施中压盘2的圆心处设有通孔,固定板301上固定有与通孔相配合的转轴305。保证压盘2与固定板301之间同轴度。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多流速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5以及与上壳体15相匹配的下壳体16,进液歧管11、过渡管13以及出液歧管12均固定在下壳体16的内表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6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卡槽18,用于固定过渡管13。下壳体16的内表面设有安装座17,用于固定流速控制盘3,上壳体15设有与调节旋钮1相匹配的通孔。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压盘2的侧边设有表示其与流速控制盘3相对位置的凸缘,调节旋钮1上设有与凸缘相对应的位置标识,上壳体15的通孔边缘处设有流速刻度值。设置凸缘以及位置标识便于指示出该机构所控制的多个过渡管13的通断状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过渡管13采用高弹不粘连硅胶管,有效避免了过渡管13关闭时的粘连。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注泵,包括上述的多流速控制器。该流速控制器设置在输注泵的液体输送管路上。提高了输注泵流速的控制精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