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35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



背景技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是输尿管镜由尿道经膀胱进入输尿管内,通过钬激光技术将输尿管内的结石在输尿管镜引导窥视下精确粉碎石,再利用套石网篮或取石钳把结石取出。然而,用套石网或取石钳取石反复多次进出输尿管钳夹取石会增加输尿管粘膜损伤,引起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更重的伤害。

另外,由于输尿管结石梗阻,常导致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脏积水扩张,应用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时,术中必须逆行冲水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但结石常常随着逆行的水流上逸至肾内,从而影响结石碎石成功率,并且容易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取石方便,且有效防止结石上逸和对输尿管粘膜造成损伤,避免多次取石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的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包括一个前端封闭的导管,所述导管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封堵气囊,所述导管内设置有镜管腔、导丝管腔、冲洗管腔和与所述封堵气囊连通的气囊管腔,所述镜管腔与所述封堵气囊间具有一定距离的开口结构,所述冲洗管腔于所述开口结构处布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导丝管腔贯穿所述封堵气囊延伸至导管的前端。

所述镜管腔于开口结构端为弧面过渡结构。

所述导管的前端为渐细结构,其端头部为球面结构。

所述镜管腔为圆形或多边形管腔结构。

所述导管外壁上布设有若干标示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石方便,通过在导管前端设置封堵气囊,从而有效实现将输尿管的近肾端封堵,避免碎石过程中,结石上逸,对患者造成病情加重等不必要的麻烦,另外,通过设置镜管腔,便于输尿管镜的插入,并且在镜管腔与封堵气囊间设置一定距离的开口结构,可有效在此位置对结石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结石,通过冲洗管腔给水冲洗,使结石从镜管腔排出体外,快速,方便,避免碎石在膀胱内沉积,减少患者术后排石负担,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避免采用套石网容易对患者输尿管造成损伤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采用取石钳反复多次进出取石,避免对输尿管粘膜造成损伤,防止引起术后输尿管狭窄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更重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取石方便,实用性强,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管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看图1-3: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封堵器,包括一个前端封闭的导管1,所述导管1的前端为渐细结构,其端头部为球面结构,便于封堵器的顺利植入,导管1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封堵气囊2,封堵气囊2在植入过程中,与导管1直径粗细相当,封堵时,通过向其内部充水,使其膨胀,将输尿管上端封堵。

所述导管1内设置有镜管腔7、导丝管腔4、冲洗管腔5和与所述封堵气囊2连通的气囊管腔3,所述镜管腔7为圆形管腔结构,所述镜管腔7与所述封堵气囊2间具有一定距离的开口结构,使结石暴露于此处,便于输尿管镜从镜管腔7插入至此,进行碎石操作。所述镜管腔7于开口结构端为弧面过渡结构8。所述冲洗管腔5于所述开口结构处布设有若干出水孔6,通过向冲洗管腔5内供水,从出水孔6流出,实现对碎石的冲洗。所述导丝管腔4贯穿所述封堵气囊2延伸至导管1的前端,实现与导丝配合,将封堵器放入患者输尿管内。

实施例二

参看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镜管腔7多边形管腔结构,便于输尿管镜与镜管腔7保持空隙,在不退出输尿管镜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有效排石。所述导管1外壁上布设有若干标示带9,标示带9便于术者掌控封堵器的进入深度位置,使结石有效处于封堵器的开口结构处,使手术操作更加便捷,准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堵气囊避免碎石上逸,并通过冲洗管腔给水冲洗,使结石从镜管腔排出体外,快速,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