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上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89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耳鼻喉科上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麻醉药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在手术中正确地使用麻醉药可以有效得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手术更加顺利地进行。大部分情况下麻醉药都是以注射的方式使用的,但有些手术必须患者进行口服麻醉药才能实现麻醉的效果。为了避免麻醉药与舌头接触,传统的口服方法是,患者将药物扔入咽喉,快速喝大量的水来使药物进入人体。用药过程需要很快的速度,而且有一定的风险,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是无法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使用时,将推送胶囊体内注入约推送胶囊体容积一半的水,将送药膜深入患者咽喉处,按压推送胶囊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推送胶囊体内的空气与水先后被压出;在被压出空气的作用下送药膜膨胀,将药物排除,随后推送囊体内的水通过小孔流出,将药物顺入患者喉部,使患者虽然口服麻醉药,但是麻醉药不会碰到患者的舌头,实现无痛麻醉,大大得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推送胶囊体;推送胶囊体顶面设置有注水口;推送胶囊体顶面连通有管道,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内凹形的送药膜,送药膜的外边缘与管道内壁密封配合;送药膜的底部开有小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鼻喉科上药器的在送药膜的上端,管道上设置有阻流挡片,阻流挡片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耳鼻喉科上药器的送药膜下端设置有射灯。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服用方法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推送胶囊体顶面设置有注水口,患者或医护人员在注水口注入约推送胶囊体容积一半的水,推送胶囊体顶面连通有管道,封装好注水口,按压推送胶囊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推送胶囊体内的空气与水先后被压出;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内凹形的送药膜,送药膜的外边缘与管道内壁密封配合,送药膜的底部开有小孔,当空气被压入管道中时,短时间后送药膜膨胀将药物放入咽喉,随后推送胶囊内的水通过小孔流出,将药物顺入患者喉部,使患者虽然口服麻醉药,但是麻醉药不会碰到患者的舌头,使用过程无需对患者进行额外的手术,实现无痛麻醉,大大得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2、送药膜的上端设置有阻流挡片,阻流挡片倾斜向下设置,引导水流顺利流入患者喉部,防止水流因流速过快,直接冲入患者鼻腔,呛到鼻腔; 3、送药膜下端设置有射灯,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装置时,打开射灯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调整送药膜的方向,以便用药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药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送胶囊体;2、注水口;3、管道;4、小孔;5、射灯;6、送药膜;7、阻流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推送胶囊体1;推送胶囊体1顶面设置有注水口2;推送胶囊体1顶面连通有管道3,管道3的另一端安装有内凹形的送药膜6,送药膜6的外边缘与管道3内壁密封配合;送药膜6的底部开有小孔4;在送药膜6的上端,管道3上设置有阻流挡片7,阻流挡片7倾斜向下设置;送药膜6下端设置有射灯5。

使用时,从注水口2注入约推送胶囊体1容积一半的水,封闭注水口2。将麻醉药放入送药膜6底部,打开射灯5,通过射灯5的辅助引导将送药膜6伸入患者咽喉处,调整好角度,然后通知患者即将开始服用药物,使患者有所准备。按压推送胶囊体1,推送胶囊体1内的空气率先被压出,流经管道3使送药膜6膨胀,将药物排出送药膜6,随后推送胶囊体1内的水被压出,通过阻流挡片7的引导,将药物直接顺入患者喉部,实现无痛口服麻醉,使手术更加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在往推送胶囊体1内注水前,应将水温控制到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因水温不合适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接下来的手术;本实用新型中的推送胶囊体1为橡胶材质,存放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避免阳光直射,以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的送药膜6在每次使用均需要消毒处理,防止因为残留的麻醉药与新用的麻醉药混合导致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