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75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输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体内氧的储备甚微,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才能维持生命,因此从临床上最初的面罩给氧到之后相继出现的鼻导管、高压氧舱和呼吸机机械通气等都着眼于通过呼吸道给氧,并已成为各种缺氧救治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有些特殊患者,常规给氧方法会显得无能为力。比如面对由于严重呼吸道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创伤性液气胸、海水引起的高渗性肺水肿、SARS等造成肺弥散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其主要问题并不在于通气障碍,因此经常规呼吸道给氧常常无法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常规给氧方法的限制也对患者的抢救带来不少障碍。那么,能不能改换给氧途径,尝试通过静脉甚至口服等作为辅助供氧新方法,绕过弥散功能障碍的肺泡这一关而让氧直接进入血液呢?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携氧代用品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比如无基质血蛋白、基因工程人工血液、微脂粒包裹的循环蛋白溶液、全氟碳溶液等,但由于这些制品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至今离技术成熟还有较大距离,尚难以用于临床。而在我国曾经应用过的液体充氧方法则包括光量子血疗(UIB)、血磁疗法、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内给氧方法、光量子液疗等,但也分别存在抽血充氧回输操作烦琐、血携氧量不多、稳定性较差等一些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该静脉微纳雾氧装置包括一插入到静脉血管中的静脉输氧管,与所述静脉输氧管伸出静脉血管端连接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精确控制通入所述静脉输氧管中的氧压力。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输氧管,流量计,压力计,控制器,控制面板;所述静脉输氧管末端通过一软管与所述输氧管前端连接,在静脉输氧管位于静脉血管外端安装有压力计,所述压力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在输氧管上安装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控制器连接,在输氧管前端设置有旁路支管,该旁路支管上装有控制阀,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

在静脉输氧管插入静脉血管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分别连接到控制器,静脉输氧管插入静脉血管部分前端密封,沿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输氧孔,所述输氧孔成锥形且顶点位于中心轴线处,静脉输氧管外侧壁由半透膜构成,半透膜允许气体通过,液体不能通过,在静脉输氧管中心为输氧通道,输氧通道末端为氧气进口,输氧通道与锥形输氧孔连通,氧气从输氧通道进入到输氧孔,在输氧孔末端即半透膜外壁和静脉血管中的氧气氧合,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氧流量和提高氧合效率,不至于因静脉输氧管中的氧气过多或过少造成在静脉血管中形成氧气泡或血液中氧含量过低,当静脉输氧管截面面积为静脉血管截面面积的0.6-0.8,输氧通道半径为静脉输氧管半径的0.1-0.3时,从输氧孔喷出的氧气既具有较高的压力穿过半透膜使血液中氧含量最高,同时又没有氧气泡的产生。

一种静脉输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静脉输氧管插入到静脉血管中,并做好止血消毒等辅助工作;

2)、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定通入静脉输氧管氧气压力为一设定值;

3)、所述控制面板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流量计开启并向静脉输氧管内输送氧气,静脉血管中的血液与静脉输氧管中的氧气在半透膜外壁氧合,同时压力计监控静脉输氧管内的氧压力,当达到设定值时保持流量计为一开启角度,在氧合过程中,若出现压力计测得的氧压力高于设定值,压力计先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打开控制阀命令,控制阀开启一角度并使静脉输氧管中的氧压力逐步降低,当降低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发出关闭控制阀命令,若出现压力计测得的氧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计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增大流量计开启角度命令,直到静脉输氧管中的氧压力等于设定值;

4)、在氧合过程中,静脉输氧管插入静脉血管前后端的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分别将测得的氧合前、后血液中的氧含量反馈到控制器并显示在控制面板,医护人员据此修正静脉输氧管中氧压力的设定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静脉血管中插入静脉输氧管,将氧气输送到静脉血管,绕过弥散功能障碍的肺泡这一关而让氧直接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氧合,在肺功能衰竭或者暂时不能发挥氧合作用时能够更好的代替肺部,与膜式氧合器、携氧代用品或者液体充氧方法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将血液引流至体外,从而避免各种可能的感染,血携氧含量高、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静脉输氧管插入静脉血管部分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静脉微纳雾氧装置,包括静脉输氧管2,流量计8,压力计3,控制器6,控制面板7;静脉输氧管2前端插入到静脉血管1中,在其末端通过软管12与输氧管9前端连接,在静脉输氧管2位于静脉血管1外端安装有压力计3,压力计3与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6与控制面板7连接,压力计3用于实时监控静脉输氧管2内氧压力并将测得的数据反馈到控制器,输氧管9上安装有流量计8,流量计8用于控制通入静脉输氧管2内的氧流量,流量计8与控制器6连接,在输氧管9前端设置有旁路支管11,旁路支管11上装有控制阀10,控制阀10与控制器6连接,当静脉输氧管内的氧压力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阀10的开启角度使静脉输氧管2内的氧压力降低到设定值再关闭控制阀10。

在静脉输氧管2插入静脉血管1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5、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4,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5、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4分别连接到控制器6,静脉输氧管2插入静脉血管部分前端密封,沿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有纳米级输氧孔13,输氧孔13成锥形且顶点位于中心轴线处,静脉输氧管2外侧壁由半透膜16构成,半透膜16允许气体通过,液体不能通过,在静脉输氧管2中心为输氧通道14,输氧通道14末端为氧气进口15,输氧通道14与锥形输氧孔13连通,氧气从输氧通道14进入到输氧孔13,在输氧孔13末端即半透膜16外壁和静脉血管中的氧气氧合,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氧流量和提高氧合效率,不至于因静脉输氧管中的氧气过多或过少造成在静脉血管中形成氧气泡或血液中氧含量过低,当静脉输氧管截面面积为静脉血管截面面积的0.6-0.8,输氧通道14半径为静脉输氧管半径的0.1-0.3时,从输氧孔13喷出的氧气既具有较高的压力穿过半透膜16使血液中氧含量最高,同时又没有氧气泡的产生。

一种静脉输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静脉输氧管2插入到静脉血管1中,并做好止血消毒等辅助工作;

2)、在控制面板7上设定通入静脉输氧管2氧气压力为一设定值;

3)、控制面板7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流量计8开启并向静脉输氧管2内输送氧气,静脉血管1中的血液与静脉输氧管2中的氧气在半透膜16外壁氧合,同时压力计3监控静脉输氧管内的氧压力,当达到设定值时保持流量计8为一开启角度,在氧合过程中,若出现压力计3测得的氧压力高于设定值,压力计3先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6,控制器6发出打开控制阀10命令,控制阀10开启一角度并使静脉输氧管2中的氧压力逐步降低,当降低到设定值时,控制器6发出关闭控制阀10命令,若出现压力计3测得的氧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计3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6,控制器6发出增大流量计8开启角度命令,直到静脉输氧管2中的氧压力等于设定值;

4)、在氧合过程中,静脉输氧管2插入静脉血管前后端的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5、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4分别将测得的氧合前、后血液中的氧含量反馈到控制器6并显示在控制面板7,医护人员据此修正静脉输氧管2中氧压力的设定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