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助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181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年人助步车。



背景技术:

当代社会中,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往往需要借助辅助工具用以出行代步,目前,为老年人和肢体伤残者服务的代步工具有轮椅、助步车及代步车等,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主要功能是帮助老年人及伤残人士进行身体锻炼和参加社会活动,而助步车则是帮助老年人及伤残人士解决在疾病发作期或恢复期存在的行走困难的问题,起到拐杖的作用,但比拐杖安全性高,目前老年人使用的助步车只具有拐杖的作用,当老年人锻炼后需要休息时,无休息的功能,而且助步车的整体速度无法控制,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老年人助步车,通过后轮上方的刹车和前轮侧部的调节装置,为老年人提供助步工具的同时提供休息场所,前轮和后轮止动后老年人可以坐在金属网状结构的踏板前半部分休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老年人操作控制,为老年人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老年人助步车,具有手扶架、轮架和连接架,所述手扶架下端两侧安装有前轮且调节前轮速度的调节装置设于前轮内侧,所述轮架下端两侧安装有后轮且轮架上端与手扶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固定在手扶架的中部,所述轮架下端两侧设有控制整车停行的刹车且刹车位于后轮的上方,所述手扶架上端固定有控制刹车的把手且把手与刹车通过控制线连接。

其中,所述手扶架为长边是斜边且斜边上端设有扶手的L形结构,所述手扶架与轮架下端之间固定有金属网结构的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为短端制有外螺纹的L形杆和刹车片,安装前轮的安装管上制有螺纹孔且L形杆的外螺纹与安装管的螺纹孔旋合后伸出安装管与刹车片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片位于前轮外侧并通过转动L形杆使L形杆带动刹车片移动后控制前轮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为万向轮且前轮和后轮的直径尺寸相同,所述前轮的宽度小于后轮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扶架、轮架和连接架均为铝合金管材制成,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轮毂均为高强尼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老年人休息时通过调节后轮上方的刹车和前轮侧部的调节装置,使前轮和后轮均固定后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场所,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2、老年人在借助助步车锻炼时,整车的速度和整车的瞬间速度均可根据需要和具体路况进行调整,方便可靠;

3、踏板不仅可供老年人休息时用,还可以放置老年人购买或者携带的物品,为老年人出行与锻炼带来便利;

4、结构简单,出行安全,便于老年人操作控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老年人助步车,具有手扶架1、轮架2和连接架3,所述手扶架1下端两侧安装有前轮4且调节前轮4速度的调节装置设于前轮4内侧,所述轮架2下端两侧安装有后轮5且轮架2上端与手扶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3固定在手扶架1的中部,所述轮架2下端两侧设有控制整车停行的刹车6且刹车6位于后轮5的上方,所述手扶架1上端固定有控制刹车6的把手7且把手7与刹车6通过控制线8连接;具体的,所述手扶架7为长边是斜边且斜边上端设有扶手9的L形结构,所述手扶架1与轮架2下端之间固定有金属网结构的踏板10;具体的,所述调节装置为短端制有外螺纹的L形杆11和刹车片,安装前轮4的安装管12上制有螺纹孔且L形杆11的外螺纹与安装管12的螺纹孔旋合后伸出安装管12与刹车片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片位于前轮4外侧并通过转动L形杆11使L形杆11带动刹车片移动后控制前轮4的速度;具体的,所述前轮4为万向轮且前轮4和后轮5的直径尺寸相同,所述前轮4的宽度小于后轮5的宽度;具体的,所述手扶架1、轮架2和连接架3均为铝合金管材制成,所述前轮4和后轮5的轮毂均为高强尼龙制成。本结构在使用时,助步车的整车速度和整车的瞬间速度均可控制,通过向上拉动把手7可调节助步车的瞬间速度,同时通过转动L形杆11来调整整车的行驶速度,满足病情不同且锻炼速度不同的老年人使用,老年人休息时通过调节后轮5上方的刹车6和前轮4侧部的调节装置,转动L形杆11使L形杆11端部的刹车片顶紧前轮4后,前轮4固定,将把手7拉动至扶手9处并套在扶手9上后刹车6将后轮5锁死固定,前轮4和后轮5均固定后,老年人可坐在金属网结构的踏板10上休息,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场所,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老年人在借助助步车锻炼时,整车的速度和整车的瞬间速度均可根据需要和具体路况进行调整,方便可靠,踏板10不仅可供老年人休息时用,还可以放置老年人购买或者携带的物品,为老年人出行与锻炼带来便利,结构简单,出行安全,便于老年人操作控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