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81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由于一些特殊人群需要轮椅的帮助,这些特殊人员在需要进行远距离移动时,需要借助车辆将轮椅放置在车辆上运输。

现有技术中,车辆携带轮椅时由于没有特殊的固定以及上下车辆的设备,这使得车辆在携带轮椅时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椅移动至车辆上或者卸车时比较困难及轮椅在车辆上固定不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车辆主体包括车辆壳体和由车辆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车辆壳体上设置有车门;引导固定板单元,引导固定板单元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可枢转地连接,引导固定板单元的第二端具有与地面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位于车辆壳体内的第二位置,当引导固定板单元的第二端处于第二位置时,引导固定板单元的第二端的高度高于引导固定板单元的第一端的高度,引导固定板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使轮椅进入容纳空间内,引导固定板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可固定轮椅;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用以固定轮椅,固定单元的第一端与车辆主体相连接,固定单元的第一端和固定单元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弹性结构。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磁力吸附组件,磁力吸附组件的第一端活动地连接在车辆壳体上,磁力吸附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电磁铁,引导固定板单元的侧边具有与电磁铁相配合的铁磁体。

进一步地,磁力吸附组件还包括固定臂,固定臂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相枢转地连接,电磁铁设置在固定臂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磁力吸附组件还包括电磁铁开关,电磁铁开关设置在固定臂上。

进一步地,引导固定板单元包括连接部、基础板和延长板,连接部与车辆壳体的底板相枢转地连接,连接部固定地设置在基础板的第一端,延长板可滑动地与基础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块状结构,块状结构具有与车辆壳体的底板相接触的平面,连接部的两侧具有锁孔,车辆主体上设置有与锁孔相配合的锁销。

进一步地,引导固定板单元还包括搭接板,搭接板与基础板的端部相枢转地连接,以使基础板与车辆壳体相枢转地运动时,搭接板用于平滑过渡车辆壳体的底板和基础板。

进一步地,车门为车辆壳体的后门,车辆壳体的底板具有与连接部的平面相配合的斜面,斜面由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固定单元包括弹力臂和抓持部,弹力臂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相连接,弹力臂的第二端与抓持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弹力臂为四个,抓持部为与弹力臂一一对应的四个,四个弹力臂设置在轮椅的四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轮椅移动至车辆上时,先把车门打开,将引导固定板单元摆放至第一位置,这样可以将轮椅推入容纳空间内。用固定单元将推入容纳空间内的轮椅固定住,固定单元具有弹性可以使得车辆在振动时对轮椅具有缓冲作用,然后将引导固定板单元固定在第二位置,引导固定板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也会对轮椅形成阻挡限位的作用,关上车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轮椅移动至车辆上或者卸车时比较困难及轮椅在车辆上固定不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辆主体;11、车辆壳体;12、容纳空间;13、车门;20、引导固定板单元;21、连接部;22、基础板;23、延长板;30、轮椅;40、固定单元;50、磁力吸附组件;51、电磁铁;52、固定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主体10、引导固定板单元20和固定单元40。车辆主体10包括车辆壳体11和由车辆壳体11形成的容纳空间12,车辆壳体11上设置有车门13。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11可枢转地连接,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第二端具有与地面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位于车辆壳体11内的第二位置,当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第二端处于第二位置时,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第二端的高度高于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第一端的高度,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使轮椅30进入容纳空间12内,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二位置时可固定轮椅30。固定单元40用以固定轮椅30,固定单元40的第一端与车辆主体10相连接,固定单元40的第一端和固定单元40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弹性结构。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轮椅移动至车辆上时,先把车门打开,将引导固定板单元20摆放至第一位置,这样可以将轮椅30推入容纳空间内。用固定单元40将推入容纳空间内的轮椅30固定住,固定单元40具有弹性可以使得车辆在振动时对轮椅30具有缓冲作用,然后将引导固定板单元20固定在第二位置,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二位置时也会对轮椅30形成阻挡限位的作用,关上车门即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轮椅30移动至车辆上或者卸车时比较困难及轮椅在车辆上固定不稳的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磁力吸附组件50,磁力吸附组件50的第一端活动地连接在车辆壳体11上,磁力吸附组件50的第二端设置有电磁铁51,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侧边具有与电磁铁51相配合的铁磁体。这样当车辆行驶时,磁力吸附组件吸附引导固定板单元20,引导固定板单元在磁力吸附组件的吸附下不会受车辆在颠簸的路上行驶的影响而出现振动。具体地,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下部与车辆壳体11相固定连接,磁力吸附组件50与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侧边的中部或者上部配合,这样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底部和引导固定板单元20同时固定在车辆壳体11上的结构使得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的技术方案中,磁力吸附组件50还包括固定臂52,固定臂52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11相枢转地连接,电磁铁51设置在固定臂52的第二端。上述结构容易制作加工。具体地,固定臂52为杆状结构,固定臂52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杆段和车辆壳体11的备胎支架的侧面相枢转地连接,第一杆段的第一端具有与C型轴承相配合的配合部,配合部为横杆,第一杆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杆段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杆段的第二端与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侧边平行,这样能够扩大磁力吸附组件50和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磁力吸附组件50对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固定更加稳定。上述结构加工成本低,固定臂52的质量较轻。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磁力吸附组件50还包括电磁铁开关,电磁铁开关设置在固定臂52上。上述结构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具体地,当使用磁力吸附组件50固定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时候,固定臂52旋转到位后只需在原地开启电磁铁开关即可,当不使用磁力吸附组件50的时候,关闭电磁铁开关,再旋转磁力吸附组件50,上述结构操作的时间较短,只需进行开、关电磁铁开关即可,上述结构操作方便需要操作时只要在固定臂52处即可,不需要走到车头的总开关处进行操作,这样节省时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引导固定板单元20包括连接部21、基础板22和延长板23,连接部21与车辆壳体11的底板相枢转地连接,连接部21固定地设置在基础板22的第一端,延长板23可滑动地与基础板22相连接。上述结构的设置结构紧凑,占用车辆主体10内部的容纳空间12较小。具体地,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二位置时,引导固定板单元20竖直放置,这样放置占用空间小,并且使得轮椅30不能移动。基础板22和延长板23之间设置有滑道,这样当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将延长板23从基础板22上拉出使得引导固定板单元20从地面至车辆主体上的倾斜角度变小,这样轮椅30推至容纳空间内时更容易些。当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将延长板23回收至基础板22的内部,这样能够节省车辆主体10的内部的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21为块状结构,块状结构具有与车辆壳体11的底板相接触的平面,连接部21的两侧具有锁孔,车辆主体10上设置有与锁孔相配合的锁销。上述结构容易加工,操作方便。这样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下部固定和引导固定板单元20的侧部固定相结合,具体地,引导固定板单元20与磁力吸附组件50的固定部位设置在基础板22的侧边。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引导固定板单元20还包括搭接板,搭接板与基础板22的端部相枢转地连接,以使基础板22与车辆壳体11相枢转地运动时,搭接板用于平滑过渡车辆壳体11的底板和基础板22。搭接板的设置使得引导固定板单元20和车辆壳体11的底板之间为平滑过渡,这样轮椅30推至车辆内部时比较容易。具体地,搭接板为与基础板22和车辆壳体11的底板相适配的弧形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车门13为车辆壳体的后门,车辆壳体11的底板具有与连接部21的平面相配合的斜面,斜面由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车门13设置在车辆壳体的后部,这样使得轮椅30在上下车辆时不需要占用侧边的道路,这样能够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引导固定板单元20从车辆上至地面的倾斜角度相一致,这样引导固定板单元20能够和倾斜角度相配合,使得引导固定板单元20处于第二位置时比较稳固。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单元40包括弹力臂和抓持部,弹力臂的第一端与车辆壳体11相连接,弹力臂的第二端与抓持部相连接。这样抓持部固定轮椅30,弹力臂具有弹性,这样当轮椅30出现振动时,弹力臂具有缓冲的作用。具体地,弹力臂为四个,抓持部为与弹力臂一一对应的四个,四个弹力臂设置在轮椅30的四周。四个弹力臂设置在轮椅30的四个角上,抓持部为挂钩结构,挂钩结构挂在轮椅30的轮子上,上述结构操作容易,使用时只需将挂钩结构挂在轮子上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