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37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仪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射器包括针头和针筒,注射时针尖刺入皮下,有可能损伤血管及神经等组织,注射药液形成的液腔压迫周围的血管,影响药液的吸收速度,并且针头会给人带来恐惧。无针注射仪,就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借助针头,使用高压射流原理,使药液形成较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消除了被注射者对针头的恐惧,消除了疼痛。无痛,无声,安全,快捷。现在的无针注射仪,注射时容易滑动,药液会出现残留,影响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其操作方便,防止残留,吸收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包括注射仪本体、与注射仪本体旋接的增压盖以及设置在注射仪本体下端的注射头,所述注射头内设置有用于储药的内腔,所述的注射仪本体内部设置有增压腔以及芯杆,所述注射头的端部侧沿设置有环形座,环形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注射头的底部是圆弧形结构,注射头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微射流喷孔;所述的微射流喷孔包括设置在上部锥形结构的导流敞口及与导流敞口底端连通的注射孔。

作为优选,所述微射流喷孔设置有一个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注射孔的孔径是75~180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压盖内部设置有与注射仪本体内腔紧贴的活塞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注射头上设置有刻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流敞口是圆弧形结构,导流敞口的底端部是与注射孔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使用时,注射头与皮肤紧贴,通过高压使液体药品通过微射流喷孔,产生液体柱,穿透皮肤喷射到皮下,通过环形座与皮肤紧贴,其稳定性及防滑效果好;液体药品平滑流动,从注射孔射出,减少了注射阻力,防止药水残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的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的针头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包括注射仪本体1、与注射仪本体1旋接的增压盖2以及设置在注射仪本体1下端的注射头3,所述注射头3内设置有用于储药的内腔,所述的注射仪本体内部设置有增压腔以及芯杆,所述注射头3的端部侧沿设置有环形座4,环形座4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41,注射头3的底部是圆弧形结构,注射头3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微射流喷孔5;所述的微射流喷孔5包括设置在上部锥形结构的导流敞口51及与导流敞口51底端连通的注射孔52。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使用时,注射头3与皮肤紧贴,通过高压使液体药品通过微射流喷孔5,产生液体柱,穿透皮肤喷射到皮下,通过环形座4与皮肤紧贴,其稳定性及防滑效果好。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包括注射仪本体1、与注射仪本体1旋接的增压盖2以及设置在注射仪本体1下端的注射头3,所述注射头3内设置有用于储药的内腔,所述的注射仪本体1内部设置有增压腔以及芯杆,所述注射头3的端部侧沿设置有环形座4,环形座4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41,注射头3的底部是圆弧形结构,注射头3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微射流喷孔5;所述的微射流喷孔5包括设置在上部锥形结构的导流敞口51及与导流敞口51底端连通的注射孔52。

所述微射流喷孔5设置有一个以上。使液体药品呈水花形式均匀分布,吸收效果更佳。

所述注射孔52的孔径是170微米。其流速及注射时间效果更好,吸收效果更佳。

所述的增压盖2内部设置有与注射仪本体1内腔紧贴的活塞杆(未图示)。

所述的注射头3上设置有刻度31。液体药品容量清晰可见,药量控制方便。

所述的导流敞口51是圆弧形结构,导流敞口51的底端部是与注射孔52相切。液体药品平滑流动,从注射孔射出,减少了注射阻力,防止药水残留。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一种多层次无创皮肤注射仪,使用时,注射头3与皮肤紧贴,通过高压使液体药品通过微射流喷孔5,产生液体柱,穿透皮肤喷射到皮下,通过环形座4与皮肤紧贴,其稳定性及防滑效果好;液体药品平滑流动,从注射孔射出,减少了注射阻力,防止药水残留。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