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74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骨科,直接或间接暴力均可引起粗隆间骨折,老年人粗隆部骨质疏松,跌到时下肢过度外展或内收均可造成骨折,青壮年粗隆部骨质坚硬,多因强大保利直接撞击引起粗隆间骨折。无位移骨折时,卧床患者外展,患足穿木板鞋,6 周后可扶双拐下地;位移不严重骨折,患足穿木板鞋,采用皮牵引,重量2-4Kg,患肢外展微内旋,6周后去牵引扶双拐下地。现有的木板鞋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不能调节大小,需要备多种型号的鞋子,且患者的脚型不能有效的预测,不能及时有效的满足各个患者使用;二是患者需要固定的时间较久,普通的鞋子容易造成压疮,且不易观察测量皮温、皮色、肿胀以及动脉搏动等状况,无法及时了解脚部血运情况;三是有些骨折需要外展中立位,有些情况需要外展稍微内旋或者外展稍微外旋,目前的木板鞋,不能根据情况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新型结构简单,可以适应多种脚型的人,能够观察患者血运情况,调整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之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包括脚底支撑板、横向支撑板,所述脚底支撑板下端的一侧面设有半圆形后跟支撑板,后跟支撑板内设有后跟软垫,所述脚底支撑板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后跟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沉头槽,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有沉头螺栓,所述横向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沉头螺栓的沉头部位放置在沉头槽内,沉头螺栓的螺栓部位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从横向支撑板的另一侧露出,沉头螺栓的螺栓部位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紧固螺母,将脚底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脚底支撑板上位于后跟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侧面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脚底支撑板上与后跟支撑板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横向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第二连接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限位凸起与第一连接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沉头槽与沉头螺栓的沉头部位相适应,沉头螺栓的沉头部位设为多边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侧面支撑板分为第一侧面支撑板、第二侧面支撑板,第一侧面支撑板上设有弹性绑带,第二侧面支撑板上设有绑带固定孔,所述弹性绑带的自由端穿过绑带固定孔后,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第二侧面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设为子粘扣和母粘扣结构或挂钩与挂圈结构。

进一步,所述侧面支撑板与脚底支撑板相连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紧固螺栓以及第二紧固螺母,脚底支撑板上设有多条长条形的紧固连接孔,紧固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等于紧固螺母之间的间距,侧面支撑板上的紧固螺栓的自由端分别穿紧固连接孔,从脚底支撑板的另一侧露出,并旋上第二紧固螺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适应多种脚型的人,不需要过多存货;且能够观察患者血运情况,有利于治疗的进行;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之间的角度,便于实施外展中立、外展内旋或外展外旋的时候,也方便适应患者的左、右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脚底支撑板朝向横向支撑板一侧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A-A向示意图。

图中,1横向支撑板,11限位槽,2脚底支撑板,21紧固连接孔,22第一连接孔,22a沉头槽,23限位凸起,3后跟支撑板,4后跟软垫,5沉头螺栓, 51沉头部位,52螺栓部位,53第一紧固螺母,6第一侧面支撑板,61弹性绑带, 61a母粘扣,7第二侧面支撑板,71绑带固定孔,72子粘扣,8紧固螺栓,81 第二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骨科用下肢外展防旋装置,包括脚底支撑板2、横向支撑板1,所述脚底支撑板2下端的一侧面设有半圆形后跟支撑板3,后跟支撑板3内设有后跟软垫4,所述脚底支撑板1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孔22,第一连接孔22位于后跟支撑板3的一端设有沉头槽22a,所述第一连接孔22内设有沉头螺栓5,所述横向支撑板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沉头螺栓5的沉头部位51 放置在沉头槽22a内,沉头螺栓5的螺栓部位52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从横向支撑板1的另一侧露出,沉头螺栓5的螺栓部位52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紧固螺母53,将脚底支撑板2与横向支撑板1连接在一起;

所述脚底支撑板2上位于后跟支撑板3的一侧设有两个侧面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脚底支撑板2上与后跟支撑板3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23,所述横向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与第二连接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限位凸起23与第一连接孔22中心之间的距离,因为脚底支撑板2 与横向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需要经常调节,且患者的脚部着力在侧面支撑板上,间接将力形成沉头螺栓5的扭力,沉头螺栓5容易坏掉,所以增加限位凸起23,限位凸起23与限位槽11相匹配连接,形成与患者脚部旋转反向的力,能够有效防止脚部支撑板2与横向支撑板1产生位移,且能够保护沉头螺栓5;若沉头螺栓5在力作用下,变形坏掉的话,则可以直接取下,单独更换沉头螺栓5,与固定在脚底支撑板2上的螺栓相比,节约使用维护成本。

进一步,所述沉头槽22a与沉头螺栓5的沉头部位51相适应,沉头螺栓5 的沉头部位51设为多边形结构,能够防止脚部支撑板2与沉头螺栓5之间相对活动。

进一步,所述侧面支撑板分为第一侧面支撑板6、第二侧面支撑板7,第一侧面支撑板6上设有弹性绑带61,第二侧面支撑板7上设有绑带固定孔71,所述弹性绑带61的自由端穿过绑带固定孔71后,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第二侧面支撑板7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设为子粘扣61a和母粘扣72结构或挂钩与挂圈结构,若为挂钩和挂圈结构,则弹性绑带61的自由端设有挂钩,第二侧面支撑板7的一侧面设有多排挂圈,便于调节弹性绑带61的松紧。

进一步,所述侧面支撑板与脚底支撑板2相连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紧固螺栓8以及第二紧固螺母81,脚底支撑板2上设有多条长条形的紧固连接孔21,紧固连接孔21之间的间距等于紧固螺母8之间的间距,侧面支撑板上的紧固螺栓8的自由端分别穿紧固连接孔21,从脚底支撑板1的另一侧露出,并旋上第二紧固螺母81,所述的紧固连接孔21相互平行,并平行于脚底支撑板2的上端边缘,所述的紧固连接孔21也能起到透气的作用,有利于脚部汗液的蒸发,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当患者脚较短时,选着距后跟支撑板3较近的紧固连接孔 21,将侧面支撑板固定住;当患者较长时,则选择选着距后跟支撑板3较远的紧固连接孔21,将侧面支撑板固定住;当患者脚部较肥胖或瘦窄时,沿紧固连接孔21,调节两个侧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适应多种脚型的人,且能够观察患者血运情况,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当患者需要外展中立、外展内旋或外展外旋的时候,也方便适应患者的左、右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脚底支撑板2与横向支撑板1之间的角度,旋出第一紧固螺母53,将限位凸起23放置在合适的限位槽11内,然后拧紧第一紧固螺母53,即可调整脚底支撑板2与横向支撑板1之间的角度。

当患者的脚部较胖或者较瘦时,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后跟软垫4的厚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脚后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