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147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尤其是指一种通过将留滞于人体内的管体与显露于人体外的管体分段设置,并透过彼此的活动组接而能视使用状态进行组合灌食或分离更换新品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



背景技术:

当病患有吞咽困难、昏迷、口颈部疾病或是手术等无法自行经由口部进食的因素时,若病患的肠胃功能正常,便可经由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忙进行鼻胃管灌食,以帮助病患身体获得所需热量及营养。

而所谓的鼻胃管灌食是以鼻胃管自鼻腔插入胃内,并将饮食处理成流质状态,再将流质饮食输入鼻胃管,使流质食物在鼻胃管的导引下经由鼻腔流至胃部,达到进食的目的。

由于鼻胃管属于侵入性的医疗器材,而且在将鼻胃管由人体的鼻腔置入胃内的工序也会有潜在影响健康的风险,因此,在人体内安装鼻胃管后,若非必要,通常不会取出,以避免后续重新插设及卫生处理上的困扰。

此外,由于鼻胃管会有一段置入人体内部,因此鼻胃管必须选用较佳的材质,以减少患者对鼻胃管敏感而产生各种不适现象,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基于卫生或是鼻胃管裸露在人体外的部分毁损而需更换时,却因为鼻胃管选用较佳的材质而导致产生浪费资源与增加更换成本的问题。

请参看中国专利(CN205307414U)截断式喂食管,其为申请人于2015年12 月30日所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案,该案的喂食管主要包括有三个独立的组件,即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结合组件,透过结合组件的二端分别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组接,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因此相互接合。

该案设计将喂食管分为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结合组件的用意,主要是鉴于接合处为最容易损坏之处,因此当结合组件损坏时可以只更换结合组件,无须连同第一管体丢弃;只是此一情形是在第一管体采用的材质较为昂贵时,方能展现出该结构的优异之处,若是第一管体采用的材质较为便宜,则此优点便不突出,甚至有造成零件过于零散的缺失之缺点。

现在,本设计人即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再研发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式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截断式喂食管,主要是将喂食管分设为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另一端则与流体供应导入装置连接,而第二管体的一端由鼻腔置入胃内,使第一管体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组接,透过第二管体能与第一管体活动接合、分离,供业者根据留滞于人体内部的管体选用较佳材质,而于人体外的管体可以选用其他成本较低的材质,如此一来即可降低移除更换人体外的管体的成本,并能精简喂食管的结构组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其中一端设置第一结合端,所述第二管体对应所述第一结合端的一端设第二结合端,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所述第二管体朝向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端缘凸设挡止环,所述挡止环上具有多个穿孔。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端的外端以及所述第二结合端对应所述第一结合端的外端的内端处之间形成彼此凹凸对接的对接部。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端外表面设卡沟,所述第二结合端内表面设凸体,所述凸体卡入所述卡沟,使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端外表面设外螺纹,所述第二结合端内表面设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使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二结合端形成一套筒,所述套筒内形成所述内螺纹,所述挡止环设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管体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的外表面凸设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紧邻着所述外螺纹的内端。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端外表面设卡沟,所述第二结合端内表面设凸体,所述凸体卡入所述卡沟,使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端外表面设外螺纹,所述第二结合端内表面设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使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所述第二结合端形成一套筒,所述套筒内形成所述内螺纹,所述挡止环设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管体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的外表面凸设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紧邻着所述外螺纹的内端。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管体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结合端形成一第一套筒,所述第二管体朝向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结合端形成第二套筒,一结合组件结合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

如上所述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内表面形成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内表面形成第二内螺纹,所述结合组件邻接所述第一结合端的外表面设第一外螺纹,所述结合组件邻接所述第二结合端的外表面设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合,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喂食管分设为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另一端则与流体供应导入装置连接,而第二管体的一端由鼻腔置入胃内,使第一管体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组接,透过第二管体能与第一管体活动接合、分离,供业者根据留滞于人体内部的管体选用较佳材质,而于人体外的管体可以选用其他成本较低的材质,如此一来即可降低移除更换人体外的管体的成本,并能精简喂食管的结构组成。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与鼻腔之间的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4为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分离后,第一管体留在鼻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二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三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四较佳实施例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五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五较佳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五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六较佳实施例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管体;

11 第一结合端;

111 卡沟;

112 外螺纹;

12 对接部;

13 限位环;

14 对接部;

15 第一套筒;

151 第一内螺纹;

17 第一对接部;

18 第二对接部;

2 第二管体;

21 第二结合端;

211 凸体;

212 内螺纹;

22 挡止环;

221 穿孔;

23 对接部;

24 套筒;

25 对接部;

26 第二套筒;

261 第二内螺纹;

3 结合组件;

31 第一外螺纹;

32 第二外螺纹;

33 限位环;

34 第一对接部;

35 第二对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公开,现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说明书附图及附图标记:

请参看图1、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嵌截断式喂食管的其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包括第一管体1及第二管体2;其中:

第一管体1的其中一端以活动方式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第一结合端11,第一结合端11的外表面设卡沟111;

第二管体2的其中一端且是对应朝向第一结合端11的一端设有第二结合端21,第二结合端21的内表面设有凸体211,第二结合端21的外表面凸设挡止环22,挡止环22上具有多个穿孔221;

如此一来,可将第一管体1的第一结合端11嵌入第二管体2的第二结合端21内,并透过凸体211卡设在卡沟111将第一结合端11与第二结合端21卡设连接,使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彼此结合固定而形成喂食管,以作为输送流质食物的输送管道。

挡止环22的直径大于鼻孔孔径,用于限制喂食管置入人体内的长度,其上的穿孔221避免鼻孔被挡止环22遮蔽造成患者呼吸受阻(参见图3)。

当第一管体1损坏或不进行喂食时,便能透过第一结合端11与第二结合端21分离,将第一管体1取下如图4所示),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此时患者仅须配戴口罩遮住口鼻,便可避免他人知晓患者鼻部装有喂食管。

第一结合端11的外端以及第二结合端21对应第一结合端11的外端的内端处之间形成彼此凹凸对接的对接部12、23(参看图2),使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结合更为密合防漏。

在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结合端21处形成一套筒24,使第一结合端11与第二结合端21结合时,第一结合端11能插接至对应套筒24处,使第一结合端11与第二结合端21间的结合性更为稳固。

此外,第一结合端11与第二结合端21间的结合也可以透过彼此接触的摩擦力咬合固定。

在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端11的外表面设外螺纹112,第二结合端21的内表面设内螺纹212,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使所述第一结合端与所述第二结合端结合定位。透过设置于第一管体1上的第一结合端11的外螺纹112与第二管体2上的第二结合端21的内螺纹212彼此的对接锁合,亦能将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接合固定形成喂食管,作为输送流质食物的输送管道。

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上的第一结合端11以其外螺纹112 与第二管体2的第二结合端21的内螺纹212螺合锁接固定,将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串接锁合,形成一内部管道连通的流质食物输送管体。

在如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结合端21处形成一套筒24,套筒24内形成前述的内螺纹212,而前述的挡止环22设于该套筒24的外表面。

此外,请参看图8,本实用新型的内嵌截断式喂食管,进一步在第一管体1的第一结合端11外表面上凸设限位环13,限位环13作为内螺纹212与外螺纹112相互锁接的极限位置(参见图9)。

请参看图10。使第一管体1上的第一结合端11的外端以及在第二管体2与第一结合端11的外端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端21的内端处设有彼此之间形成凹凸对接的对接部14、25,使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的结合更为密合防漏。

此外,第一管体1上的第一结合端11的外端以及在第二管体2与第一结合端11 的外端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端21的内端处还可以进一步分别设有彼此对应的密接垫圈部(图中未表示),二个密接垫圈部彼此对接密合。甚至还可以使二个密接垫圈部在彼此对接的端部形成有凹凸对应的对接部(图中未表示)。

在如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朝向第二管体2的第一结合端11形成一第一套筒15,第二管体2朝向第一管体1的第二结合端21形成第二套筒26,第一套筒15内表面形成第一内螺纹151,第二套筒26内表面形成第二内螺纹261,一结合组件3用于结合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结合组件3邻接第一结合端11的外表面设第一外螺纹31,结合组件3邻接第二结合端21的外表面设第二外螺纹32,第一外螺纹31与第一内螺纹151螺合,第二外螺纹32与第二内螺纹261 螺合。

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结合组件3的第一外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32之间凸设限位环33作为分野,限制第二内螺纹261与第一外螺纹31以及第二内螺纹 261与第二外螺纹32相互锁接的极限位置。

使第一外螺纹31的外端与第一套筒15的第一内螺纹151的内端之间形成凹凸对接的第一对接部17、34,第二外螺纹32的外端与第二套筒26的第二内螺纹261的内端之间形成凹凸对接的第二对接部18、35,使第一管体1与结合组件3之间及第二管体2与结合组件3之间的结合更为密合防漏。

第一外螺纹31的外端与第一套筒15的第一内螺纹151的内端之间,以及第二外螺纹32的外端与第二套筒26的第二外螺纹32的内端之间,进一步分别设有彼此对应的密接垫圈部(图中未表示),二个密接垫圈部彼此对接密合。甚至还可以使二个密接垫圈部在彼此对接的端部形成有凹凸对应的对接部(图中未表示)。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