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43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耳石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通过医护人员指导,对其身体姿势进行不同方位的调整,使其达到耳石复位的作用,但目前患者在进行治疗姿势调整时,因没有相应有效的辅助装置,对其进行辅助引导,从而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耳石症患者治疗时,没有相应辅助引导装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包括床板、旋转板、卡槽、支撑板、底板、第一电动推杆、万向球头、第二电动推杆、限位板、滑动板、固定板、定时闹钟、插销、把手,所述的旋转板位于床板左侧内部,所述的旋转板与床板转动相连,所述的卡槽位于旋转板内部底端,所述的卡槽为凹槽,所述的支撑板位于床板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板与床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支撑板两两之间,所述的底板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位于底板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万向球头位于第一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万向球头与第一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万向球头位于卡槽内部,所述的万向球头与旋转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位于底板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板位于第二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限位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限位板与床板滑动相连,所述的滑动板位于床板左侧外壁,所述的滑动板与床板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位于滑动板前端,所述的固定板与滑动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定时闹钟位于固定板前端,所述的定时闹钟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插销贯穿滑动板前端,所述的插销与滑动板滑动相连,所述的把手位于插销前端,所述的把手与插销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顶部中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底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板左侧内部还设有第一触碰开关,所述的第一触碰开关与床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板右侧内部底端还设有第二触碰开关,所述的第二触碰开关与床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旋转板左侧还设有第三触碰开关,所述的第三触碰开关与旋转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限位板左侧下端还设有第四触碰开关,所述的第四触碰开关与限位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板前端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为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打开第一电动推杆,即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万向球头联动旋转板作转动向上运动,当旋转板顶部与床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三接触开关便相互接触,即通过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二接触开关接触的作用,使第一电动推杆停止运动,即实现旋转板的固定,因万向球头可以顺着卡槽内部滑动,从而实现了旋转板正常的转动,然后患者便可平躺在床板上,使自身头部处于旋转板上方,然后医护人员再关闭第一电动推杆,即第一电动推杆带动万向球头联动旋转板作向下转动运动,即使患者头部跟随旋转板同步向下,当第一电动推杆复位停止后,患者头部便处于后仰姿势,此时通过头部后仰的姿势,来对耳石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医护人员也可通过口述方式指导患者,使患者摆出趴床低头翘臀姿势,当患者姿势达到医护人员要求标准时,医护人员便可打开第二电动推杆,即第二电动推杆推动限位板作由下向上运动,当第二触碰开关与第四触碰开关接触后,第二电动推杆便停止工作,即使限位板保持固定,此时通过限位板的作用,对患者手臂部位进行限位,避免患者手臂向右侧移动,然后医护人员拉动把手,使把手带动插销向外滑动,即使插销与固定槽分离,使得滑动板处于活动状态,再将滑动板由左向推动,即使滑动板到达患者下肢部位,再将插销插入固定槽,即使滑动板处于固定状态,此时通过滑动板的作用,对患者脚部进行限位,避免患者脚部向左侧移动,最终通过以上方式,对患者姿势进行辅助引导,从而提高了患者姿势的标准程度,使其达到治疗标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可设定定时闹钟时间,当定时闹钟到达设定时间后,便发生闹铃声,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治疗时间已到,从而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该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简单的操作,不仅能够对耳石症患者治疗动作进行有效的辅助引导以及限位,使其达到治疗要求标准,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定时闹钟、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触碰开关、第二触碰开关、第三触碰开关以及第四触碰开关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也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主视图;

图2是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剖视图;

图3是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俯视图;

图4是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侧视图;

图5是旋转板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6是固定板部位放大图;

图7是限位板部位放大剖视图。

床板1、旋转板2、卡槽3、支撑板4、底板5、第一电动推杆6、万向球头7、第二电动推杆8、限位板9、滑动板10、固定板11、定时闹钟12、插销13、把手14、第一触碰开关101、第二触碰开关102、固定槽103、第三触碰开关201、蓄电池501、第四触碰开关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包括床板1、旋转板2、卡槽3、支撑板4、底板5、第一电动推杆6、万向球头7、第二电动推杆8、限位板9、滑动板10、固定板11、定时闹钟12、插销13、把手14,所述的旋转板2位于床板1左侧内部,所述的旋转板2与床板1转动相连,所述的卡槽3位于旋转板2内部底端,所述的卡槽3为凹槽,所述的支撑板位于床板1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板4与床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底板5位于支撑板4两两之间,所述的底板5与支撑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6位于底板5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电动推杆6与底板5螺纹相连,所述的万向球头7位于第一电动推杆6顶部,所述的万向球头7与第一电动推杆6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万向球头7位于卡槽3内部,所述的万向球头7与旋转板2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8位于底板5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电动推杆8与底板5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板9位于第二电动推杆8顶部,所述的限位板9与第二电动推杆8螺纹相连,且所述的限位板9与床板1滑动相连,所述的滑动板10位于床板1左侧外壁,所述的滑动板10与床板1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板11位于滑动板10前端,所述的固定板11与滑动板10螺纹相连,所述的定时闹钟12位于固定板11前端,所述的定时闹钟12与固定板11螺纹相连,所述的插销13贯穿滑动板10前端,所述的插销13与滑动板10滑动相连,所述的把手14位于插销13前端,所述的把手14与插销13一体相连,所述的底板1顶部中端还设有蓄电池501,所述的蓄电池501与底板5螺纹相连,所述的床板1左侧内部还设有第一触碰开关101,所述的第一触碰开关101与床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床板1右侧内部底端还设有第二触碰开关102,所述的第二触碰开关102与床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板2左侧还设有第三触碰开关201,所述的第三触碰开关201与旋转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板9左侧下端还设有第四触碰开关901,所述的第四触碰开关901与限位板9螺纹相连,所述的床板1前端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固定槽103,所述的固定槽103为凹槽。

该用于辅助治疗上半规管耳石症的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打开第一电动推杆6,即第一电动推杆6推动万向球头7联动旋转板2作转动向上运动,当旋转板2顶部与床板1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接触开关101与第三接触开关201便相互接触,即通过第一接触开关101与第二接触开关201接触的作用,使第一电动推杆6停止运动,即实现旋转板2的固定,因万向球头7可以顺着卡槽3内部滑动,从而实现了旋转板2正常的转动,然后患者便可平躺在床板1上,使自身头部处于旋转板2上方,然后医护人员再关闭第一电动推杆6,即第一电动推杆6带动万向球头7联动旋转板2作向下转动运动,即使患者头部跟随旋转板2同步向下,当第一电动推杆6复位停止后,患者头部便处于后仰姿势,此时通过头部后仰的姿势,来对耳石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医护人员也可通过口述方式指导患者,使患者摆出趴床低头翘臀姿势,当患者姿势达到医护人员要求标准时,医护人员便可打开第二电动推杆8,即第二电动推杆8推动限位板9作由下向上运动,当第二触碰开关102与第四触碰开关901接触后,第二电动推杆8便停止工作,即使限位板9保持固定,此时通过限位板9的作用,对患者手臂部位进行限位,避免患者手臂向右侧移动,然后医护人员拉动把手14,使把手14带动插销13向外滑动,即使插销13与固定槽103分离,使得滑动板10处于活动状态,再将滑动板10由左向推动,即使滑动板10到达患者下肢部位,再将插销13插入固定槽103,即使滑动板10处于固定状态,此时通过滑动板10的作用,对患者脚部进行限位,避免患者脚部向左侧移动,最终通过以上方式,对患者姿势进行辅助引导,从而提高了患者姿势的标准程度,使其达到治疗标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可设定定时闹钟12时间,当定时闹钟12到达设定时间后,便发生闹铃声,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治疗时间已到,从而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蓄电池501是为了给定时闹钟12、第一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8、第一触碰开关101、第二触碰开关102、第三触碰开关201以及第四触碰开关901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也可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