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52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往往将艾草直接固定于穴位上方进行燃烧,由于艾草燃烧后会形成艾灰,当高温艾灰掉到皮肤上时,会引起皮肤烧伤、烫伤或起泡,因此,部分患者对艾灸疗法比较担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艾灸装置,可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的艾灰掉到患者身上,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装置,包括针体、设于所述针体顶部的艾柱棒及设于所述艾柱棒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针体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嵌入所述艾柱棒底部以使所述针体与艾柱棒相固定;所述底座为网状结构,用于装载所述艾柱棒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艾柱棒下方并与所述艾柱棒构成一体式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针体上,所述通孔的孔沿处卡装有环形密封圈,所述针体与底座之间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包括网状基板及自网状基板边缘向下折弯所形成的支撑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三个等距设置的支撑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网状基板为弧面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还包括用于拿捏的两个片状把持部,所述两个片状把持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网状基板的边缘且与所述网状基板一体成型。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包括针体、设于针体顶部的艾柱棒及设于艾柱棒下方的底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增设有底座,可用于装载艾柱棒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可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的艾灰掉到患者身上,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具体地,艾柱棒与底座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使用方便;同时,艾柱棒与底座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部件更换灵活,可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针体1、设于所述针体1顶部的艾柱棒2及设于所述艾柱棒2下方的底座3,具体地,所述底座3固定于所述艾柱棒2下方并与所述艾柱棒2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3上设有通孔4,所述针体1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4并嵌入所述艾柱棒2底部以使所述针体1与艾柱棒2相固定。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增设有底座3,可用于装载艾柱棒2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艾灸前,将针体1顶部(针尾)插入带有底座3的艾柱棒2底部,使针体1与艾柱棒2相固定;然后,将针体1顶部(针头)插入相应的穴位;最后,点燃针体1顶部的艾柱棒2,进行艾灸治疗。艾灸过程中,艾柱棒2不断燃烧并产生艾灰,此时,艾灰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滴落至网状结构的底座3上,可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的艾灰掉到患者身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座3为网状结构,既可用于装载所述艾柱棒2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也可以使艾柱棒2所产生的烟雾透过网状结构,更好地与皮肤接触,进一步提高艾灸的效果。

参见图2,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包括网状基板及自网状基板边缘向下折弯所形成的支撑部5。其中,所述网状基板为弧面结构,可使艾灰聚拢至网状基板的底部,方便回收;同时,所述支撑部5至少包括三个等距设置的支撑脚,通过支撑脚可对底座3进行有效支撑,使支撑脚底部与患者的皮肤相贴合,从而减少底座3对针体1所施加的压力,保证治疗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座3还包括用于拿捏的两个片状把持部6,所述两个片状把持部6对称设置于所述网状基板的边缘且与所述网状基板一体成型。通过把持部6可方便拿捏底座3,避免手部与艾灰接触,保证艾灰的清洁度。

参见图3,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通过所述通孔4套设于所述针体1上,所述通孔4的孔沿处卡装有环形密封圈,所述针体1与底座3之间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针体1、艾柱棒2及底座3为分体式结构,部件更换灵活。

参见图4,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通过所述通孔4套设于所述针体1上,所述通孔4的孔沿处卡装有环形密封圈,所述针体1与底座3之间通过环形密封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针体1、艾柱棒2及底座3为分体式结构,部件更换灵活。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