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704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非血管腔道如消化管、泌尿道、气管等生物体管腔内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可以使用导丝。导丝在医疗手术中的作用,通常是辅助导管和其他医疗装置在体腔内的前进和正确定位。另外,在使用内窥镜观察、治疗的生物体管腔等的情况下,也使用导丝,将该插入到内窥镜的管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在腔体中插入导管时使用导丝,首先将导丝插入腔体中,然后使导管沿导丝前进,这样导丝可以将导管引导至病变部。

在现有技术中,金属导丝与腔体内壁亲和性差,摩擦阻力大,润滑性低,不便于插入。并且当导丝在患者体内处于行进状态时,医生需要通过医用X光机或内窥镜对导丝的行进状态进行观察。医生通过图像对导丝与腔体内壁接触情况进行判断,但是普通的导丝在内窥镜和X光机下面都不利于观察。而对于医生来说,准确的判断导丝与腔体内壁的接触情况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导丝对人体组织施加力过大,若施加力过大可能会刺伤腔体内壁。对于可以采用内窥镜观察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内镜直视下观察导丝的移动,尽量避免刺伤腔体内壁,需要在导丝上设置可识性标识。针对于导丝的标识各个公司设计的略有不同,但都是以方便医生容易观察导丝的移动为标准。目前多以螺旋形条纹为主,所以,称之为“斑马导丝”。

例如,现有技术中多篇文献如参考文献1(CN103623495A)中公开了一种斑马导丝,由于输送芯轴的金属芯表面设置了聚四氟乙烯层,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小了导丝递送过程产生的阻力,同时金属芯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表面为不在同一平面的螺旋条纹,减小阻力的同时易于操控,该聚四氟乙烯层进一步提高了斑马导丝的可操控性。另外,在斑马导丝的导丝头表面设置了聚合物套管,且聚合物套管表面预涂有亲水性涂层,使斑马导丝在使用时降低了导丝头与其它器械或血管的摩擦力,从而使所述斑马导丝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与超滑性。

参考文献2(CN204521931U)中同样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斑马导丝,包括芯,在内芯的顶部连接有弹性金属体,弹性金属体的长度为0.5cm~3cm,弹性金属体的外径比内芯的外径大0.1mm,在弹性金属体和内芯的外侧包裹有包塑层。该方案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手术过程中能做到不折不弯曲,超滑,同时在影像下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斑马导丝前端达到的穿刺部位,使手术顺利进行,给医护工作者减轻了心理压力并为手术成功带来方便。

总的来说,上述两种斑马导丝都在表面包覆了螺旋条纹,可以有利于在内窥镜的观察下插入,但是导丝的远端为尖端,比较锋利,即使是在可视的情况下也容易捅破导管或者是划伤腔体内壁,造成产品使用的失效,给病人造成痛苦,成为新的病灶或者是引其并发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螺旋条纹包塑层容易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导丝远端的包塑体容易卷起等缺陷。并且在使用医用X光机来观察时,由于X光机显示的图像是二维图,斑马条纹并不能提高其在X光机下的可视性,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还是存在导丝刺伤内壁的可能。

参考文献3(CN105343984A)中公开了一种导丝,解决现有技术中导丝与血管接触时接触力无法准确判断的问题。该实用新型中的导丝包括导丝头端、设置在导丝内腔中的光纤传感器、弹簧、固定件;所述弹簧固定在固定件与导丝头端之间;光纤传感器穿过固定件内腔和弹簧内部固接于导丝头端,光纤传感器的光栅部分位于弹簧和导丝头端部。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丝,可以实现导丝与血管接触力的准确判断。简单来说,其通过在导丝的头端近端设置了固定件与弹簧,弹簧固定于固定件与头端之间,光纤传感器的光栅位于弹簧和导丝头端部。当导丝头端与腔体内壁的组织接触时,因为外力使得腔体内壁的组织与导丝头端相互挤压,头端受力使得弹簧发生形变,光栅也发生形变,通过前期的实验可以获得弹簧与光栅形变之间的系数,以及弹簧发生形变与受力之间的系数,通过获得的光栅的形变以及提前获知的系数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导丝头端的受力大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刺伤腔体管壁,但是该导丝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不适宜大范围的应用。

参考文献4(CN204193262U)中公开了一种尿动力管助插导丝,其包括助插导丝主体;所述助插导丝主体远端为圆头端,所述助插导丝主体近端一体成型有一个用于使助插导丝主体远端插入尿动力管后与尿动力管的球囊顶部恰好接触配合的定位把手。该尿动力管助插导丝能够避免其远端在插入尿动力测试管后刺破尿动力测试管的球囊,避免造成尿动力测试管使用的失效。在该文献中除了圆头端外还必须得设有定位把手才能实现防刺破球囊的功能,导致该导丝的结构复杂,成本升高,操作难度增大,也没有提及如何避免刺伤腔体内壁。

参考文献5(CN103316416A)中公开了一种球头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条状芯轴,位于芯轴头部的导丝头端和包覆于芯轴外、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包覆层,以及由显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头部管,头部管连接包覆层与导丝头端,所述的导丝头端为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内部中空的球体,导丝的外表面具有亲水层,导丝头端与包覆层一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不会导致腔道壁穿孔,导丝头端能够顺利通过腔道,手术风险小的优点。其说明书中还公开了所述的导丝头端为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内部中空的球体,导丝的外表面具有亲水层,导丝头端与包覆层一体。高弹性材料如聚氨酯,改性尼龙等弹性材料。但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球头虽然能够有效避免刺伤内壁,但是该高分子聚合物制得的空心球头强度较低,导向性差,不便于插入。

因此,提供一种可视性强、结构简单、不会刺伤腔体内壁,还能避免包塑层脱落或卷曲的非血管腔道导丝成为本医疗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内镜和X光下可视性强、结构简单、不会刺伤腔体内壁,同时能避免包塑层脱落或卷曲的非血管腔道导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血管腔道导丝,包括由金属材料制备的芯轴和球头,芯轴插入端的外径小于非插入端的外径,芯轴插入端连接有球头,芯轴外套设有包塑层,球头的外径大于包塑层插入端的外径,球头的外径不大于包塑层非插入端的外径。

进一步地,球头的外径为包塑层插入端的外径的1.1-3倍。

进一步地,包塑层外涂有超滑亲水涂层。

进一步地,包塑层套设于芯轴外,包塑层由选自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尼龙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包塑层套设于芯轴外,包塑层由靠近球头的第一包塑层和远离球头的第二包塑层组成,第二包塑层的硬度大于第一包塑层。

进一步地,第一包塑层由选自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尼龙弹性体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包塑层由选自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芯轴和球头采用镍钛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球头无缝连接于芯轴上。

进一步地,导丝为直头导丝或弯头导丝。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导丝球头的外径大于包塑层插入端的外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带有包塑层的导丝容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包塑层由于远端的阻力容易卷起等缺陷。另一个方面,导丝的球头由金属材料制成,在X光机下显影性远好于塑料,球头的外径大于包塑层,在X光机和内窥镜下都可以明显观察到球头,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导丝前端达到的穿刺部位,在不需要定位装置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防止导丝头刺破腔体内壁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直头导丝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2的直头导丝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3的弯头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如下:

1-芯轴

2-球头

3-包塑层

31-第一包塑层

32-第二包塑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各个实施方式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几种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设定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用在本文中的术语,导丝的“近端”或“尾端”是在身体外侧延伸最接近医生的导丝段。导丝的“远端”或“前端”是在体腔内距离入口部位最远的导丝段,即插入端。

在下面的附图中,并没有示出导丝的全长。导丝的长度能根据介入手术的类型而改变,但是典型地导丝的长度在30到800厘米(cm)的范围内。用于冠状、外周和神经脉管的介入的导丝的通常长度可能在170到300cm的范围内。

实施例

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血管腔道导丝,包括由金属材料制备的芯轴1和球头2,芯轴1插入端的外径小于非插入端的外径,芯轴1插入端连接有球头2,芯轴1外套设有包塑层3,球头2的外径大于包塑层3插入端的外径,球头2的外径不大于包塑层3非插入端的外径。由于球头2直径略大于包塑层3插入端的外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导丝中的包塑层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包塑层3的插入端容易卷起等缺陷,球头2的外径需要不能大于包塑层3非插入端的外径,避免了导丝头的尺寸过大而需求更大的器械通道。导丝头为球头状,外表光滑,不易刺伤腔体内壁;并且直径大于包塑层3插入端的外径,尺寸大于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头,依靠金属本身优异的显影性,在内镜和X光下都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该球头2,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导丝的插入情况,在不需要定位装置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防止导丝刺破腔体内壁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球头2的尺寸,例如,可以优选球头2的外径为包塑层3插入段外径的1.1-3倍。球头2尺寸过小,在X光机和内窥镜下的可视性减弱,因此,即使导丝头部为球头状,其与腔体内壁接触时的受力面积依旧较小,在操作人员不能清楚观察到导丝头所在位置的情况下,一旦操作人员大意,可能还是会刺伤内壁;球头2尺寸过大,插入阻力增大,会增加导丝插入的困难。

进一步地,包塑层3外涂有超滑亲水涂层,该超滑亲水涂层能吸附并保存液体,使导丝表面摩擦阻力降低,进一步增加导丝的插入性能。

进一步地,包塑层3是套设于芯轴外的塑料套筒,包塑层3可以选自具有较好柔软性的材料(如软质材料、弹性材料等),具体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酯(PET、PBT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有机硅树脂、含氟聚合物(PTFE、ETFE、PFA等)或者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胶乳橡胶、硅氧橡胶、尼龙弹性体等各种橡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地,包塑层3最优选由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尼龙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摩擦力低,润滑性好,可以提高导丝的插入性;聚氨酯材料和尼龙弹性体生物相容性高,可以减少导丝对腔体内壁组织的刺激。

优选地,如图2表示的实施例2所示,包塑层3套设与芯轴外,包塑层3由靠近球头2的第一包塑层31和远离球头的第二包塑层32组成,第二包塑层32硬度大于第一包塑层31。包塑层3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增加导丝和腔体内壁的生物相容性,或起润滑作用,减少导丝插入时的阻力;同时由于包塑层3的存在可能会降低芯轴的柔性和可弯曲性,通过将靠近球头2的一端设置为较软的第一包塑层31,可以提升导丝头的柔性和可弯曲性,有利于在较为复杂的腔体中的导向性;通过将远离球头2的一端设置为较硬的第二包塑层32,可以保证导丝的强度,提升插入性。

更优选地,第一包塑层31由硬度较低的选自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尼龙弹性体中的一种材料制成,更优选为聚氨酯材料制成,聚氨酯具有高强度、与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人体温度下有较高的柔韧性。在第一包塑层31主要由聚氨酯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导丝的前端部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插入腔体内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损伤腔体内壁等,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第二包塑层32由硬度较高的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材料制成,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其强度高,表面摩擦力低,润滑性好,可以提高导丝的插入性。

进一步地,芯轴1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呈现伪弹性的合金(包含超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优选镍钛合金材料。

导丝中芯轴1的构成材料由金属材料构成,没有特殊的限定,可以选择本领域中常见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SUS316J1L、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2等)、呈现伪弹性的合金(包含超弹性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优选超弹性合金。由于超弹性合金比较柔软且具有复原性,并难以产生弯曲,所以由超弹性合金作为芯轴的导丝,其前端部分具有充分的弯曲的柔软性和弹性回复能力,能够提高对复杂的、弯曲的血管的插入性能,并能够得到更优异的操作性,而且即使导丝发生反复的弯曲变形,由于导丝优异的弹性回复能力,导丝也不会产生永久的弯曲形变,所以能够避免导丝在使用中因为发生弯曲而导致操作性降低的情况。

进一步地,超弹合金优选采用镍钛合金,采用镍钛合金作为芯轴的导丝在具有优异的推入性、转矩传递性,进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同时,在远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复原性,进而对血管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刺破腔体内壁的风险。

进一步地,球头2无缝连接于芯轴上,球头2优选与芯轴1一体成型,无缝连接于芯轴1上,以此可以减少球头2脱落的风险。

球头2上可以涂覆有功能性涂层,如亲水性涂层、疏水涂层或生物活性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亲水性涂层可以吸引水分子在其表面形成“凝胶状”表面,降低导丝的通过阻力。对于亲水涂层材料并没有具体的限定,涂层优选由摩擦阻力小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马来酸酐系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或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各种合成多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盐、纤维素系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球头2上还可以涂覆有疏水涂层,对于疏水涂层材料并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采用硅酮、聚四氟乙烯或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疏水涂层可以抑制水分子形成“腊状”表面,减少摩擦,增加导丝的跟踪性能。

进一步地,根据成本的需要,包塑层3上也可以涂覆有上述的功能性性涂层。

进一步地,导丝可以为直头导丝或弯头导丝。直头导丝用途甚广,适用于绝大多数经皮穿刺插管操作;如图3表示的实施例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丝也可以是弯头导丝,弯头导丝前端弯曲,其优点是插管时遇到弯曲变形的腔体管,导丝前端不会顶在血管壁上,进一步有效的防止损伤血管。

进一步地,包塑层3上可以设置有标识部,可以进一步提高导丝在内窥镜下的可视性,结合球头2,进一步避免刺伤腔体内壁。

上述对上述标识部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以便于在内窥镜或X光机下观察为准,标识部可以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交替螺旋条纹、交替的圆环或交替的竖直条纹,通过间隔对比鲜明的颜色,可以清楚的在内窥镜下观察到导丝的插入情况。

进一步地,交替螺旋条纹可以为黑白条纹、黑蓝条纹、黑绿条纹、黄绿条纹、黑红条纹、红绿条纹、红蓝条纹或黑黄条纹等,但是并没有具体的限定,以颜色对比鲜明,便于内窥镜观察为准。

标识部还可以是设置在导丝远端附近的X光显影标记环、点、线等,进一步保证了导丝在X光机下的可视性,便于医生操作,有效避免导丝刺破腔体内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可以被用于任何介入、诊断、和/或治疗手术,包括将其他装置(比如导管、支架、和/或球囊)引导到患者体内的目标部位等。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导丝中球头的外径大于包塑层的外径,可以有效的避免导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包塑层远端容易卷起等缺陷。并且该导丝的芯轴和球头由金属材料制成,在X光机下显影性远好于塑料,球头的外径略大于包塑层,在X光机和内窥镜都下可以明显观察到球头,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导丝前端达到的穿刺部位,在不需要定位装置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防止导丝头刺破腔体内壁的效果。

上述的说明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但其并非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变型和修改上述的实施例,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内的变型和修改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