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芯吸件保持器的用于蒸发香料的芯吸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2966发布日期:2019-06-05 22:2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具有芯吸件保持器的用于蒸发香料的芯吸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分配、特别是用于蒸发挥发性物质(特别是香料和/或活性剂)的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37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挤压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分配、特别是用于蒸发挥发性物质(特别是香料和/或活性剂)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一般来说包括其中接收有待分配的物质的容器。芯吸件(docht)被布置在容器中作为毛细管元件,该芯吸件通过芯吸件自由端突出于容器之外并以这样的方式与待分配的物质接触,使得所述物质借助于芯吸件的毛细管作用在芯吸件自由端的方向上被输送。芯吸件自由端通常具有被指派给其的加热元件、特别是电加热元件,借助于该加热元件,芯吸件自由端可经受热以便能够甚至更快地将积聚在芯吸件自由端中的物质分配或蒸发到周围区域。例如,在wo98/58692a1中公开了这样的设计。为了能够调节蒸发程度及因此蒸发性能,所述wo98/58692a1进一步提供了将容器与芯吸件一起安装成能够在装置的壳体中竖直地调节,使得芯吸件的相对位置能够相对于加热装置修改。

通过这样的设计,有可能在更长时段内影响待分配的物质的蒸发速率及因此分配速率。然而,如果需要在物质分配速率或蒸发速率方面进行短暂、增强式的(boostartigen)增加,则这样的装置几乎不适合于此或根本不适合于此,特别是还因为在成功的相对调节之后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来增加迟缓的系统本身的分配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产生用于分配、特别是用于蒸发挥发性物质(特别是香料和/或活性剂)的装置,借助于该装置,使得有可能以简单且功能上可靠的方式在待分配的物质的分配速率方面进行短暂、增强(即,集中分配更大量的物质)式的增加。

所述目的通过独立专利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有利的设计是从属于独立专利权利要求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

根据权利要求1提出的是用于分配、特别是用于蒸发挥发性物质(特别是香料和/或活性剂)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在其中接收有待分配的物质的容器。附加地提供的是作为毛细管元件的至少一个芯吸件,其与待分配的物质接触、至少局部地被布置在容器中并且包括物质分配区域、优选地作为物质分配区域的突出于容器之外的芯吸件自由端,其中,以优选的方式规定: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优选地电加热元件被指派给物质分配区域。

根据本发明,具有至少一个增强或挤压元件(在下文被指定为挤压元件)的挤压装置被指派给芯吸件,借助于该挤压装置,芯吸件的优选地可弹性变形的挤压区域借助于夹持或挤压力能够受到作用和/或能够压缩,特别是短暂地或在所限定的短时段内和/或瞬时地能够受到作用和/或能够压缩。就此而言,以优选的方式规定:在已借助于挤压力受到作用之后或在被压缩之后,芯吸件的挤压区域再次恢复到其原始形状,以优选的方式缓慢地恢复,与挤压变形形成对比。结果是,所限定的物质量、特别是至少积聚在挤压区域中的物质基本上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以增强式的方式被输送。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与非压缩或非挤压状态相比,增加的物质量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被输送,以便在那里实现更大物质量的短暂地增加及因此增强式的分配。

这样的挤压装置的另外的优点在于:由于所施加的挤压力,在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控制增强量(boostmenge),以优选的方式也取决于芯吸件的特定设计,特别是取决于芯吸件在挤压区域中的特定设计。为了确保芯吸件或特别是芯吸件的挤压区域也能够在挤压装置的致动之后或者在借助于挤压力受到作用之后再次恢复到其原始形状,特别有利的是:芯吸件的至少挤压区域被实现为可弹性变形区域。

术语“待分配的物质”在此将具体地在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并且包括能够借助于作为毛细管元件的芯吸件的毛细管作用被输送的所有物质。除了液体物质之外,这些物质还能够具体地为凝胶状物质或其他合适的物质。

原则上,取决于相应的芯吸件设计和/或取决于容器的相应设计,只要当芯吸件区域以所期望的方式被压缩或挤压在一起时使得有可能在相应的物质分配区域中进行待分配的物质的增强式的、短暂的增加和浓缩,则每个这样的芯吸件区域能够被实现为芯吸件挤压区域。根据特别优选的特定设计,物质分配区域由芯吸件自由端形成,该芯吸件自由端突出于容器之外,特别是突出于容器开口之外,在提供加热元件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于是被指派给所述芯吸件自由端。

原则上,在芯吸件自由端突出于容器或容器开口之外的情况下,挤压装置能够任何合适的点处、特别是在容器外部或内部被指派给芯吸件。然而,根据特别优选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挤压装置在芯吸件自由端的区域中被指派给芯吸件,使得挤压装置能够被布置在容器外部,和/或芯吸件的优选地可弹性变形的挤压区域被实现在芯吸件自由端的区域中。这以特别简单且功能上可靠的方式确保了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所限定的或增加的物质量、特别是积聚在挤压区域中的物质基本上在芯吸件自由端的方向上移位。如果所述芯吸件端具有被指派给其的例如加热元件,则待分配的物质以所期望的增强式的方式蒸发。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外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所规定的是: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被布置在挤压装置上,以便能够在原位置和挤压位置之间移位,在该原位置中,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不压缩挤压区域或不显著地压缩挤压区域(也就是说,没有施加这样的挤压力:该挤压力导致在物质分配区域中物质量发生增强式的增加)。结果是,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在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的方向上移位。就此而言,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的设计:其中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以这样的方式被铰接在挤压装置上以便可枢转,使得所述挤压元件能够在原位置和挤压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能够在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的方向上枢转。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绕枢转轴线的这样的可枢转布置能够关于生产和制造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特别是还结合特别紧凑的设计。

就此而言,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的设计:其中在原位置中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使得空气能够围绕芯吸件流动。这由于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在原位置中与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相隔所限定的缝间隙而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另外的特别优选的设计,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特别是连接到挤压装置以便能够枢转的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在其枢转到挤压位置中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挤压元件接触表面以支承连接的方式贴靠芯吸件挤压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被布置成以便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移位,特别是能够枢转,和/或挤压元件接触表面能够包括这样的设计和形状,使得芯吸件在芯吸件挤压区域中借助于基本上作用于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的力或力分量受到作用,特别是借助于在芯吸件自由端的方向上对齐和/或倾斜向上地对齐的力或力分量受到作用,以便确保物质基本上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或者在特定的示例情况下在芯吸件自由端的方向上向上移位。例如,这样的力或力分量能够相对于水平面以在30°和75°之间的角度对齐。

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挤压元件接触表面能够包括如下这样的设计和形状:在芯吸件挤压区域中并且当在芯吸件竖直轴线的方向上观察时,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在挤压元件接触表面和芯吸件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中,芯吸件包括至少局部地朝向直接接触区域逐渐变细的形状,特别是这样的形状:该形状至少局部地朝向直接接触区域以锥状和/或倾斜向下的方式逐渐变细。这样的设计以简单的方式确保:力或力分量基本上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作用,特别是例如在芯吸件自由端的方向上作用;和/或积聚在挤压区域中的物质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以所期望的方式移位,或者在特定设计中朝向芯吸件自由端移位,以便在那里产生所期望的增强效果。

在适用的情况下,由于在芯吸件竖直轴线的方向上连接在位于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和芯吸件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下方的芯吸件区域以阶梯状或边缘状方式加宽,因此还能够进一步支持待分配的物质在物质分配区域中的增强式的、短暂的输送和浓缩。结合这样的实施例,于是确保:收缩部被实现在阶梯状或边缘状加宽的区域中,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该收缩部有利于待分配的物质在芯吸件区域的方向上的移位或输送,该芯吸件区域在上方连接到其并以锥状方式加宽。

原则上,存在设计挤压元件接触表面以便获得上述措施和效果的众多可能性。然而,已证明包括凹或凸形状或甚至是以直线方式延伸的形状的挤压元件接触表面是特别合适的。

为了实现在增强之后再次恢复或过渡到正常状态,挤压装置能够包括复位装置,借助于该复位装置,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从挤压位置移位返回到原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复位装置能够例如由复位元件形成,借助于该复位元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从挤压位置移位返回到原位置中。根据为此目的优选的特定设计,例如能够规定:复位元件同时也是挤压装置的致动装置(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该复位元件,当致动装置被致动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从挤压位置移位返回到原位置中。这能够例如由操作员主动地实现。

如果挤压元件的恢复过于突然地实现,则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被过快地释放,使得它过快地再次恢复到其原始形状,这带来了物质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移位、然后被回吸的一定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能够使用这样的芯吸件,例如,其至少在挤压区域中被设计成使得在对挤压区域成功挤压和释放之后,它们不会突然恢复,而是仅逐渐地或缓慢地再次恢复到其原始形状。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还能够提供措施,这些措施以这样的方式抑制或减缓挤压元件从挤压位置返回到静止位置中使得挤压元件不会过于突然地和急动地释放挤压区域。这能够例如通过例如在挤压元件的连接或铰接区域中提供软制动器来实现。然而,这也能够通过如下的实施例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该实施例出于其他原因是特别优选的,特别是从生产和制造的观点来看,根据该实施例,作为替代方案或在适用的情况下也除了借助于致动装置的恢复移位之外,复位元件由弹性回弹元件形成,该弹性回弹元件当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被转移到挤压位置中时是能够压缩的,并且当挤压装置没有进行力施加和/或挤压装置未被致动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从挤压位置自动地移动返回到原位置中。所述弹性回弹元件能够例如由芯吸件的弹性回弹挤压区域形成,使得它然后在双重功能中也形成挤压装置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这也能够通过如下的特定实施例来实现:其中复位装置、特别是复位装置的复位元件通过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和挤压装置之间的弹性回弹连接来实现,其中在原位置的方向上被预张紧的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以弹性回弹的方式连接到挤压装置,特别是可枢转地铰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连接或可枢转的铰接,使得当没有由挤压装置进行力施加和/或挤压装置未被致动时,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在原位置的方向上从挤压位置自动地移动返回。

为了关于挤压装置特别有利地指派和定位芯吸件,以优选的方式规定:挤压装置包括芯吸件贯通开口,芯吸件能够被引导穿过该芯吸件贯通开口并且在该芯吸件贯通开口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挤压元件,所述挤压元件对应地被指派给芯吸件的挤压区域。为了以特别优选的均匀的方式通过力作用于芯吸件挤压区域上,以优选的方式规定: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至少局部地围绕芯吸件贯通开口并且因此围绕芯吸件的挤压区域布置。

关于生产和制造的更简单的设计特别地特征在于,由于芯吸件贯通开口被实现在挤压装置的优选地为板形和/或环形的保持器中,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至少局部地围绕芯吸件贯通开口及因此围绕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被布置在挤压装置的保持器上、特别是被可枢转地铰接在那里。

根据允许以特别有利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将力施加到芯吸件挤压区域上的特别优选的特定设计,挤压元件由多个夹持爪形成,所述夹持爪是可移位的,特别是能够绕枢转轴线枢转的。以特别优选的方式,就此而言,多个夹持爪被可枢转地安装,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被可枢转地安装:使得它们能够绕在芯吸件轴线的方向上对齐的竖直轴线或绕横向于芯吸件轴线的方向对齐的水平轴线枢转。例如,所述多个夹持爪能够以环形的方式围绕芯吸件贯通开口并且因此围绕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被布置,如先前已经以一般方式关于至少一个挤压元件所描述的那样。

围绕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被布置、特别是被可枢转地铰接的多个夹持爪优选地彼此间隔开,特别是在周向方向上以基本上相同的缝间隙彼此均匀地间隔开。间距确保当夹持爪移位时,它们不会相互阻碍。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多个夹持爪(它们围绕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被布置并且特别是被铰接)各自能够优选地绕横向于芯吸件轴线的方向对齐的水平轴线枢转。这产生了生产和制造起来简单的设计,通过该设计,能够以功能上可靠的方式实现单独的夹持爪的移位。

挤压装置能够附加地包括与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联接的致动装置,借助于该致动装置,挤压元件能够在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的方向上移位。为此目的,附加地参考关于复位装置已经做出的陈述,该复位装置因此也能够在双重功能中由致动装置形成。

致动装置能够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元件,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所述致动元件能够从初始位置移位到致动位置中,在该初始位置中,至少一个致动元件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上不施加任何移位力或至少不施加显著的移位力,该致动位置导致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在芯吸件挤压区域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导致压缩芯吸件挤压区域。

原则上,这样的致动元件能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根据特别紧凑的设计(该设计从生产的观点来看实现起来也是简单的),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致动元件与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远离芯吸件的外表面协作。在此同样,再次基本上存在多种可能性,以优选的方式规定:至少一个致动元件至少局部地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远离芯吸件的外表面上环绕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优选地至少局部地以环形和/或贴靠的方式环绕。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能够规定:至少一个致动元件在其从初始位置转移到致动位置中时将移位力施加到外表面上,其导致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移动。因此,例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能够结合作为紧固元件的刚性紧固环规定:所述环沿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外表面被引导并且使它从原位置移位到挤压位置中。

结合早先已经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由多个夹持爪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规定:至少一个致动元件在夹持爪的远离芯吸件的外表面上环绕夹持爪,优选地以环形和/或贴靠的方式环绕,使得至少一个致动元件在其从初始位置转移到致动位置中时将移位力施加到夹持爪的外表面上,其导致夹持爪移动。因此,能够结合作为紧固元件的刚性致动环规定:所述刚性致动环沿外表面被引导,并且然后使它对应地从原位置移位到挤压位置中。

如事先已经仅仅作为示例所提到的,根据特别优选的特定设计,因此能够以一般方式规定:至少一个致动元件、例如刚性(在非弹性意义上)致动元件在从初始位置转移到致动位置中时沿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外表面被引导并且使它从原位置移位到挤压位置中。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能够以优选的方式规定:至少一个挤压元件在远离芯吸件的外表面上包括移位轮廓,当至少一个致动元件从初始位置移位到致动位置中时,该移位轮廓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元件相互作用使得至少一个挤压元件能够在芯吸件的方向上移位,特别是能够在芯吸件的方向上枢转。

这样的移位轮廓能够例如由当在致动元件的移位方向上观察时变厚的结构形成,和/或由当至少一个致动元件通过使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移位、特别是枢转而从初始位置移位到致动位置中时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元件相互作用的斜坡结构形成。

就此而言,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的特定设计:其中致动元件由致动环形成。这样的致动环能够在很少的材料消耗的情况下以生产和制造起来简单的方式被实现,并且附加地特征在于:关于移位可能性的特别高的功能可靠性水平,特别是当它例如在支承区域中包括倒圆的横截面或整体上圆形的横截面时,因为致动环于是被可靠地防止钩住或卡住。

然而,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在适用的情况下除此之外,还能够规定:至少一个致动元件由致动环形成,该致动环至少局部地是弹性的并且在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远离芯吸件的外表面上以环形、特别是环形且贴靠的方式环绕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特别是作为挤压元件的夹持爪,使得当致动装置被致动时,致动环被解除压缩,且结果是,环直径在致动环从初始位置转移到致动位置中的意义上被修改,使得至少一个挤压元件从原位置移位到挤压位置中。

根据另外的特别优选的特定设计,致动装置能够进一步包括致动杆,至少一个致动元件能够借助于该致动杆移位,该致动杆在至少一个枢轴点处可枢转地铰接在容器上或能够固定地连接到容器的部件上,并且其中,该致动杆包括致动元件协作点,该致动元件协作点与至少一个枢轴点相隔一间距,致动元件连接、特别是被铰接到该致动元件协作点。通过这样的致动杆,挤压装置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被致动,并且附加地,能够以简单且快速的方式施加所期望的挤压力。

具体地,为此目的,致动杆能够包括第一l腿部和第二l腿部,所述第一和第二l腿部各自包括枢轴点,该枢轴点相对于容器位于容器的相对两侧上或位于能够连接到容器的部件的相对两侧上,并且各自包括致动元件协作点,该致动元件协作点相对于芯吸件位于致动元件的相对两侧上。两个l腿部的相对布置确保挤压力能够以功能上安全且可靠的方式被施加到芯吸件挤压区域上。

在每种情况下,致动元件协作点能够被实现在第一和第二l腿部的第二l腿部区域的自由端区域上,该第二l腿部区域以成角度的方式从第一l腿部区域突出。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枢轴点能够在第一l腿部区域和第二l腿部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被实现和/或布置在第一和第二l腿部上。结果是,产生了特别有利的杆状态及因此力状态。

针对两个l腿部的共同致动以优选的方式规定:优选地包括整体u形状或包括u形区域的致动杆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连接第一和第二l腿部并且能够形成例如u形底座。

为了将致动元件的相对移位纳入考虑,致动元件协作点能够被实现为滑动引导件,其中致动元件侧上的榫(zapfen)接合在致动杆侧上的滑动引导件中并且在其中被强制引导。

致动杆的至少一个枢轴点(致动杆能够绕所述枢轴点枢转)能够由枢转支承连接形成,其中致动杆间接地或直接地可枢转地被安装在容器上,例如,被安装在能够插入于容器中的芯吸件保持环上。唯一重要的因素相对于挤压装置独立的支撑以便能够施加对应的挤压力。

根据替代性实施例,可移位夹持爪也能够是剪刀布置的组成部分,该剪刀布置包括两个、优选地为双臂式夹持杆,所述夹持杆能够绕至少一个枢转轴线、优选地绕作为枢转轴线的在芯吸件轴线的方向上对齐的至少一个竖直轴线、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每个夹持杆在其一个杆侧上实现或包括在每种情况下被指派给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的其中一个夹持爪,而它们的远离芯吸件的挤压区域的另一杆侧实现了致动装置或者至少是致动装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换句话说,夹持爪是夹持杆的整体组成部分,抑或否则也能够由单独的部件形成。这样的剪刀状布置也使得能够在功能上可靠地挤压芯吸件的挤压区域,并且生产和制造起来也是简单的。

就此而言,特别优选的是这样的特定设计:根据该特定设计,夹持杆借助于联接装置彼此联接,使得当它们被激活时,它们能够一起移位,特别是能够绕作为枢转接头的共同枢转轴线移位。这样做的优点在于相对均匀的挤压力作用于挤压区域上,从而产生可靠的增强。

另外,夹持杆能够借助于预张紧装置、优选地借助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被预张紧到原位置中,使得夹持杆并且因此夹持杆侧夹持爪能够克服预张紧装置的力而从原位置中移位出来进入到挤压位置中。当致动装置不再被致动或者夹持杆不借助于力而受到作用时,预张紧装置于是附加地引起夹持杆可靠地返回到原位置中。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的实施例:其中预张紧装置在双重功能中也同时实现联接装置。

在此同样,以优选的方式还规定:夹持杆直接地或间接地被可枢转地安装在容器上或在能够插入到容器中的芯吸件保持环上。唯一重要的因素是独立于挤压装置的支撑以便能够施加对应的挤压力。

如先前已经提到的,特别有利的是:芯吸件至少在芯吸件的挤压区域中可弹性变形,使得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能够在借助于挤压力受到作用之后和/或在被压缩之后再次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另外,在适用的情况下,由此能够引起或至少支持挤压装置的至少一个挤压元件的重置。

附加地,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的设计:其中通过挤压力来预先限定能够在物质分配区域的方向上输送的物质量和/或增强时间,该挤压力能够借助于挤压装置被施加到芯吸件的挤压区域。这能够例如借助于挤压力调节装置来实现,借助于该挤压力调节装置,作用于挤压区域上的挤压力是能够调节的。挤压力调节装置能够例如由止挡元件形成,该止挡元件仅准许挤压元件的某段移位路径。如果所述止挡元件被实现为以便是能够调节或能够移位的,则能够设定不同的挤压力及因此不同的增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如下的事实:增强时间(其由在挤压操作之后芯吸件为了恢复到在挤压装置未被致动时的初始或中性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跨度限定)基本取决于所施加的挤压力。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别优选的特定设计,所规定的是:装置、特别是被实现为蒸发装置的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被布置在该壳体中和/或该壳体上和/或容器能够连接、特别是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该壳体。这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使得容器能够插入、特别是能够可释放地插入到壳体中。

另外,还要求保护挤压装置和方法。由此产生的优点先前已经详细解释,使得为了避免重复,参考先前所做的陈述。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例如在有明显依赖性或不相容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上文解释的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重现的本发明的有利实现方式和进一步发展能够单独地使用,或者然而也能够与彼此任意组合地使用。

附图说明

下文通过仅仅示例性和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及其有利实现方式和进一步发展,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草图,该实施例具有:容器;被布置在容器中芯吸件,所述芯吸件通过芯吸件自由端突出于容器之外;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被指派给芯吸件自由端;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挤压装置,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挤压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了在没有芯吸件的情况下根据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挤压装置的示意性透视仰视图,

图4a、图4b示意性地示出了示意性草图,其中作为示例更详细地解释了根据本发明的挤压装置的运作和操作方法,图4a示出了未被致动的挤压装置,而图4b示出了被致动的挤压装置,以及

图5a、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替代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草图,其中挤压装置中的夹持杆包括剪刀布置,其中作为示例更详细地解释了运作和操作方法,图5a示出了未被致动的挤压装置,而图5b示出了被致动的挤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并且作为示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草图,该装置用于分配、特别是用于蒸发挥发性物质(特别是香料和/或活性剂)。所述装置1包括其中接收有待分配的物质3(例如,呈液体的形式)的容器2。

作为毛细管元件的芯吸件4被插入到容器中并与待分配的物质3接触,芯吸件4借助于芯吸件保持环5被插入到容器2的容器开口6中。所述芯吸件保持环5(也见图2)包括芯吸件开口(在此未示出),该芯吸件开口以支承连接的方式包围芯吸件。

如能够从图1中进一步看出的,芯吸件4通过实现物质分配区域或物质出口表面的芯吸件自由端7突出于容器或容器开口6之外,经由该芯吸件自由端,由于芯吸件4的毛细管作用而被向上输送到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的物质被输出到周围区域中。

为了增加分配速率,能够将至少一个加热元件8(例如,呈电加热元件的形式)指派给芯吸件自由端7,如图1中纯粹示意性地和通过虚线所示出的,借助于该加热元件,芯吸件自由端7能够被加热以增加分配或蒸发速率。加热元件8能够例如由包括凹部、凹口或贯通开口的加热块等等形成,芯吸件自由端7至少通过部分区域突出到所述凹部、凹口或贯通开口中。

加热元件8通常是在图1中仅非常示意性地示出的蒸发装置的组成部分,该蒸发装置包括壳体37,该壳体在此仅示意性地示出并用虚线勾画出,并且容器2能够至少局部地插入到该壳体中,例如如图1中所示出,能够借助于螺纹9拧入。然后,物质能够经由被设置在壳体中、优选地被设置在加热元件8或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逸出或蒸发到周围区域中(箭头38)。

为了短暂地增加物质3的分配速率或蒸发速率并且能够获得增强效果,装置1设有挤压装置10(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该挤压装置),借助于该挤压装置,芯吸件4的挤压区域13(就此而言见图4a、图4b)能够借助于挤压力受到作用或瞬时地压缩历时预定的、所限定的短挤压时间,使得与非挤压状态相比增加的物质量在芯吸件自由端7的方向上被输送(增强效果)。

如能够例如从图2、图3和图4a至图4b的概览中看出的,挤压装置10为此目的具体地包括作为保持器的保持环11,该保持环包括芯吸件贯通开口12,经由该芯吸件贯通开口,芯吸件4(如图2以及图4a和图4b中所示出)能够通过其芯吸件自由端7被引导穿过或推挤穿过保持环11。

多个夹持爪14围绕芯吸件贯通开口12及因此也围绕被引导穿过芯吸件贯通开口12的芯吸件自由端7的挤压区域13被可枢转地保持在保持环11上。在此处示出的示例情况中,具体地存在四个夹持爪14(见图3),这些夹持爪被可枢转地安装在保持环11上以便围绕芯吸件贯通开口12枢转,任何其他数目显然也是有可能的。所述夹持爪14形成挤压装置10的挤压元件,并且在此作为示例能够在接头区域15(见图4a和图4b)中绕横向于芯吸件轴线的方向对齐的水平轴线枢转,或者以这样的方式以弹性回弹的方式连接到保持环11使得夹持爪14在图4a中所示出的其原位置i的方向上被预张紧,以使得当不存在来自挤压装置10的力施加时,夹持爪14被保持在图4a中所示出的其原位置i中。

如能够特别地在图3中看出的,单独的夹持爪14在此能够包括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并且也彼此均匀地间隔开。

提供了致动装置16以用于致动挤压装置10,借助于该致动装置,夹持爪14从图4a中所示出的其原位置i中能够移位出来或能够枢转出来进入到图4b中所示出的其挤压位置ii中。为此目的,致动装置包括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在此仅仅作为示例由致动环17实现,该致动环在图4a中所示出的原位置i中以环形方式和/或以贴靠夹持爪的远离芯吸件4的外表面的方式环绕夹持爪。

图4a示出了致动环17处于其初始位置a中,在该初始位置中,它不将任何移位力或任何显著的移位力施加到夹持爪14上。如果致动环17(其能够例如由刚性、非弹性材料实现,例如塑料材料)然后在致动挤压装置10时沿夹持爪14的外表面在箭头方向18上以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方式向下移动到图4b中所示出的致动位置b中,则致动环17移动到移位结构(在此作为示例由斜坡结构19实现)上,其结果是,夹持爪14在芯吸件4的挤压区域13的方向上绕接头区域15枢转,并且如图4b中纯粹以非常示意性的方式所示出,挤压区域13被压缩或挤压,使得与非挤压状态相比增加的物质量(见箭头20)基本上在向上方向上朝向芯吸件自由端7短暂地并且以增强式的方式移位。

挤压元件接触表面21(在此仅仅作为示例以凸的方式实现)在夹持爪14处于所述挤压位置ii中的情况下导致芯吸件4借助于基本上在芯吸件自由端7的方向上倾斜向上地对齐的力或力分量22在挤压区域13中受到作用,这有利于物质3在芯吸件自由端7中进行增强式的浓缩和积聚。

凹的挤压元件接触表面21附加地导致芯吸件4在此包括朝向直接接触区域逐渐变细的形状,特别是在此示出的这样的形状:该形状在芯吸件挤压区域13中、并且当在芯吸件竖直轴线的方向上观察时当挤压装置被致动时在挤压元件接触表面21和芯吸件4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中以锥状的方式向下逐渐变细。然而,作为挤压元件接触表面的凸设计的替代方案,其他形状也能够是有可能的,因此例如,凹形状或直线形状。

特别地,以锥状方式或倾斜向下地逐渐变细的芯吸件挤压区域13的形状促进了增强效果,因为,作为结果,积聚在芯吸件或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的物质能够以有针对性的方式朝向加宽的芯吸件自由端7向上泵送或输送。

如果如在图4a和图4b中所示出,在一侧上连接到挤压元件接触表面21或在相对侧上连接到斜坡结构19的端面24以阶梯状方式被平坦化,如能够在图4b中所看出的,当在芯吸件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在夹持爪14和芯吸件4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下方观察时,产生了以阶梯状或边缘状方式加宽的芯吸件区域23,由于从收缩部到加宽部的突然过渡,该芯吸件区域也能够促进增强式的短暂浓缩以用于增加物质以及物质在加宽的芯吸件自由端7的方向上的输送。

如果增加的量的待分配的物质3于是由于由挤压装置10所引起的增强效果而位于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则于是也能够在那里短暂地实现更多的蒸发,这导致所期望的增加的分配或蒸发速率。

为了使致动环17在初始位置a和致动位置b之间移位,致动装置16进一步包括致动杆25,该致动杆在此纯粹作为示例为u形,并且包括第一l腿部26和与第一l腿部间隔开并且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建构的第二l腿部27,这两个腿部通过作为连接元件的u形底座28连接在一起。

如能够特别从图1至图3的整体视图中看出,两个平行延伸的第一l腿部26和第二l腿部27位于芯吸件4或容器开口6的相对侧上,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在那里在枢轴点29处可枢转地铰接在芯吸件保持环5上,使得为了致动该致动环17,致动杆25可枢转地铰接在芯吸件保持环5上并且因此间接地铰接在容器2上,以便能够借助于这两个位置相对的枢轴点29枢转。

如能够附加地从图1至图3中进一步看出的,两个l腿部26、27各自在每种情况下在第二l腿部区域31(该第二l腿部区域以成角度的方式从第一l腿部区域30突出)的自由端区域上包括被实现为滑动引导件32的致动环协作点,其中致动环侧上的榫33接合在致动杆侧上的滑动引导件34中并且在其中被强制引导,使得当致动杆25绕枢轴点29(在此作为示例,所述枢轴点精确地位于在第一l腿部区域30和第二l腿部区域31之间的过渡区域中)枢转时,致动环17由于力35(见图2)的施加而通过滑动引导件32以被强制引导的方式从图4a中所示出的初始位置a中移位出来进入到图4b中所示出的致动位置b中,使得因此,夹持爪14也从图4a中所示出的其原位置i中移位出来进入到图4b中所示出的其挤压位置ii中(在这方面也见图2中的移位箭头18)。

如果在以这种方式通过在芯吸件挤压区域13中挤压芯吸件4引起增强之后再次释放致动杆25,则挤压区域13能够以各种方式复位并因此被释放:

因此,一方面,由于操作员使致动杆25移动返回,以及除此之外或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由于芯吸件挤压区域13的弹性回弹性和/或由于夹持爪14在接头区域15中以这样的方式弹性回弹连接,使得以弹性回弹的方式连接到保持环11的所述夹持爪14基本上自动地从挤压位置ii再次移动返回到原位置i中,并且如已经陈述的,由于它们的弹性回弹连接,其中在原位置i的方向上被预张紧的夹持爪14连接到保持环11。复位力将于是必须在此被设计成使得在致动杆25上没有力施加的情况下,夹持爪14也可将动环17自动地从致动位置b转移到初始位置a中。

作为在此描述的实现方式变型(其具有沿夹持爪14的外表面移位并且优选地由实心的非弹性材料制成的致动环17)的替代方案,致动环17也可由弹性制成。在所述情况下,如在图3中关于力协作箭头36仅非常示意性地示出的,致动装置16可于是包括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在力协作箭头36的方向上与榫33协作,且因此使致动环17解除压缩并使其拉伸,使得所述致动环将移位力施加到夹持爪14上以便将它们从其原位置i转移到挤压位置ii中。假使榫33然后将再次被释放,则弹性致动环17将自动地移动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中并对应地引起夹持爪从挤压位置ii返回到原位置i中,这也能够再次以先前所描述的方式实现,例如,由于夹持爪14(其在原位置i的方向上被预张紧)在保持环11上的接头区域15中的弹性回弹连接而自动地实现和/或由于芯吸件挤压区域13的弹性回弹性而实现和/或由于操作员使致动环17移动返回而实现。

图5a和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挤压装置10中的夹持杆39、40的替代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草图,所述夹持杆包括剪刀布置,其中运作和操作模式纯粹作为示例进行了更详细地解释。就此而言,图5a示出了未被致动的挤压装置10,而图5b示出了被致动的挤压装置10。

装置1的设计能够基本上与先前已结合作为示例描述的实现方式变型所描述的设计相同,也就是说,在此同样,装置1包括其中接收有待分配的物质3(例如,呈液体的形式)的容器2。

作为毛细管元件的芯吸件4被插入到容器中并且所述芯吸件与待分配的物质3接触,芯吸件4在此借助于芯吸件保持环5被插入到容器2的容器开口6中。所述芯吸件保持环5(也见图2)包括芯吸件开口,该芯吸件开口在此未示出并且以支承连接的方式包围芯吸件。

在此同样,芯吸件4通过实现物质分配区域或物质出口表面的芯吸件自由端7突出于容器或容器开口6之外,经由该芯吸件自由端,由于芯吸件4的毛细管作用而被向上输送到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的物质被分配到周围区域中。

为了增加分配速率,在此同样,能够将至少一个加热元件8(例如,呈电加热元件的形式)指派给芯吸件自由端7,如图1中纯粹示意性地和通过虚线所示出,借助于该加热元件,芯吸件自由端7能够被加热以增加分配或蒸发速率。

在此同样,加热元件8也能够是在图1中仅非常示意性地示出的蒸发装置的组成部分,该蒸发装置包括壳体37,容器2能够至少局部地插入到该壳体中,例如如图1中所示出,能够借助于螺纹9被拧入。然后,物质能够经由被设置在壳体中、优选地被设置在加热元件8或芯吸件自由端7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逸出或蒸发到周围区域中(箭头38)。

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挤压装置10的特定设计,该挤压装置的夹持爪14是剪刀布置的组成部分,该剪刀布置包括两个夹持杆39、40,这两个夹持杆能够绕枢转轴线31(该枢转轴线实现枢转接头或旋转接头)、优选地绕作为枢转轴线的在芯吸件轴线的方向上对齐的竖直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所述夹持杆39、40在每种情况下在相对于枢转轴线41的其第一杆侧42上实现其中一个夹持爪14,该第一杆侧被指派给芯吸件4的挤压区域13,而远离芯吸件4的挤压区域13的其第二杆侧43实现致动装置或者至少是致动装置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此并未任何进一步地示出该致动装置。

夹持杆39、40借助于预张紧装置被预张紧到图5a中所示出的原位置i中,该预张紧装置在此作为示例由至少一个弹簧元件44形成。为了使夹持杆39、40及因此在夹持杆侧上的夹持爪14移位到挤压位置ii中,第二杆侧43的端部必须克服预张紧装置或弹簧元件44的力从原位置i枢转到挤压位置ii中。

以优选的方式,同时预张紧装置还实现了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确保夹持杆39、40能够一起移位。

另外,当致动装置或夹持杆39、40的第二杆侧43不再被致动或不再借助于力受到作用时,弹簧元件44或预张紧装置再次导致夹持杆39、40及因此夹持爪14以可靠的方式返回到原位置i。

在此同样,以优选的方式再次规定:夹持杆39、40间接地或直接地被可枢转地安装在容器2上或在能够插入到容器2中的芯吸件保持环5上。

在先前所描述的所有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规定的是:在原位置i中,夹持爪14与芯吸件4的挤压区域13相隔所限定的缝间隙,其结果是,空气能够围绕芯吸件4流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