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4752发布日期:2018-07-17 20:5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为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of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sequelaeofpid)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所发生的后遗症,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症状表现为非周期性的下腹部持续或间断性钝痛、胀痛或隐痛,常伴白带增多,低热,疲乏等症,常见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见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西医对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长期应用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理,但使用抗生素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对治疗此病具有明显优势。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属中医学“妇人腹痛”、“经病疼痛”、“带下病”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非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且其加重或缓解没有明显规律,疼痛部位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部分患者亦见食欲不振、失眠、易疲倦、性欲丧失或易冲动等表现。从现有公开治疗我的中药方剂来看,不同医家对该病的病机认识各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从而得出不同的组方(处方)来治疗该病,各自的处方适合的具体人群与疗效也不尽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项发明发明人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由于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形成气滞血瘀之证,又因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故缠绵难愈。以“滞”与“瘀”为其核心病机,谴方用药应针对此病机进行选择配伍,应以“行气荡胞、逐瘀荡胞”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法则。为此发明人经科学的组方,并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得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独特的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方剂。本发明方剂的组方及用药剂量专程为中药新药开发进行了优化,处方药材使用量构成比情况从未公开外泄,该方剂不但疗效确切,并且组方独特精炼安全,非常适合开发为中成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方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

元胡10-20份,熟大黄3-10份,生蒲黄5-15份,炒灵脂5-15份,乌药10-20份,木香3-10份,姜黄5-15份,白僵蚕5-15份,蝉蜕3-10份,小茴香3-10份,川牛膝5-15份。

作为优选项:

所述中药原料重量份构成如下:元胡12-18份,熟大黄5-9份,生蒲黄6-12份,炒灵脂6-12份,乌药12-18份,木香5-9份,姜黄6-12份,白僵蚕6-12份,蝉蜕5-9份,小茴香5-9份,川牛膝6-12份。

再优选所所述中药原料重量份构成为:元胡15份,熟大黄6份,生蒲黄10份,炒灵脂10份,乌药15份,木香6份,姜黄10份,白僵蚕10份,蝉蜕6份,小茴香6份,川牛膝1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方剂的功能主治为: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症见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疼痛部位常常遍及整个下腹部,或仅局限于双侧或单侧髂窝处,亦或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其组方方解即作用机理为:

方中元胡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本草纲目》言其“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盖其为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大黄原为泻下攻积之品,然酒本通利血脉,酒制之后,其泻下力弱,但具有良好的活血逐瘀通经的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可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元胡与熟大黄相配,活血化瘀力强,共为君药。生蒲黄甘平行瘀,五灵脂苦泄温通,二者等量配伍,组成消瘀止痛的基础方剂失笑散,其中,蒲黄生用取其行气,灵脂炒用取其止血,两药一个侧重于气分、一个侧重于血分,共为臣药,助君药活血行气。乌药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其“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木香味辛能行、能温能散,其“下气宽中,为三焦宣滞要剂”;姜黄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三者均为行气止痛的有效药物。又白僵蚕与蝉蜕气味俱薄、质轻而散,调畅气机、开发腠理,无论外邪侵袭、内邪扰乱所致的气滞血行受阻均可使用;小茴香辛温,功能理气止痛;上六味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引血下行,故为佐使。全方立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核心病机,共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组方中各配伍中药的药理作用阐述如下:

元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温。入肝、胃经。具有活血、散淤、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现代研究主要有效成分为以延胡索素类为代表的生物碱类。药理证实具有镇痛、扩血管、肌肉松驰作用。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熟大黄为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制得。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的花粉或混有花药、花丝的花粉。同科植物东方香蒲、小香蒲及线叶香蒲等的花粉均可入药。味甘、辛,性凉,入肝、心经。功能:凉血止血、活血消淤。主治: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淤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甾醇类及有机酸类。现代药理证实具有促凝血、抗炎、调节心血管系统及平滑机的作用。蒲黄生用具有收缩子宫有及利尿作用。

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味苦、甘,性温。入肝、脾经。生用行血止痛。主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淤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主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现代药理证实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及活血化瘀的作用。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性味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味辛、苦,性温。入肺、肝、脾经。功能: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等。现代药理证实有止痉、利胆、舒张平滑肌及抗菌作用。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入脾、肝经。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淤经闭、产后淤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等。主要有效成分为:姜黄素、姜黄酮、姜油烯、水芹烯、1,8-桉叶素、香桧烯、龙脑、去氢姜黄酮等。现代药理证实有降血脂、利胆、兴奋子宫、抗炎等作用。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亦名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胃经。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主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等。主要有效成分为甾酮类激素、色素类及草酸铵、蛋白质和脂肪等。现代药理证实有催眠、抗惊厥及抑菌作用。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等。现代研究蝉蜕含大量钾壳质。亦含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甾体类、糖类、油脂、挥发油及乙醇胺等。尚含钙、铝、磷、镁、铁、锰、铬、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抗惊厥、镇静、解热等作用。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入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经寒腹痛,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等。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a样物质、淀粉、糖类及粘液质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醚、右旋小茴香酮、右旋及左旋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醛等。药理证实具有调节胃肠道蠕动、抗溃疡、利胆、松弛气管平滑肌、促进气管内液体分泌、促进肝再生等作用。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通经、活血。主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癥瘕。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甾酮类及多糖。药理证实具有调节子宫收缩的作用。

临床研究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方剂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及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入组病人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临床观察资料统计显示,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判定判定标准判定,使用以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经1疗程(28天)治疗后,本发明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3.3%、96.67%,对照组为46.67%、7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方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典型临床病例

病例1:

任某,女,32岁,已婚,2016年3月*日就诊。

主诉:宫颈癌前病变3年。现左侧腹股沟阵发性疼痛,常于排卵期明显,腰酸,偶见血性白带,时有清水样白带,量多。

现病史:3年前发现hpv感染,同时见慢性宫颈炎及宫颈内膜炎并鳞化,部分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挖空细胞,局部接近lsil。lmp:2016.3.4/7d,量少、色暗红,血块量多,无痛经。纳可,眠差,易乏力,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口干。

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治疗方案为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小腹及左侧腹股沟部疼痛即止,未再出现血性白带,继续调理1月后,疼痛的未再发作。

病例2:

李某,女,26岁,已婚未孕。2016年3月*日就诊。

主诉:小腹疼痛3个月,伴腰痛,白带多。

现病史:一年半前行人流术后,断续出现小腹疼痛,用抗生素后可缓解。3个月前腹痛再发作,换用多种抗生素无效。lmp:3月10日至15日,量中,色暗,血块多,c1-2痛经,小腹坠胀,腰痛,无乳胀。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软,宫颈轻糜,子宫前位,常大,压痛阳性,右附件区压痛阳性,左附件无压痛。脉弱,舌红略薄苔。

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治疗方案为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服药7天后腹痛消失,坚持服药用完1月后,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白带正常。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方剂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安全有效。且本发明方剂组方合理独特精炼,非常适合开发成中药制剂(成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称取元胡15份,熟大黄6份,生蒲黄10份,炒灵脂10份,乌药15份,木香6份,姜黄10份,白僵蚕10份,蝉蜕6份,小茴香6份,川牛膝10份。

制备步骤:将所称取的各味中药,按传统工艺煎成汤剂或按常规的中成药制剂工艺加工成中国药典中所定义的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等用于制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主要中成药制剂。

实施例2

称取元胡10份,熟大黄10份,生蒲黄5份,炒灵脂15份,乌药20份,木香3份,姜黄15份,白僵蚕5份,蝉蜕10份,小茴香3份,川牛膝15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称取元胡20份,熟大黄3份,生蒲黄15份,炒灵脂5份,乌药10份,木香10份,姜黄5份,白僵蚕15份,蝉蜕3份,小茴香10份,川牛膝5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称取元胡12份,熟大黄5份,生蒲黄12份,炒灵脂6份,乌药18份,木香9份,姜黄6份,白僵蚕12份,蝉蜕5份,小茴香9份,川牛膝6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称取元胡18份,熟大黄9份,生蒲黄6份,炒灵脂12份,乌药12份,木香5份,姜黄12份,白僵蚕6份,蝉蜕9份,小茴香5份,川牛膝12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称取元胡15份,熟大黄9份,生蒲黄9份,炒灵脂9份,乌药12份,木香6份,姜黄10份,白僵蚕9份,蝉蜕6份,小茴香6份,川牛膝9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称取元胡12份,熟大黄6份,生蒲黄10份,炒灵脂9份,乌药15份,木香9份,姜黄9份,白僵蚕10份,蝉蜕9份,小茴香6份,川牛膝10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称取元胡15份,熟大黄5份,生蒲黄12份,炒灵脂6份,乌药18份,木香6份,姜黄10份,白僵蚕6份,蝉蜕10份,小茴香9份,川牛膝10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如何实施所作的举例说明,而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的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