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车架主体能在底座上升降,在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卧架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在卧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对卧架进行支撑的支撑轮,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减震装置;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时,调节车架主体的高度,使卧架能被推入车厢内,然后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完全进入车厢内;然后车架主体下降,使得卧架能通过支撑轮支撑于车厢底板上,卧架受到车厢底板支撑后,与卧架相连的车架主体就会无法下降,从而底座会离开地面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底座上的滚轮高于车厢底板,然后向前推动车架主体,使得车架主体能带着底座一起移动至卧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一根横撑,横撑的中部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横撑的一端,横撑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向上竖起的减震柱,在减震柱上方的减震架上设置有一个减震平台,在减震平台上设置有能避让减震柱的通孔,减震柱向上穿设于通孔中,在减震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减震凸台,在减震凸台和减震平台之间的减震柱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减震凸台相抵靠,减震弹簧的下端与减震平台相抵靠,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向下压缩减震弹簧;颠簸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会随着支撑轮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装轮架,装轮架的一端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装轮架的另一端,在装轮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在减震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和挡条,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和挡条之间,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第一、第二挡板与减震弹簧相抵靠的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减震弹簧中的定位凸台,两个定位凸台能防止减震弹簧离开第一、第二挡板之间,减震弹簧顶推第一挡板,使第一挡板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外摆动时,第一挡板会受到挡条的阻挡而无法向外摆动,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第一挡板向内压缩减震弹簧而与第二挡板相靠近;颠簸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第一挡板会随着装轮架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卧架和支撑轮之间的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的内端套装于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使得第二伸缩管能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在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在第一伸缩管内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导向凸台位于导向凹槽中,第二伸缩管在第一伸缩管中伸缩时,导向凸台能沿着导向凹槽移动,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时,导向凹槽能对导向凸台进行限位,从而阻住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在第二伸缩管中设置有能沿着第二伸缩管伸缩方向伸缩的气弹簧,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伸缩管的外端相连接;第一、第二伸缩管外端中的一端与卧架相固定,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另一端上,支撑轮支撑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收缩而压缩气弹簧;颠簸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使得气弹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气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在气弹簧壳体尾端和气弹簧伸缩杆顶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阻挡凸台,在两个阻挡凸台之间的气弹簧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阻挡凸台相抵靠,气弹簧被压缩时,两个阻挡凸台会相互靠近而压缩减震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卧架能通过设置于车架主体和卧架之间的滑动延伸装置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并且滑动延伸装置能延长卧架向前滑动的距离,滑动延伸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的外延架,在车架主体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互锁定的下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外延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下限位装置;卧架设置于外延架的上方,卧架能在外延架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外延架相连,在卧架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卧架和外延架相互锁定的上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卧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上限位装置;解锁上、下锁定装置后能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进入车厢内,卧架向前滑动并受到上限位装置的限位后能带着外延架一起向前滑动,此时由于外延架随着卧架一起向前滑动,使得卧架向前移动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卧架能完全进入车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下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锁柱,在外延架的下部设置有下挡锁,下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下锁体,在下锁体上设置有下卡槽,在下锁体中铰接有下锁舌,并且下锁舌位于下卡槽中,在下锁体中还铰接有下开锁杆,在下锁舌上设置有下锁口,在下开锁杆上设置有下锁台,在下开锁杆和下锁体之间设置有下扭簧,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抵靠于下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下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卡入到下卡槽中,但是随着下锁柱卡入下卡槽中,下锁柱会顶推着下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下锁舌将下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会因下锁舌旋转而卡入下锁舌上的下锁口中,使得下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卡槽中;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下锁台会与下锁口相脱开,使得下锁舌能被下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中,松开下开锁杆后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复位,使得下锁舌在下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外延架带着下挡锁向后滑动时,车架主体上的下锁柱能由后向前卡入下挡锁上的下卡槽中,使得下卡槽中的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挡锁中,从而使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锁定;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下挡锁解锁后,下卡槽中的下锁舌会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此时外延架与车架主体不锁定,但是由于下锁柱能阻挡下挡锁向后移动,从而外延架无法向后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下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下限位槽,外延架带着下限位槽向前移动使下挡柱由前向后卡入下限位槽中后,外延架会受到下挡柱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上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锁柱,在外延架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锁,上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上锁体,在上锁体上设置有上卡槽,在上锁体中铰接有上锁舌,并且上锁舌位于上卡槽中,在上锁体中还铰接有上开锁杆,在上锁舌上设置有上锁口,在上开锁杆上设置有上锁台,在上开锁杆和上锁体之间设置有上扭簧,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抵靠于上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上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卡入到上卡槽中,但是随着上锁柱卡入上卡槽中,上锁柱会顶推着上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上锁舌将上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会因上锁舌旋转而卡入上锁舌上的上锁口中,使得上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卡槽中;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上锁台会与上锁口相脱开,使得上锁舌能被上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中,松开上开锁杆后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复位,使得上锁舌在上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卧架带着上锁柱向后滑动时,卧架上的上锁柱能由前向后卡入上挡锁上的上卡槽中,使得上卡槽中的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挡锁中,从而使卧架和外延架相锁定;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上挡锁解锁后,上卡槽中的上锁舌会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此时外延架与卧架不锁定,但是由于上挡锁能阻挡上锁柱向后移动,从而卧架无法向后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上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上限位槽,卧架带着上挡柱向前移动使上挡柱由后向前卡入上限位槽中后,卧架会受到上限位槽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