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79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的神经组织损伤。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两大类:血管内溶栓和机械取栓。

血管内溶栓是导管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血管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局部瞬间形成很高的溶栓剂浓度,加快血栓溶解速度,进而增加血管再通的机会。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对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1段的近端血栓效果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血凝块绝对体积过大有关。有关研究发现,颈内动脉末端的平均血栓体积(0.4ml)要比大脑中动脉m2段血栓(0.03ml)大一个数量级。如此之大的血凝块负荷显然能够抵抗酶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说,需要极大剂量的溶栓剂才能使其溶解,但是这样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风险较高。

机械取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种方法:1.血栓切除术,这种方法取栓较为彻底,但是对血管壁损伤过大,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2.激光碎栓,操作难度大,激光能量过低则无效,能量过高则损伤血管,同样易引起各种并发症;3.抓捕器取栓,操作简单,对血管壁损伤很小,但是经常不能套住血凝块;4.支架取栓,通过支架拉取血栓,直接除去大脑血管中阻塞血管的血栓,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使大多数患者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有的颅内取栓支架装置通常采用网状结构,根据网孔的具体形态及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大网孔组成,金属覆盖率较低,具有较好的输送性能(过弯能力较好),能够捕获较大的血栓,但缺点是径向支撑力偏低,贴壁性较差,嵌入血栓的能力以及捕获小血栓的能力较差,因此取栓效率较低;一种是由小网孔组成,虽然能够捕获部分血栓,但由于网孔小,易把血栓切碎,无法捕获较大血栓,且由于径向支撑力较大,导致取栓装置难以回收到外鞘管或微导管内,过弯能力差,难以到达病变位置,因此取栓效率较低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取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3210077.9公开了一种椭球形血管远端保护器,其包括设有骨架的两端尖的椭球形保护器主体和多孔的高分子膜,高分子膜覆盖在骨架上部,以允许正常血流通过而将由脱落的斑块或形成的血栓等固体颗粒滤住,从而保护下游血管不被堵塞。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620164685.4则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动脉的取栓器,其由伞、主轴杆、推拉杆、内外套管以及外套管芯组成,伞由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通过两长一短的三爪按一定角度与主轴杆焊接在一起而形成,且伞周边附有网状结构,以滤住血栓。美国专利申请2007/0005103、2008/0243170、2011/0098738也公开了类似构造的捕栓装置,其中包括框架和附着于框架的过滤网或膜,用以滤住血栓。上述取栓装置体积较大,并且不能很好的抓捕不同体积的血栓,从而使得取栓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取栓装置,以提高对不同形状、不同体积的血栓的抓捕效率,从而改善取栓效果,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栓装置取栓效果不佳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支架,具有管状的网形结构,所述网形结构包括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所述第一类网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网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第一类网孔的面积为5mm2~15mm2;所述第二类网孔的面积为2mm2~8mm2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每20mm轴向长度的取栓支架上具有五个以下的所述第一类网孔及十个以下的所述第二类网孔。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第一类网孔的个数与所述第二类网孔的个数比为1:5~1:50。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沿着所述取栓支架的轴向呈螺旋周向排布。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取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为0.12n~0.30n。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取栓支架具有压缩状态和膨开状态,且自远端至近端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着所述取栓支架的周向排布形成一圈的多个网孔;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和多个所述第二类网孔;处于膨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部分呈锥体状。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多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的距离不完全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第一部分中的多个网孔为第一类网孔、第二类网孔或者第三类网孔,所述第三类网孔的网孔面积与所述第一类网孔的网孔面积和所述第二类网孔的网孔面积均不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支架中,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或所述第二类网孔为正弦曲线拼接结构、圆形结构、正方形结构、长方形结构、菱形结构、橄榄形结构或者锥形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取栓支架、推拉导丝及导管;所述取栓支架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通过所述推拉导丝带动所述取栓支架沿着所述导管的内腔移动,以使得所述取栓支架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所述导管内或者全部位于所述导管外。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装置中,所述取栓支架和不透射线材料一起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装置中,所述导管的内径为0.021in、0.019in或0.017in。

由于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栓通常都是混合血栓,既有大体积的也有小体积的,既有坚硬的也有柔软的,简单地组合大网孔和小网孔的取栓支架很可能导致局部径向支撑力过大或过小,影响取栓支架的输送回收性能或贴壁性,或者捞栓、嵌栓或卡栓能力不足导致取栓效率低下,只有经过优化设计的取栓支架才能达到良好的取栓效果。

本发明的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具有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所述第一类网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网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其有效平衡了对于适中的径向支撑力和较高的输送性能的需求,不仅方便取栓支架回收入鞘,在压缩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径,并且能够同时提高对较大和较小血栓的捕获率,显著提高了取栓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多个“葫芦状”结构,通过所述“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能够分别捕获不同形状、体积、硬度的血栓,并且还具有层层阻截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逃逸,增强了血栓捕获稳定性,防止了血栓脱落,从而降低再栓塞的风险。此外,本发明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特别适合于颅内血管取栓,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血管取栓,尤其是狭窄、迂曲的血管。另外,本发明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结构简单,取栓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栓装置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取栓装置中的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取栓装置中的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取栓装置中的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取栓支架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栓支架在病变血管中的“葫芦状”结构的造影图像;

其中,取栓装置-1;取栓支架-10;推拉导丝-20;导管-30;第一类网孔-11;第二类网孔-12;第一部分-10a;第二部分-10b;第三部分-10c;血管-2;血栓-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在本申请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10,取栓支架10具有管状的网形结构,所述网形结构包括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面积,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

由于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栓通常都是混合血栓,既有大体积的也有小体积的,既有坚硬的也有柔软的,简单地组合大网孔和小网孔的取栓支架很可能导致局部径向支撑力过大或过小,影响取栓支架的输送回收性能或贴壁性,或者捞栓、嵌栓或卡栓能力不足导致取栓效率低下,只有经过优化设计的取栓支架才能达到良好的取栓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0有效平衡了对于适中的径向支撑力和较高的输送性能的需求,不仅方便取栓支架10回收入鞘,在压缩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径,并且能够同时提高对较大和较小血栓的捕获率,显著提高了取栓效率。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多个“葫芦状”结构,通过所述“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能够分别捕获不同形状、体积、硬度的血栓,并且还具有层层阻截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逃逸,增强了血栓捕获稳定性,防止了血栓脱落,从而降低再栓塞的风险。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栓装置1,所述取栓装置1包括:如上所述的取栓支架10、推拉导丝20及导管30;所述取栓支架10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20的远端,通过所述推拉导丝20带动所述取栓支架10沿着所述导管30的内腔移动,以使得所述取栓支架10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所述导管30内或者全部位于所述导管30外。

所述取栓支架10具有压缩状态和膨开状态。其中,所述取栓支架10位于所述导管30内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取栓支架10位于所述导管30外时处于膨开状态。当所述取栓支架10全部位于所述导管30内时,所述取栓支架10整体都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取栓支架10全部位于所述导管30外时,所述取栓支架10整体都处于膨开状态;当所述取栓支架10部分位于所述导管30内,部分位于所述导管30外时,位于所述导管30内的部分所述取栓支架1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位于所述导管30外的部分所述取栓支架10处于膨开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主要指:在所述取栓支架10的同一轴向上,既设置有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又设置有所述第二类网孔12;和/或,在所述取栓支架10的同一周向上,既设置有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又设置有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此,在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同一轴向或同一周向上,其中,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的数量并不限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的间隔数量亦不限定。即,被所述第一类网孔11间隔开的两个所述第二类网孔12之间,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同时,在被所述第一类网孔11间隔开之前,可以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类网孔12连续排布。

例如,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交错排布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多种情况:

1、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周向呈一圈排布(在此称为第一类网孔圈),多个所述第二类网孔12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周向呈一圈排布(在此称为第二类网孔圈),所述第一类网孔圈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圈在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向间隔排布。例如,自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远端至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近端,以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的形式排布,即每相邻两个第二类网孔圈之间具有一个第一类网孔圈;又如,自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远端至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近端,以第一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的形式排布,即两个第一类网孔圈作为第一组网孔圈,两个第二类网孔圈作为第二组网孔圈,每相邻两个第二组网孔圈之间具有一个第一组网孔圈;还如,自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远端至所述取栓支架10的近端,以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一类网孔圈、第二类网孔圈……,只要存在相邻两个第二类网孔圈之间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类网孔圈即可。在这种方式下,即为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上交错排布;当然,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上交错排布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几种形式。

2、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类网孔11和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类网孔12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周向呈一圈排布(在此称为第三类网孔圈),多个第三类网孔圈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向连续排布。这种方式下,即为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周向上交错排布;同时,在上述的排布方式中,若在同一轴向上既有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又有所述第二类网孔12,则其同时也实现了在轴向上交错排布。在此,所述第三类网孔圈只要包括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即可,各所述第三类网孔圈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一个所述第三类网孔圈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三个所述第二类网孔12,而另一个所述第三类网孔圈可以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两个所述第二类网孔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交错排布的具体形式并不作限定。在此,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交错排布有效平衡了对于适中的径向支撑力和较高的输送性能的需求,不仅方便取栓支架10回收入鞘,在压缩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径,并且能够同时提高对较大和较小血栓的捕获率,显著提高了取栓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多个“葫芦状”结构,通过所述“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能够分别捕获不同形状、体积、硬度的血栓,并且还具有层层阻截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逃逸,增强了血栓捕获稳定性,防止了血栓脱落,从而降低再栓塞的风险。其中,“葫芦状”结构可参考图1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栓支架在病变血管中的“葫芦状”结构的造影图像。由图14可见,整个取栓支架在病变血管中呈现出了凹凸凹凸的多个“葫芦状”结构。

在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向呈螺旋周向排布。由此能够使得所述取栓支架10的每个轴向以及每个周向都具有凹凸起伏,且凹和凸的部分在所述取栓支架10上分散分布,即所述取栓支架10的每个轴向以及每个周向都同时具有凹陷和凸起,所述取栓支架具有连续且较为均匀排布的“葫芦状”结构,从而在更有效平衡径向支撑力和输送性能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血栓的捕捉,防止或减少血栓的逃逸。

接着,请具体参考图4至图7,图4至图7中示意性的示出了几种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交错排布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交错排布方式,例如,图5中的一个第一类网孔11由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类网孔12代替,则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错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再更多列举。

接着,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使用取栓装置1通过如下方式抓捕血栓:

介入治疗时,首先可通过血管造影确定血管2(例如颅内血管)病变位置,即确定血栓位置,接着使导管30穿过病变位置,较佳的,导管30的远端超出病变位置远端5mm~12mm,接着,取栓支架10进入导管30内,这一期间取栓支架10一直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推拉导丝20将取栓支架10沿导管30内腔输送至导管30远端,在此即使得取栓支架10的远端与导管30的远端平齐,此时缓慢回撤导管30释放取栓支架10,使取栓支架10覆盖血栓,当取栓支架10远端膨开与血栓血管2有良好的贴壁性能,同时也能起到把取栓支架10整体锚定在血栓血管壁上的作用。此时继续回撤导管30,当取栓支架10远端被完全打开时,向前缓慢推送推拉导丝20,使释放出的取栓支架10沿其轴向被压缩,这种操作有利于取栓支架10(释放在弯曲血管中)更好的贴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取栓支架10完全释放。

通过取栓支架10自身的径向扩张力把血栓压缩至血管壁上,形成一定的通路,闭塞部分血管2血流已能恢复正常。当取栓支架10正常打开时,血栓会被取栓支架10压缩,利用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的交错排布(即大小网孔的组合排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葫芦状”结构,可以使得每一节“葫芦状”结构当中的鼓出部分和凹陷部分分别抓捕不同硬度、不同形态或不同大小的血栓3,从而将病变血管中的各类血栓取出。在此,可能部分血栓3并不能完全被取栓支架10近端的网孔卡住,但是漂移的血栓也会被排布于不同位置的凹陷抓捕。当沿回撤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拉动取栓支架10时,血栓3会沿与取栓支架10相反的方向移动,加上血流移动影响,血栓脱落到远端的风险急剧升高,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个“葫芦状”结构中的凹陷层层阻截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栓3的逃逸,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网孔面积为5mm2~15mm2;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为2mm2~8mm2。例如,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网孔面积可以为5mm2、7.5mm2、9.2mm2、11mm2、13mm2或者15mm2等;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可以为2mm2、3mm2、5.5mm2、6mm2或者8mm2等,其中,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相应范围内取值时,同时还需满足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网孔面积比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网孔面积指的是膨开状态下的支架沿一侧剪开并平铺时所述网孔所围成的面积,请参考图4至7、9、11和13所示的网孔的状态。进一步的,每20mm轴向长度的取栓支架10上具有五个以下的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及十个以下的所述第二类网孔12。较佳的,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个数与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个数比为1:5~1:50。

在此,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的选择匹配,所述第一类网孔11与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相对个数限定,以及取栓支架10上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及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数量设定,能够极好地兼顾取栓支架10释放后的径向支撑能力以及在所述推拉导丝20的推送下沿着所述导管30内腔来回移动时的输送能力,在抓捕血栓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好的贴壁性能,进而提高血栓抓捕效果;同时在回收取栓支架10时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

较佳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的选择匹配,所述第一类网孔11与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相对个数限定,以及取栓支架10上所述第一类网孔11及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数量设定,使得所述取栓支架10的径向支撑力为0.12n~0.30n(径向支撑力的计算方式参考国际标准astmf3067)。通过对于所述取栓支架10的径向支撑力的设定,在抓捕血栓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好的贴壁性能,进而提高血栓抓捕效果。

接下去,可相应参考图4至图7、图9以及图11至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0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具体的,所述取栓支架10自远端至近端分为第一部分10a、第二部分10b及第三部分10c。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10a及所述第二部分10b处于膨开状态时均呈圆柱体状,由此所述取栓支架10释放后既能够很好的贴合血管,又不会伤及血管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优选的实现方式是(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交错排布后,在第二部分10b,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向呈螺旋周向排布,即多个所述第一类网孔11围绕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线呈螺旋阶梯状排布。由此,能够使得在第二部分10b,每个周向以及每个轴向都同时具有凹陷和凸起,整体具有连续且均匀排布的“葫芦状”结构,从而在血栓的抓捕过程中,既能够更加高效的抓捕血栓,又能够更好的避免血栓的逃逸。

接着,请继续参考图4至图7、图9以及图11至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a具有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周向排布形成一圈的多个网孔,即多个网孔沿着所述取栓支架10的周向呈一圈排布(在此为展开图,表现为呈一列排布)。优选的,多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是不完全相同的(即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也可以完全不相同),即在此优选的,多个网孔的远端形成一个平面且所述多个网孔的远端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线斜相交,或者所述多个网孔的远端形成多个平面。多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不完全相同,避免了所述取栓支架10在被压缩时其远端外径过大、径向力较强而导致压缩阻力过大的问题,由此,能够减小所述取栓支架10进入导管30内的阻力以及在所述导管30内的移动的输送阻力,提升输送性能及过弯能力。

具体的,可以如图4至图7、图9、图11以及图13所示,多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完全不相同;或者图12所示,多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在图12中,第一个网孔和第三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相同,第二个网孔和第四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相同,而第一个网孔和第二个网孔的远端相对于取栓支架10的近端的距离不相同。

进一步的,图9所示的取栓支架10的波头数(为三个)也与图4至图7、图11以及图13所示的取栓支架10的波头数(为四个)不同,在此,对于取栓支架10的波头数也不作限定,也可以少于三个或者多于四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a中的多个网孔可以为第一类网孔、第二类网孔或者第三类网孔,所述第三类网孔的网孔面积与所述第一类网孔的网孔面积和所述第二类网孔的网孔面积均不同。即在此,所述第一部分10a中的多个网孔可以全部为第一类网孔、全部为第二类网孔或者全部为不同于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的第三类网孔,也可以部分为第一类网孔、部分为第二类网孔或者部分为第三类网孔。

在此,主要通过第三类网孔指代网孔面积不同于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的其他网孔,具体还可以有网孔面积不同于前述三类网孔的第四类网孔、第五类网孔等。此外,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整个所述取栓支架10上(即包括第一部分10a、第二部分10b及第三部分10c)上除了具有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也可以具有第三类网孔、第四类网孔以及第五类网孔等。在此,主要通过不同网孔面积的网孔交错排布,使得所述取栓支架10有效平衡了对于适中的径向支撑力和较高的输送性能的需求,不仅方便取栓支架10回收入鞘,在压缩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径,并且能够同时提高对较大和较小血栓的捕获率,显著提高了取栓效率。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11和所述第二类网孔12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多个“葫芦状”结构,通过所述“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能够分别捕获不同形状、体积、硬度的血栓,并且还具有层层阻截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逃逸,增强了血栓捕获稳定性,防止了血栓脱落,从而降低再栓塞的风险。其中,在本申请中,对于“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的高度或凹陷部分的深度以及截面宽度并不作限定。

优选的,所述第三部分10c处于膨开状态时呈锥体状且所述第三部分10c的近端收缩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20的远端(具体可参考图1至图3、图8以及图10)。由此能够减小所述取栓支架10进入导管30内的阻力以及在所述导管30内的移动的输送阻力,提升输送性能及过弯能力。其中,所述取栓支架10的轴线(在此主要表现为所述第一部分10a和所述第二部分10b的轴线)与所述推拉导丝20的轴线可以同轴也可以不同轴,即所述第三部分10c处于膨开状态时所呈的锥体状可以是一个正锥形体状也可以是一个斜锥体状。

从而可以降低所述推拉导丝20推拉所述取栓支架10的阻力,提高所述取栓支架10的输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孔(包括第一类网孔、第二类网孔及第三类网孔)可以为正弦曲线拼接结构(也可以是类似正弦曲线的拼接结构)、圆形结构、正方形结构、长方形结构、菱形结构、橄榄形结构或者锥形结构等各种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结构。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用语中,将网孔面积相同的网孔认为是一类网孔,即由此区分了第一类网孔、第二类网孔及第三类网孔,对于多个同一类网孔,各个同一类网孔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多个第一类网孔中,可以有正弦曲线拼接结构的第一类网孔、也可以有圆形结构的第一类网孔、还可以有菱形结构的第一类网孔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0的材料为镍钛合金材料或者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由此可以易于所述取栓支架10的压缩与膨开。具体的,所述取栓支架10可以通过激光切割镍钛管材,激光切割后热定型而成;或者采用镍钛丝材编织而成;或者使用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等。

优选的,所述取栓支架10和不透射线材料一起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20上,或者所述取栓支架10上缠绕固定有不透射线材料,通过所述不透射线材料可以实现取栓过程的可见性,对取栓过程的安全性有积极的效果。其中,所述不透射线材料可以为铂金、铂钨或者铂铱等;所述不透射线材料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取栓支架10和所述不透射线材料一起固定于所述推拉导丝20上的同一位置,由此可以使得所述取栓支架10和所述推拉导丝20的固定位置在取栓过程中可见。其中,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胶结、铆接或压握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30可以由高分子管材制成,所述导管30的内径可以为0.021in(英寸)、0.019in或0.017in等更小尺寸。在此,由于所述取栓支架10包括第一类网孔11和第二类网孔12,所述第一类网孔11的网孔面积与所述第二类网孔12的网孔面积不同,从而使所述取栓支架10在压缩状态下具有比网孔面积单一的取栓支架相对更小的外径,从而能够易于进入更小尺寸的导管30内。

综上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中,通过第一类网孔和第二类网孔,所述第一类网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网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其有效平衡了对于适中的径向支撑力和较高的输送性能的需求,不仅方便取栓支架回收入鞘,在压缩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径,并且能够同时提高对较大和较小血栓的捕获率,显著提高了取栓效率。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类网孔和所述第二类网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多个“葫芦状”结构,通过所述“葫芦状”结构的鼓出部分或凹陷部分能够分别捕获不同形状、体积、硬度的血栓,并且还具有层层阻截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逃逸,增强了血栓捕获稳定性,防止了血栓脱落,从而降低再栓塞的风险。此外,本发明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特别适合于颅内血管取栓,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血管取栓,尤其是狭窄、迂曲的血管。另外,本发明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结构简单,取栓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