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晕船疲劳手膝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55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抗晕船疲劳手膝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药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晕船疲劳手膝环。



背景技术:

人们在乘坐机动性交通工具(诸如汽车、舰船、飞机、航天飞行器等)时可因暴露于异常加速度而引起恶心、呕吐,有时甚至是非常剧烈的恶心、呕吐—通常称之为晕动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常见海况下,初次出航的海军舰艇人员晕动病发生率为10%~30%,在恶劣海况下可达50%~90%。航海晕动病的发生加重我海军官兵体力消耗和大脑疲劳,是造成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之一,空军飞行员晕动病的发生更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晕动病研究一直是军事航海和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

现今治疗晕动病最有效的药物是中枢抗胆碱类药物或抗胆碱类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结合药物。由于前庭刺激是晕动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此有研究认为,所有具备中枢及外周前庭抑制作用的的药物对于晕动病的预防及治疗都是有效的。其中,由于前庭器官通过胆碱能和组胺能纤维投射到呕吐中枢,因此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胆碱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对于预防和晕动病效果较好。东莨菪碱作为现今最有效的一种抗晕动病药物,其作用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5种毒蕈碱受体。虽然东莨菪碱可以有效降低晕船反应,减轻脑体疲劳,但是其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所以目前用于治疗抗晕船的药物普遍存在嗜睡等副作用,同时对于晕动病后的脑体疲劳没有明显的减轻作用,而现有的非药物抗晕措施主要包括抗晕贴等,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没法重复使用等问题。

因此,研制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抗晕船抵抗脑体疲劳的药物或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晕船、晕车、晕机后脑体疲劳效果更优、无副作用的抗晕船疲劳手膝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晕船疲劳手膝环,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用于套于用户手腕上的手环和一用于绑于用户膝盖上的膝环;

该手环包括一手环本体,该手环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贴设于用户内关穴位处皮肤的第一可更换电极粘片和第一电极点,该手环本体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池、一第一蓝牙模块、一第一低频电发生器和一控制器,该第一电极点上套设有该第一可更换电极粘片;

该膝环包括一绑带,该绑带上设置有一用于贴设于用户足三里穴位处皮肤的第二可更换电极粘片和一第二电极点,该绑带内设置有一第二电池、一第二蓝牙模块和一第二低频电发生器,该第二电极点上套设有该第二可更换电极粘片;

该控制器用于在接收一控制信号后,控制该第一低频电发生器发出第一低频电刺激并通过该第一电极点传递至用户内关穴位处的皮肤,通过该第一蓝牙模块和该第二蓝牙模块控制该第二低频电发生器发出第二低频电刺激并通过该第二电极点传递至用户足三里穴位处的皮肤。

较佳地,该手环本体上设置有一用于供用户选择治疗模式的表盘,该表盘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该表盘内设置有一用于采集用户的语音信息的麦克风,该麦克风与该控制器电连接,该控制器用于解析该语音信息,并根据解析出的语音信息调控该手膝环。

较佳地,该表盘上还设置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该表盘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发出该控制信号的按钮,该按钮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该手环本体上设置一用于为该电池供电的插座,该插座与该电池连接。

较佳地,该手环本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定位该手膝环的当前位置的全球定位系统,该全球定位系统与该控制器电连接,该控制器用于接收该手膝环的当前位置后发出一求救信号至外部。

较佳地,该手环本体上设置有一移动通信模块,该移动通信模块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该手环本体为一弹性手带。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将内关和足三里的针刺疗法与低频电刺激结合起来,用于治疗晕动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大鼠针灸穴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大鼠各组间晕反应指数差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大鼠各组间自发活动差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晕船疲劳手膝环,其包括一用于套于用户手腕上的手环和一用于绑于用户膝盖上的膝环。

如图1所示,该手环包括一弹性手带,该弹性手带1上设置有用于贴设于用户内关穴位处皮肤的第一可更换电极粘片和第一电极点2,该弹性手带1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池、一第一蓝牙模块、一第一低频电发生器和一控制器,该第一电极点2上套设有该第一可更换电极粘片。

该膝环包括一绑带,该绑带上设置有一用于贴设于用户足三里穴位处皮肤的第二可更换电极粘片和一第二电极点,该绑带内设置有一第二电池、一第二蓝牙模块和一第二低频电发生器,该第二电极点上套设有该第二可更换电极粘片。

该控制器用于在接收一控制信号后,控制该第一低频电发生器发出第一低频电刺激并通过该第一电极点2传递至用户内关穴位处的皮肤,通过该第一蓝牙模块和该第二蓝牙模块控制该第二低频电发生器发出第二低频电刺激并通过该第二电极点传递至用户足三里穴位处的皮肤。

而且,该弹性手带1上设置有一用于供用户选择治疗模式的表盘3和一用于为该电池供电的插座,该表盘3与该控制器电连接,该插座与该电池连接。其中,该表盘3内设置有一用于采集用户的语音信息的麦克风、一显示屏4和一用于发出该控制信号的按钮,该麦克风、该显示屏和该按钮与该控制器电连接,该控制器用于解析该语音信息,并根据解析出的语音信息调控该手膝环。

该手环上的电极点设置在内关处,该膝环上的电极点设置在足三里处,分别通过第一低频发生器和第二低频发生器,对这两个穴位进行低频电刺激。在乘车和乘船半小时前,带上手膝环,收紧手膝环,使电极点上紧贴皮肤,通过对内关和足三里两个穴位的电刺激,可以降低晕车,晕船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轻晕车,晕船带来的疲劳。

该手环还带有移动通信模块,可以进行团队间的相互通信,同时也可以通过蓝牙模块建立短距离的通信连接,形成一个短距离局域通信网,有助于在没有移动信号的地方进行短距通信。

该手环还带有用于定位该手膝环的当前位置全球定位模块,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获得使用的gps信息,即时施救。

本发明前期已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内关和足三里可以有效缓解晕动病的症状和疲劳。本发明将内关和足三里的针刺疗法与低频电刺激结合起来,用于治疗晕动病。

下面结合动物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实验方法

雄性sd大鼠(250g-300g)80只,购自中英合资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每笼饲养5只,适应期内动物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和饮水。动物饲养实验室环境温度22℃±2℃,湿度50%~60%,室内照明控制在12/12hr昼夜节律变化(8:00~20:00光照)。

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体重随机分为:

即阴性对照组:针刺公孙穴,sp4(anegativecontrolgroup,ctrl,n=16)、加速度刺激组(anaccelerationgroup,accen=16,图2)、阳性药物组(东莨菪碱)(ascopolaminegroup,positivemedicinegroup,scop,n=16)、针刺穴位组:针刺内关pc6、足三里穴st36,图2,(anacupuncturegroup,acup,n=16)和固定刺激组(arestraintgroup,rest,n=16)。

刺激方法:1000hz,脉冲宽度:300μs,刺激30min。

按计划完成各组相应干预30min后,各组大鼠放入crampton等报道仿制的旋转装置内,绕垂直轴顺时针旋转,以16°/s2角加速度加速至120°/s2,再以48°/s2角减速度减速至零,交替加、减速进行,持续1h。实验结束后立即检测大鼠的晕反应指数和记录自发活动。

晕反应指数评分标准

晕反应指数的评价标准包括:排便颗粒每个记1分,无则记0分;小便有记1.2分,无记0分;立毛严重记1.2分,轻微记0.6分,无记0分;颤抖记1.2分,无记0分;晕反应指数是这四部分分数的总和。

自发活动实验

大鼠在模拟晕船刺激结束后立即置于全封闭自主运动箱中,红外线自动跟踪动物3分钟的运动,数据均采用winfast软件进行实时记录并计算运动轨迹和参数。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和snk-q检验;实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针刺组大鼠晕反应指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加速度刺激组、固定刺激组(p<0.01),与阳性药物组无显著差异,图3;

(2)针刺组自发活动能力优于阴性对照组、加速度刺激组、固定刺激组(p<0.01),与阳性药物组无显著差异,图4。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可以明显减轻加速度暴露大鼠晕动症的严重程度,增强大鼠的探索能力,减轻精神疲劳。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