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辅助的皮肤治疗的可保持在手中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598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辅助的皮肤治疗的可保持在手中的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于2013年1月16日提交的已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14368.7,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13/000112,发明名称为“用于电辅助的皮肤治疗的可保持在手中的设备”)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辅助的皮肤治疗的可保持在手中的设备,其具有:

第一外电极,当该设备为了使用被使用者保持在手中时,第一外电极与手相接触;第二外电极,其能够安放到待治疗的皮肤区域上;以及电能源,它的极在设备的运行中与电极处于电连接中。



背景技术:

在文件wo2005/087308a1中说明了一种这样的设备,其中,根据极性正的或负的电流从帽流入待治疗的皮肤区域中。

这可被用于提高治疗膏(behandlungscreme)或清洁膏的效用,因为治疗膏的有效成分随电流被输送到皮肤中并且在相反的极性下污物被从皮肤中输送到清洁膏中。

此外,该设备设有多个可更换的帽,其形状分别与待治疗的皮肤表面相匹配。存在带有相对光滑的表面的第一帽、设计成梳状的第二帽(其尤其可被用于头皮的治疗)以及带有波状结构的第三帽,以此得到按摩效果。利用该设备不仅在皮肤清洁时而且在引入有效成分时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还应进一步被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还进一步改善设备的效用。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在设备中或在其处装设电气运行的振动器。

这样的振动器将设备置于振动运动中,使得在设备的运行中产生增强的按摩效果,由此扩大了皮肤毛孔并且实现了更好地将污物从皮肤中转移出来或将有效物质转移到皮肤中。

如果振动器安装在第二外电极附近,按摩效果特别突出,因为那么位于待治疗的皮肤区域处的设备区域特别强地振动。

优选地将本发明用于一设备中,其具有:

基体(basiskoerper),其构造成被手抓握,其中,在基体处存在第一外电极,

用于可松开地插到基体上的帽,其具有第二外电极,第二外电极可安放到待治疗的皮肤区域上,

其中,电能源布置在基体中。

在这样的设备中电气运行的振动器安装在帽中或在其处并且因此直接在第二电极中。

优选地,在帽处和在基体处的接触件(其用于建立在第二电极与电能源之间的电连接)构造和布置成使得当帽被插到基体上时接触件被带到相接触,其中,振动器与在基体中的电能源处于可开关的导电连接中。

能源可以是电池或也可以是蓄电池,其可被置入基体的格(fach)中。倘若应该为该设备设置蓄电池,可考虑还给该设备提供充电设备,利用其可给设备中的蓄电池充电。

由于能源布置在基体中但是振动器和电极布置在帽中或在其处,要建立电连接。本发明对此设置成,在基体与帽之间存在第一和第二电触点,其分别由基础接触元件和帽接触元件构成,其中,基础接触元件在基体中且帽接触元件在帽中布置成使得当帽被安放在基体上时触点闭合,其中,通过第一触点来建立在能源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其中,用于振动器的供能的电路伸延经过第一和第二触点。

由于第一触点不仅被用于第二电极的供应而且被用于振动器的联接,仅需要两个触点,尽管总共建立了三个联接(一个至电极、两个至振动器的驱动器)。

优选地,接触元件包括接触销,其端侧在帽插上时彼此相接触,其中,触点的接触元件分别在轴向上被弹性地支承。在此,帽借助于可松开的卡锁器(raste)被保持在基体处。

在安放帽时,销以其端侧压到彼此上,从而产生电接触。同时,通过弹簧的预紧将弹力施加到帽上,使得帽被弹性地压离基体并且只要松开卡锁器(其将帽保持在基体处)就容易地从基体松开。

由于第二触点仅用于振动器的供电,要将接触元件相对于第二电极绝缘地插入帽中。如果帽作为整体或者帽的外层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构成,那么其尤其是必要的,其中,第一电触点的帽接触元件与该材料以能导电的方式处于接触中,并且其中,第二电触点的帽接触元件相对于导电材料电绝缘。

为了实现第二电极,设置成帽作为整体或者帽的外层由能导电的材料构成,第一电触点的帽接触元件与该材料以能导电的方式处于接触中,并且第二点触点的帽形的接触元件相对于导电材料电绝缘。

由于如上所述该设备设置成,电极的极性可交换,这导致振动器的供电的极性也反过来。因此,振动器必须具有电驱动器,其对极性的变换不敏感。在最简单的情况中,振动器是电马达,在其轴处固定有偏心轮。但是也可考虑激振器,在其中通过电磁体将一质量以快速的顺序一下拉到一方向上、一下拉到另一方向上。

可将电马达(在其轴处固定有偏心轮)以不同的取向布置在设备的帽中。帽在其下端处具有可插到基体上的插上区域(aufsteckbereich)而在其上端处形成第二外电极。为了使电极在皮肤上往复振动并且由此相应的药膏被按摩进入,设置成电马达的轴线和电马达的轴大致平行于在插上区域与第二外电极之间的所想象的线布置。

备选于此,电马达的轴线和电马达的轴可大致横向于在插上区域与第二外电极之间的所想象的线来布置。以该方式产生交变的压力到皮肤上,由此相应的药膏被压到皮肤中。

振动器集成到帽中应尽可能以该方式实现,即能够使迄今已知的设备的结构元件尽可能保持不变。因此本发明设置成,在帽中插入有底部,其在其面向帽的上侧处具有用于振动器的支架。

根据本发明,帽的接触销布置在底部中,其中,形成帽接触元件的这两个接触销穿透底部。在此,接触销不仅朝向底部的上侧而且朝向其下侧伸出,其中,接触销中的一个与第二电极处于导电接触中。

此外,本发明设置成,在底部处安装有环绕的橡胶密封件,其使底部相对于帽的内壁密封,从而保护在帽的顶端中的腔(振动器容纳在其中)免于水和湿气进入。

此外设置成,从底部的下侧伸出两个接片(lasche),其中的一个设有槽缝(schlitz)。带有振动器的帽即应可与已存在于市场上的基础设备兼容。其具有卡锁器,卡锁器接合到在帽的内壁中的槽缝中以将其保持在基体处。由于带有振动器的帽变长并且在其下部区域中明显变宽,需要接片以将帽固定在基础设备的插上区域处,其中,槽缝作为与在基体处的卡锁器的对应物(pendant)起作用。

为了形成与第二电极的接触,在帽中构造有插座,其内侧与第二电极处于导电接触中并且其取向成使得当底部被插入帽中时一接触销被引入插座中。

带有两个接触销的底部因此仅需被压入帽中。在此,接触销中的一个被引入插座中并且获得与第二电极的导电连接。朝向底部的下侧伸出的销端部与在基体处的两个基础接触销(利用其来建立与在基体中的能源的可开关的连接)达到相接触。

为了获得振动器的电驱动器的供电,使接触销的上端设有焊片(loetfahne),在其处来焊接至电马达的电流供给缆线。因此本发明设置成,在底部的上侧上伸出的焊片插在接触销的端部处。

为了将底部还更好地固定在帽中并且将由振动器所激励的底部的振动还更好地传递到帽上或者说到帽的形成电极的区域上,设置成,底部被朝向上侧伸出的两个保持销穿透。在帽中存在保持套(haltebuchse),当底部被插入帽中时保持销被引入或拧入保持套中。

优选地,在帽中布置有从帽的顶端出来的柱,其中,保持套构造在柱中并且其开口通到柱的端侧中。

也可考虑在帽中布置横向桥接部(quersteg),其将帽的相对而置的部段相互连接,并且保持套构造在横向桥接部中。

帽在帽的顶端中包围一空间,振动器容纳在其中,其中,振动器的振动通过支架和底部被传递到帽上。

为了保持设备的结构简单,设置成,在基体中存在可由设备的使用者调整的开关装置,其建立能源与电极的电连接,并且振动器也通过开关装置与电能源相连接。由此对于电极和振动器存在共同的能源。

优选地,开关装置设有电子存储器,在其中存储有待选择的运行状态的参数,其可由使用者借助于按键选择,其中,参数中的一个涉及电极的极性,并且振动器是这样的类型,即其不依赖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工作。

为了使振动效果尽可能大,本发明此外设置成,帽在其远离基体的端部处具有侧向伸出的两个舌部(zunge),其上侧形成连续的面,该面可带到与待处理的皮肤相接触,其中,振动器与舌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于直接机械接触中。优选地,连续的面的上侧设有沟纹,从而强化对皮肤的作用。

被提供用于设备的运行的帽不需要全部设有振动器。在一些应用情况中,仅执行电流治疗即足够。

为了须尽可能少地给电池充电,必须负责使设备的电流消耗尽可能小。如果设备设有振动器那么尤其是这样的情况,振动器将第二电极(其被安放到待治疗的皮肤表面上)置于振颤的运动中。为了在这样的设备中使电流消耗最小化,本发明设置成,设置有用于探测通过第二电极的电流的装置、在振动器的驱动器与电池的连接中的开关和控制部,其设立成仅仅当有电流流过第二电极时那么开关才闭合。

换言之,仅当第二电极被安放到待治疗的皮肤表面上且通过其有电流流过皮肤时那么才接通振动器。该电流被探测并且被控制部用以操纵开关。该装置可电子地来实现。这意味着,开关实施为晶体管。

此外设置成,该设备具有可再充电的电池,其极在设备的运行中与电极处于电连接中。电池被安置在井筒(schacht)中,井筒被壳形的罩壳盖遮盖,罩壳盖的外侧形成设备罩壳的外表面的一部段。此外设置有充电电路。井筒被可移除的井筒盖(schachtabdeckung)盖住,井筒盖的内侧指向在井筒中的电池而在其外侧上布置有至少2极的插座,其与充电电路相连接。井筒盖位于罩壳盖内。

优选地,该插座是根据usb标准的插座。

附图说明

下面应根据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a、b、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视图,其中,设置倒圆的结构作为帽,

图2a、b、c显示了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一起使用的不同的帽形,

图3显示了特别适合用于与振动器运行的帽形的横截面,

图4显示了带有偏心轮的马达,

图5a、b显示了用于建立在基础体与帽之间的电接触的接触元件的布置,

图6显示了卡锁部的实施方案,

图7显示了用于设备的运行的开关电路,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9显示了备选的振动器组件,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皮肤治疗的设备的两个外部视图(从前面和从侧面),该设备包括待保持在手中的基体和用于安放到皮肤上的带有形成电极的平台的帽,

图11显示了帽的透视性的和透明的图示,在其内部中可辨识出带有被保持在其处的振动器的底部,

图12显示了带有振动器的帽的透视性的图示,

图13显示了通过带有振动器的帽的纵剖面,

图14显示了通过带有振动器和基体的上部的帽的纵剖面(垂直于图13的纵剖面)以及

图15显示了通过设备的电池井筒的剖面以及

图16显示了用于控制振动马达的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如这三个视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大约手掌大小并且具有矩形的扁平的形状。它由基体2和插到其上的帽3构成。在基体2的下面的短侧处存在用于容纳电池的格4,电池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设备1的运行的能源起作用。

在基体2的相对而置的上面的短侧(其不像下侧那么宽)处插上可更换的帽3。在基体2的前侧上布置有用于选择治疗程序的按键5,其中,在处于上方的显示器6中显示出所选择的治疗程序。在后侧上存在大面积的第一电极7并且在其之上用于触发卡锁器(利用其将帽3保持在基体2处)的按钮8。

在图2中以纵剖面示出了不同的帽形。图2a显示了已在图1中示出的帽3,其具有倒圆的上封闭棱边(abschlusskante)。

根据图2b的帽3a具有梳状的结构并且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头皮的治疗。图2c显示了带有实施成波浪形的棱边的帽3b,由此可逐点强化到皮肤上的压力,从而在帽3b在皮肤上来回移动时产生按摩效果。

根据图3在横截面中示出了另一帽9,其示出根据图2a的帽3的一变型。在帽9的上棱边处联接有两个舌部10、11,其共同形成相对于帽9的基部12斜置的平台13。平台13的上侧形成连续的面,其可安放到皮肤上并且设有肋14。

该形状特别适合用于与振动器15相连接。振动器优选地装设在帽9的基部12与一舌部11之间的锐角中(点划线)或者在帽9的基部12的头部中(实线)。也可考虑安置在舌部10、11中的一个中。

在根据图4的最简单的情况中,振动器15包括电马达16,在其轴处安装有偏心轮17。该轴关于设备的取向是任意的。也可设置平行于帽9的上棱边的取向。

在图9中显示了振动器15的电马达16的另一可能的布置。对此,帽9的基部12具有柱状的成型部(ausformung)32,其轴线向平台13的方向延伸。电马达16同轴于成型部32的轴线布置在该成型部中,其中,其轴以偏心轮17伸入平台13中。在该构造中,带有偏心轮17的轴垂直于帽9的上棱边并且因此在帽9的下部区域(帽9以该区域插到基体2上)与帽9的上部区域(其形成第二外电极20)之间延伸。

如可由图2a至2c所得悉的那样,在帽3、3a、3b内存在两个金属接触销18、19,其中,一接触销18与帽3处于电连接中而另一接触销19相对于帽3、3a、3b绝缘。帽3、3a、3b由能导电的材料构成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由能导电的材料(其形成第二电极20)构成的覆层。第一接触销18因此与该材料相连接,而第二接触销19对此绝缘。

根据图3的帽9(这未详细示出)以相同的方式设有接触销。

如可由图5所得悉的那样,在基体2的上棱边处安装有两个弹性地支承的金属配合销(gegenstift)21、22,其在基体2中与接触销18、19对准地取向。配合销21、22分别由布置在凸肩25中的弹簧23、24压向止挡,使得配合销21、22伸出稍微超过凸肩25的上棱边。如果帽3、3a、3b、9被插到基体2的凸肩25上,由此产生两个闭合的电触点。

如在图2中所示,在帽3a、3b、3c中分别存在用于卡锁器的槽缝26。相应地,帽9根据图3来构造。如图6所示,这样的卡锁器27位于杠杆28(其可旋转地支承在基体2处)的端部处,而其另一端部与按钮8相连接,从而当操纵按钮8时卡锁器27被从槽缝26中拉出。

如可由图5a、5b所得悉的那样,配合销21、22弹性地支承在基体处,从而其将压力施加到在帽3、9中的接触销18、19上。如果操纵按钮8,配合销21、22将帽3、3a、3b、9轻微地压离基体3,从而可简单地将其移除。

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一电路图。振动器的驱动器、即在该实施例中电马达16接到在帽3、9中的这两个接触销18、19之间,而第一接触销18仅与在帽3、9处的第二电极20相连接。

这两个配合销21、22(其通过以变换开关(wechselschalter)29的形式的开关装置与电压源30(电池)相连接)位于基体2处。配合销21(其与帽3、9中的绝缘的接触销18相接触)具有与在基体2处的第一电极7的连接。

如果现在将帽3、9(如在图7中所示)插到基体2上(编码在此防止触点的混淆),产生由电压源30和电马达16构成的第一电路(其伸延经过这两个销对)以及在运行中产生第二电路,其经过第二电极20的第一触点经过使用者的躯体伸延至第一电极7并且返回至电压源30。

变换开关以晶体管电路(其被控制装置31操控)的形式来实现。控制装置31包含电子存储器,在其中存储有多个运行模式。运行模式通过参数(治疗的持续时间、电极的极化、振动器的接通)来确定。使用者可通过操纵按键5选择一定的运行模式,其被在显示器6中显示出。

皮肤治疗通常包括第一步骤,在其中首先施加清洁膏并且使设备以第一极性运行,其中,通过电流有害物质从皮肤转移到清洁膏中。在此使用不包含振动器的帽3,因为药膏刚好不应被加到皮肤中。

在除去清洁膏之后,在第二步骤中涂抹治疗膏并且使设备1以第二极性运行,使得有效物质可从治疗膏渗入皮肤中。在该方法中使用具有振动器15的帽9,从而除了将有效物质输送到皮肤中的电流效应还存在按摩效应,利用其将有效物质按摩到皮肤中。除了提高的效率还产生舒适的治疗感觉,因为振动的按摩被使用者感觉为舒适的。

图8在横截面中显示了设备40,其尤其适合用于大面积皮肤的蜂窝织炎治疗。

在扁平的罩壳41的下侧处存在几乎占据整个下侧的第二电极20,其被安放到待治疗的皮肤表面上。在上侧上存在显示器6和用于选择治疗程序的按键5。

在罩壳41的上侧的外边缘处环绕地存在第一电极7,其与保持设备40的手相接触。在罩壳41内存在以电池的形式的电压源30以及振动器15,其由带有偏心轮17的电马达16构成。振动器15在第二电极20上方中央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基座装设在罩壳41的下壁处并且因此当使振动器15运行时将该壁与第二电极20共同置于振动中。

电马达16的电极7、20和电流源30的连接相应于在图7中所示电路,然而其中,销18,19;21,22被连续的连接部代替。不需要销,因为设备40在该实施方案中不具有带有第二电极20的可更换的帽3、9。

目前参考图10。如这两个视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大约手掌大小并且具有矩形的、扁平的形状。它由基体2和插在其上的帽3构成。在基体2的下面的短侧处存在用于容纳电池的格4,电池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设备1的运行的能源起作用。

在基体2的相对而置的上面的短侧(其不像下侧那么宽)处插上可更换的帽3。在基体2的前侧上布置有用于选择治疗程序的按键5,其中,在处于其之上的显示器6中显示出所选择的治疗程序。在后侧上存在大面积的第一电极7和在其之上用于触发卡锁器(利用其将帽3保持在基体2处)的按钮8。

在帽3的上棱边处联接有两个舌部10、11,其共同形成相对于帽3的基部12斜置的平台13。平台13的上侧形成连续的面,其可安放到皮肤上并且设有肋14。

振动器15在最简单的情况中根据图11、3、4和5由电马达16构成,在电马达16的轴处安装有偏心轮17。

在帽3的基部12内存在柱状的成型部32,其轴线向平台13的方向延伸。在该成型部中电马达16同轴于成型部32的轴线布置,其中,其轴以偏心轮17伸入平台13中。在该构造方案中,带有偏心轮17的轴垂直于帽3的上棱边并且因此在帽3的下部区域(利用其将帽3插到基体2上)与帽3的上部区域(其形成第二外电极20)之间延伸。

如此外可由图11、12、13、14得悉的那样,在帽3内存在两个金属接触销18、19,其中,一接触销18与帽3处于电连接中而另一接触销19相对于帽3绝缘。带有平台13的帽3由能导电的材料构成或者具有由能导电的材料构成的至少一个覆层,从而平台13形成第二电极20。

图11显示了帽3的透视图,其透明地示出,从而可辨识出被插入帽中的底部50。底部50在帽3中大约位于一半高度上,其中,其周缘轮廓相应于在该部位处帽3的横截面,使得底部50在平台13之下包围在帽的顶端中的腔51。在底部50的面向平台13的上侧上,存在两个从底部50垂直伸出的臂52a、52b,其形成用于电马达16的成型部32。电马达16位于臂52a、52b之间,电马达16的带有偏心轮17的轴向平台的方向取向。在底部50的下侧处存在两个接片53和54,其彼此平行地取向并且在两侧包围在此未示出的在基体处的插上区域。在一接片54中存在槽缝26,在此同样未示出的在基体处的卡锁器接合在槽缝26中,以便将帽3保持在基体处。

底部50在图12中再次放大地示出。其具有环绕的橡胶密封件55,橡胶密封件55紧贴到帽3的内壁处。这两个臂52a和52b位于底部50的中间部分中并且在其面向彼此的侧面处至少部分柱状弯曲地来实施,其中,弯曲部的包络形成柱体,其容纳柱状的电马达16。

在这两个臂52a、52b左边和右边各存在一保持销56,其垂直地从底部50伸出并且其分别被密封板57包围。这两个密封板57与橡胶密封件55形成一单元。

第一接触销18和第二接触销19处于底部50外面更远,其中,第一接触销18实施成比第二接触销19更长。在接触销18和19上各插上焊片58。

底部50与帽3的连接可良好地由图13的横截面图示得悉。帽的基部12具有锥形地扩大的形状,使得可从下面将底部50推到帽30中,直到其撞靠梯级59。从帽3的顶端升出两个柱60,其各具有柱状的通道61。保持销56被插入或拧入这些通道61中,其中,柱60的端侧密封地贴靠到密封板57处。保持销56具有头部63,其处于在底部50的下侧处的凹部64中。保持销56因此被夹卡地保持在通道61中或拧入其中,通道形成用于保持销56的保持套62,使得底部50被固定在帽3中。

但是保持销56不仅具有将底部50保持在帽3中的任务,而且建立至帽3的顶端(平台13位于那里)的传递振动的连接。由旋转的偏心轮17激励的振动因此被直接传递到平台13中。

接触销18、19插在底部50中的贯通孔中,其中,下端向底部50的下侧伸出并且在那里与在此未示出的在基体处的配合销相接触。

如已阐述的那样,接触销18、19的端部设有焊片58。第二接触销19的端部自由地在腔51中终止,而第一接触销18伸入在帽3的内侧处的插座65中并且因此建立与帽3的导电接触。其又由此来提供,即帽3自身整体由金属制成而或由设有延伸进入插座65中的金属覆层的塑料制成。

所示出的用于皮肤治疗设备的帽3因此由基体2和帽3组成,在帽3中插入有振动器15,其被固定在底部50处。底部50被插入帽3中并且在其中由保持销56来保持。接触销18、19一方面建立至在帽3处的第二电极20的电连接和对于振动器的电马达16的供电。这两个接片53、54实现,此外也还可将已经已知的基体插到帽上并且可与该帽兼容。

图14显示了通过被安放到基体2上的帽3的纵剖面。基体2的由凸肩25形成的容纳区域在这两个接片53和54之间延伸,由此这两个接片53、54楔形地贴靠到帽3的内壁处。在容纳区域中存在卡锁器27,其伸入一接片54的槽缝26中。通过杠杆28来操纵卡锁器,杠杆28由按钮8来操纵。

如可由图15所得悉的那样,设备1的罩壳由两个半壳70、71组成,它们被组合成封闭的罩壳,其中,罩壳的底部区域大致由半壳中的一个70的边缘部段形成。在该边缘中安置有至井筒72的通路,在其中插入可再充电的电池73。井筒72由在半壳70的边缘部段上的环绕的桥接部74形成。电池73反平行地并排处于井筒72中。

半壳形的罩壳盖75遮盖井筒72。对此,其在其内侧处同样具有环绕的配合桥接部(gegensteg)76,其被插到在半壳70处的桥接部74上。在此,罩壳盖75的外轮廓成型成使得形成至半壳70、71的外轮廓的平滑过渡。

此外在井筒72本身中设置有井筒盖77,其置于电池73上并且对此在其内侧处具有沟槽形的凹部78并且其在其外侧处具有成型部(其形成插头罩壳(steckergehaeuse)79)。插头罩壳79贴靠在罩壳盖75的内侧处,从而以该方式当罩壳盖75以其配合桥接部76插到环绕的桥接部74上时将保持力施加到电池73上。

插头罩壳79实施成空心的并且朝向井筒盖77的下侧敞开。在插头罩壳79的壁处存在罩壳开口。这里未示出的带有usb插座的插头电路板(steckerplatine)被这样插入插头罩壳79中,使得插头孔位于罩壳开口80之前。

如可由图16所得悉的那样,振动器的驱动器90与晶体管91的集电器/发射器/线路串联。在晶体管91的基部92处施加有控制电压。如果存在控制电压,晶体管接通,从而电流流过马达。如果在基部92处不存在电压,晶体管91闭锁,从而切断驱动器90。

在基部处的开关电压由控制电路来提供,该控制电路借助于探测器确定是否有电流流到第二电极。

附图标记清单

1设备

2基体

3帽

3a帽

3b帽

4格

5按键

6显示器

7第一电极

8按钮

9帽

10舌部

11舌部

12帽的基部

13平台

14肋

15振动器

16电马达

17偏心轮

18接触销

19接触销

20第二电极

21配合销

22配合销

23弹簧

24弹簧

25凸肩

26槽缝

27卡锁器

28杠杆

29变换开关

30电压源

31控制装置

32成型部

40设备

41罩壳

50底部

51腔

52a臂

52b臂

53接片

54接片

55橡胶密封件

56保持销

57密封板

58焊片

59梯级

60柱

61通道

62保持套

63头部

64凹部

65插座

70半壳

71半壳

72井筒

73电池

74桥接部

75罩壳盖

76配合桥接部

77井筒盖

78凹部

79插头罩壳

80罩壳开口

90驱动器

91晶体管

92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