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486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西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其次是尿酸盐沉积引起炎性反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尤其是啤酒类饮品的摄入增加以及体力活动量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该病由于尿酸在血中呈现过饱和状态,除了对骨、关节造成直接损害外,还会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病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存在较大的危险,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现代医学多采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等来减轻症状,降低血尿酸,但这一类西药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影响肝肾功能,减少白细胞等副作用,对人体副作用大。因此,西医手段临床治疗痛风受到了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7-11份、山柰酚5-9份、丁香酚8-1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8-10份、山柰酚6-8份、丁香酚9-11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9份、山柰酚7份、丁香酚1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西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成人给药剂量为0.4-0.48mg/kg/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西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成人给药剂量为0.44mg/kg/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西药组合物为口服剂型。

所述的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痛风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用组分的作用如下:

阿马里新:棱柱状结晶(甲醇)。熔点z57t(分解)。旋光度l}l矜-w0(r=o.s,}仿),一450(‘二0.5毗ua),一39‘(‘二。25,甲醉)。其盐酸盐为小叶晶(乙醇),熔x290飞以分解),旋光度fa""-l70(r=o.s,甲醉);其氢浪酸盐为菱形结晶(甲醇)熔点295-2960。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蛇根木〔rumcn场“er/uevri朋benrh〕的根,萝芙木cr.vertici(iara(lour.)bails.]hh7tl}具有抗高血压、抗菌及镇静作用。

山柰酚:别名山柰酚-3、山柰黄酮醇,分子式为c15h10o6;微溶于水,溶于热乙醇,乙醚和碱。山奈酚属于黄酮醇类,黄色针晶,具有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剂、止咳。

丁香酚:分子式为c10h12o2,是无色或苍黄色液体,有强烈的丁香香气,不溶于水。主要用于抗菌,降血压;也可用于香水香精以及各种化妆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方中,还可以用于食用香精的调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阿马里新、山柰酚和丁香酚为原料,各组分协同作用共奏显著改善痛风的症状、延缓痛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痛风患者的痊愈。经临床试验验证,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对于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8-100%。本发明西药组合物用量少,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特别对于肠道黏膜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且疗效显著,提高了痛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痛风治疗药物的耐受问题,其对痛风的治疗效果不因时间延长而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7份、山柰酚5份、丁香酚1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11份、山柰酚9份、丁香酚8份。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8份、山柰酚6份、丁香酚11份。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10份、山柰酚8份、丁香酚9份。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阿马里新9份、山柰酚7份、丁香酚10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治疗痛风的西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为:以阿马里新、山柰酚和丁香酚为活性成分,利用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工艺和辅料,制成各种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剂型即可。

药物毒理学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以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为试验,采用灌胃给药方式,在24h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4h,每次给药17.6mg活性成分,累积药物总量达52.8mg活性成分/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120倍。给药后7d内,小鼠活动、进食、排泄均正常,生长良好,毛色光亮,其平均体重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d处死后解剖每只小鼠,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胃、肠等均未发现颜色及形态异常,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本发明西药组合物无急性毒性反应。

2、长期毒性试验

以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为试验,采用灌胃给药方式,将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三组,各组的药物用量分别为6.6、13.2、26.4mg活性成分/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5、30、60倍。灌胃给药12周后,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对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停药2周也未见明显改变。结果表明: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在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可见,本发明西药组合物无毒性反应,长期用药安全可靠。

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实验

1、实验材料

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80只,雄性,20±2g;

药物: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

黄嘌呤: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wl20101109;

血尿酸检测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00406。

2、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进实验室后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6只,称重并编号;适应性喂养1周后,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蒸馏水、口服剂型高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24g/60ml)、口服剂型中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12g/60ml)、口服剂型低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06g/60ml);均按体重0.3ml/10g灌胃,每天2次,连续3天。

末次灌胃后1h,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其余4组腹腔注射10%黄嘌呤混悬液0.1ml/10g进行造模,0.5h后用摘眼球法取血检测尿酸值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成功,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有降尿酸作用,尤其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更强。

表1各组药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血尿酸的影响(n=10,±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实验

1、实验材料

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80只,雄性,20±2g;

药物: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

秋水仙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102;

二甲苯:深圳市华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90812。

2、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进实验室后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组合物高剂量组、组合物中剂量组、组合物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每组16只,称重并编号;适应性喂养1周后,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口服剂型高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24g/60ml)、口服剂型中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12g/60ml)、口服剂型低剂量混悬液(相当于活性成分0.06g/60ml)、秋水仙碱混悬液(1.2mg/60ml);均按体重0.3ml/10g灌胃,每天2次,连续3天。

末次灌胃后1h,用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右耳前后两面,1h后颈椎脱位处死,用打孔器(d=7mm)于左、右耳同一部位取下耳片,称重,以两耳的差值作为肿胀度,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小鼠耳廓肿胀明显,模型成功,秋水仙碱和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对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有消肿作用且作用效果相似。

表2各组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n=10,±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综上所述,通过动物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西药组合物对于痛风具有很好的药效。

临床试验

1、基本资料

选取确诊的通风患者350例,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6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4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4.2年;其中第一跖趾关节肿痛者一侧252例,两侧98例;其中单侧关节炎240例,两个关节疼痛发炎者110例;其中有痛风石者49例。所有病例均通过检查,并且350例全部有血尿酸增高,所有患者排除药物及其他疾病继发。将该3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5组、对照1-2组共七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1-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口服剂型,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相当于0.22mg活性成分/kg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24个疗程。

对照1组服用的口服剂型仅含有山柰酚和丁香酚两种组分,其余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相当于0.22mg活性成分/kg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24个疗程。

对照2组服用的口服剂型仅含有阿马里新一种组分,其余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相当于0.22mg活性成分/kg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24个疗程。

治疗期间少活动,戒酒,不进食高嘌呤食物。

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活动自如,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

(2)显效:临床症状好转,关节活动灵活,血尿酸较前降低10%以上;

(3)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4、治疗结果

表3各组的疗效比较

经过2-24个疗程的治疗,各组的疗效如表3所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6-92%,总有效率为98-100%;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远远低于治疗组,尤其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之和仍大大低于治疗5组的疗效,说明本发明西药组合物是在各原料的相互配伍作用下才具有如此高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本发明西药组合物适用于痛风的治疗。

5、典型病例

病例1:孟某,男,39岁,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2年。患者2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大拇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服用消炎止痛药后,一周后疼痛缓解。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自服消炎止痛药。近一年来服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拇指。一月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查体:面红,颇行,左足背及拇指红、肿、压痛、功能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化验:血沉84mm/h,血尿酸647μmol/l。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1个疗程后,疼痛发作时痛感轻、疼痛发作次数少、疼痛发作间隔时间长。坚持服用4个疗程后,查体化验血尿酸含量降至350μmol/l,血尿酸为正常范围值中的高值水平。继续服用12个疗程后,痛风一直未发,查体化验血尿酸为258μmol/l,血尿酸为正常水平,且无复发迹象。

病例2:岑某,女,52岁,患者于6年前出现手指、足趾关节肿痛,夜间疼痛最为严重,右手指关节僵硬破溃已1年。查体结果为:右手食指中指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夜间痛较严重。血尿酸690μmol/l、口苦,苔黄腻,脉弦数,右二有痛风石结节。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口服剂型3个疗程后,手指、足趾关节肿痛缓和,夜间疼痛次数减少。继续服用5个疗程,查体化验,血尿酸降至391μmol/l,坚持服用24个疗程后,查体化验,血尿酸为268μmol/l,恢复至血尿酸值正常范围,且无复发迹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